各种繁体字大全(繁体字可以留给爱好者)

各种繁体字大全(繁体字可以留给爱好者)(1)

网络图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提议学校开展繁体字教育。他建议有关语言文字部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适时恢复使用繁体字并保留简化字书写简便的成果,至少做到“识繁写简”和“用简识繁”,以消除诸多弊端。日前,教育部在其官网对此作出回应,明确表示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说白了就是不支持学校教学繁体字。

中国人使用的方块汉字,从较为成熟的甲骨文算起,迄今已有3600多年历史,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都是难得的。但是不必讳言的是,笔画繁多的方块汉字难写难认难记,也是一个客观事实。进入近现代以后,中国的知识群体痛感于这种现实,开始了文字简化的工作,终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推出了较为成熟的汉字简化方案,经过不断完善,成为现今的法定规范汉字。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汉字简化起到的是重要的正面推动作用。

但是,最近十多年,这一轮汉字简化工作却受到了非难,一些专家认为,汉字简化出现了“因简害义”,“不利于文化传承”,一个“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空”的段子用于讽刺简化字得到了很广的流传。但是,这种指责实际上并不符合汉字发展特点,也对文字的作用存在着误解。方块汉字确实因为在其发展初期大多有象形特点而蕴含着一定的会意文化,但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特别是大量抽象意义的产生,汉字的会意特点早已弱化,即使仍然有也只是体现在一小部分字上。

现在通行的简化字已经通过60多年的实践而定型并成为规范,要求废弃它们而重新使用繁体字,不仅会造成惊人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一些人所鼓吹的所谓文化意义并不会由此实现,反而会滋生大量新的问题。类似“亲不见,爱无心”的说法作为一种文字游戏固然可以,但一本正经地拿来非难汉字简化,却是没有意义的。

教育部此番回应,从专业角度对文字的功用作出了准确的解释。文字是供全民使用的信息交流工具,而不是一部分专家的文玩。文化只是文字的衍生功能,它不仅存在于繁体字中,也存在于目前使用的规范汉字中。繁体字可以像甲骨文等古文字一样留给爱好者和专业的研究者,包括运用于书法等艺术创作,但没有必要再进入中小学的识字教育。事实上,在电脑普及以后,汉字输入基本已经实现智能化,这种技术进步使汉字的书写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汉字因为笔画太多而影响识读和书写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但由此带来的则是又产生了“提笔忘字”的新问题。

因此,与其执着于恢复繁体字,倒不如呼吁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最简单的就是在中小学减少电脑的使用,把学生拉回到书桌上来,一笔一画地把汉字写好。这是社会在进入智能时代以后,对于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的更重要传承。通过这样的教育,即使中小学生走出校门后终将转移到智能书写,他也可以因为文字书写基本功的扎实掌握,而更好地立足于未来的社会。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