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可不是这样乱用的(要这样来运用才是)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所形成的。由于成语极精粹,极生动,极形象,因此为人们所长期沿用,约定俗成,至今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定型词组和短句。
成语言简意赅,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词,但它们发挥的作用,却比一个词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写文章时适当运用一些成语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
语言极简洁,极精辟,但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况钟将中军的用语“少见”巧妙地接过来加上两字“多怪”,正好就形成一成语,冷峭地反射过去,既厉害得体又耐人寻味:中军的一语在指责这样的知府“少见”,况钟接过话头,迅速地把中军说成是“少见者”,把重点转移到指责这个“少见者”多怪上去!真是画龙点睛,令人拍案叫绝。
然而,如果成语运用不恰当非但不能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而且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例如:
这里且不说其它词语运用不当,仅三个词语就有二个出了错。“如火如荼”只表示热烈,并不表示炎热,况且“初升的太阳”本不怎么炎热,看来这个“如火如荼”用在这儿是不妥当的。此外,“金碧辉煌”是一般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将“金碧辉煌”用来修饰“外衣”就仅指阳光了,阳光怎么能说“金碧辉煌”呢?这位同学所写的这段话看起来“冠冕堂皇”很有文采,但仔细分析,却经不起推敲。三个成语用错了二个,加上其它词语运用不当,可谓“破绽百出”了。这样看来,成语运用并不是简单的事。
为了提高成语运用效率,以下方面是要注意的。
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这是正确运用成语的关键。
每个成语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有些成语的含义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如兴高采烈,异口同声等,但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成语绝大部分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古典诗文,像这类成语,如不了解它的渊源出处,就无法理解和掌握。
比如:
“黔驴技穷”,只有读过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才会理解其含义是有限的一点儿本领已经使完了。
“毛遂自荐”,你只有查看了有关历史书籍,才会明白原来“毛遂”是人名,“自荐”是自告奋勇,自我推荐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成语很多,只有了解了这些成语的本yi,写文章时才能准确无误地驾驭它。
有一位同学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位同学因为不知“满城风雨”和“呕心沥血”的本义和比喻义,光从字面上理解,错将“满城风雨”理解为到处遭到破坏;将“呕心沥血”错用作“心痛吐血”了。其实,“满城风雨”出自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用来形容秋天的景物,后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呕心沥血”出自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用以比喻费尽心思。
有不少成语如“坐井观天、凤毛麟角、口蜜腹剑”等,我们都用它们的比喻义,而“豁然开朗、举棋不定、流水不腐”等我们就用它们的引申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一样,也是扩大成语含义的一种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成语的词义古今变化非常大,不少成语由褒变贬,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些成语时需要注意,否则就会会闹出笑话。
(明天接着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