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面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的玄同)

《道德经》中的许多概念历来解说纷纭,迄今有较大争议及含混不清的不在少数。比如第五十六章中有: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这里的”玄同“是何意呢?

兑,兑卦的兑,兑现的兑,在这里是言说的意思。塞其兑,就是把嘴巴给闭上,不要开口再讲了。

“闭其门”与“塞其兑”同一个意思,无非说的是将心里那道欲望纷争的心念之门给闭上。

“挫其锐”就是收收自己那咄咄逼人的锋芒。

“解其纷”就是不再纠结于各种纷扰之中。

道德经里面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的玄同)(1)

常人的思维习惯,事实上多数是“执指忘月”的,他们内心的真理与大道只是言语名相上的;如果真是这样,计算机就肯定是会超过人类的。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真理其实是能够被体验的,计算机是无法意识性地体验到真理的。人真正不受控于概念缠绕而体验到真理时,会自然知道真理确实只是语言之所指,不是语言性的,是超越语言的。

所有能叫出来的一切名称,所发明出来的一切符号,其实都不是永恒的。全部都只是一个记号,全部都可以被替换掉。只是我们不能忘了,这些符号发明出来,是为了指示什么?那是超越的符号的真实的!

所以,“无”与“有”也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什么绝对的矛盾,我们不能为自己所发明出来的概念所欺骗,以为有无之间不两立呢。整个虚空之无,就是天地之始;而这种存在之无,本身又是有,是万物存在的母体。

道德经里面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的玄同)(2)

因此,看到这本体的恒常之无,我们会发现万物混同一起的奥妙;看到这差别之有的不可泯灭,我们会看到各种变化的运行规律。

有和无,这两个概念之间,其实指向的只是同一本质的不同面向而已,这种差别之中的同,正是真正的玄奥之处。一层又一层深入的体会万物的异中之同,我们就自然能够发现玄奥中的玄奥,这是一把真正能够打开一切奥妙大门的钥匙。

这把钥匙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