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邢台市桥东区的改名故事。

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1)

邢台清风楼

在今天,国务院同意了邢台市的部分区划调整,改邢台市的桥东区为襄都区。一般认为邢台市的桥西区和桥东区,是以京广铁路为分界线的,自1980年3月有了正式的桥东、桥西区到现在,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而今,邢台市桥西区成了历史,未来的桥东区将以襄都区(含原来邢台县的部分区域)的新形象示人。

邢台一带古称“襄国”,而“都”则是邢台曾为王国首都的意思,将城区改称为“襄都”是两种含义的合称,展示了邢台悠久的历史文化。

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2)

京广铁路图景

邢台称“襄国”,根据资料的记录和还原,是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改信都为襄国,以之作为常山国的都城。

项羽之所以将信都改称为襄国,有说法认为是项羽想借助古代名将赵襄子(赵毋恤)的名望,为自己积攒人气。赵襄子是晋国大夫赵鞅(赵简子)的儿子。不过,赵襄子是赵鞅侍妾所生,母亲又是少数民族,所以在赵鞅诸子女中并不受待见。后来,为人聪慧且非常有谋略眼光的赵襄子还是得到了赵鞅的青睐,成了他的接班人。

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3)

张耳影视形象

赵襄子当政的时代,晋国已经处在分崩离析的状态中,当时国内主政的有赵、魏、韩、智四家。后来赵襄子联合魏、韩两家攻灭智氏,基本奠定了日后三家分晋的格局。赵襄子在任凡五十一年,为赵氏的壮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被看做是赵国的重要奠基人。

赵毋恤死后,他被追封谥号为“襄”,《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这个谥号对于一生操劳的赵毋恤来说是名副其实的。项羽将信都改称为“襄国”,从某种程度上说,体现了他开疆拓土、战功彪炳的野心。

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4)

何润东版项羽

说完了“襄”字,我们再来对“都”进行解读。在历史上,邢台市区一带的确是一些王朝的都城,见证了不少历史性的大事件。

邢台一带建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早期的公元前15世纪,当时的商王祖乙迁都到了今天的邢台,历时一百多年。后世人们在邢台市区西南部挖掘出土了大量商朝遗文物,这就是当时商朝在此建都的实物证据。

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5)

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建立,周公旦封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封国就在今天邢台市一带。值得一说的是,邢国是西周王朝最早的53个姬姓封国之一,从侧面体现了其重要性。

公元319年,奴隶出身的将领石勒听从谋臣张宾的建议,在襄国(今邢台)称帝,建立了后赵政权。直到335年,石虎才将都城迁到邺城,但是襄国依然是王国的陪都。

邢台城区最新规划(邢台市的桥东区)(6)

在邢台的历史上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衰,也曾是王国首都的所在地。近代邢台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分成了桥东、桥西两区。今年,邢台市又将桥东、桥西区改称为了襄都区和信都区,这是邢台尊重文化传统,重振城市古都历史的一种体现。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