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散文阅读初中(主题阅读名人笔下的动物中学语文报)

主题阅读——名人笔下的动物 初一语文下第六单元

(发表于2008年《中学语文报》初一版第1044期(本学期第19期))

汪旭升

一、苇岸散文两则

阅读提示

苇岸,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散文文字简约、准确、生动、智性,崇尚以最少的文字,写最大的文章。他崇敬托尔斯泰和梭罗,喜欢梵高的名言:“没有比对人类的爱更富于艺术性的事业。”一生追求博爱,平等、民主、公正。同《沙郡年记》的作者利奥波德相似,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和小麦,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胡蜂和各种蜂类,蝴蝶,麻雀,其他飞鸟,林木以及鸟巢……在生物界那里,他发现并描写了这种天性:善良,淳朴,谦卑,友爱,宽容,和平,同时把它们上升为一种“世界精神”,从而加以阐扬。苇岸的存在是大地上的事情,他与大地同在。

胡蜂

在放蜂人的营地,我曾看到过胡蜂(即我们通常所称的马蜂)同蚂蚁一起在蜜桶偷食蜂蜜。这个经验,导致我后来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过错。  胡蜂在我的书房窗外筑巢期间,为了酬劳它们,我在巢下的窗台为它们放过一只尚有余蜜的空蜂蜜瓶。我是下午放上的,但到了傍晚,也未见一只蜂蜜触动蜜瓶。晚上九点,我突然发现外面蜂巢大乱,只见窗户上,瓶子里,到处是蜂。可能它们天黑停止工作后,部分蜂出来吃蜜,这些带有蜜味的蜂回巢后遭到了攻击。直到夜里十一点,蜂巢才渐渐安静下来。我打开纱窗,将瓶子放倒,因为里面还有七、八只蜂无法出来。这些满身是蜜的蜂,缓缓地沿窗向上爬去。它们小心翼翼地接近蜂巢,身后的玻璃上留下了道道蜜痕。  翌日一早,蜂群又正常地开始了它们紧张有序的建设工作。一种预感,使我忽然想到楼下看看,在楼下,我找到了十余只死蜂。由于愧怍,我没有将这件事情写进《我的邻居胡蜂》里。但我当天写了日记,我在最后写道:“请原谅,胡蜂!”野兔  一双谛听的比脑袋还长的耳朵,两条风奔的比躯干还长的后腿,以及传统的北方村庄的颜色、木头一样的寂哑无声,这些大体构成了一只野兔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喻示了它们的黑暗命运)。这是一种富于传奇色彩的神秘气氛,以警觉和逃遁苟存于世的动物。它们像庄稼一样与土地密不可分,实际上它们看上去已经与土地溶为了一体(我将野兔视作土地的灵魂)。传说白天见到一只野兔的地方,夜晚便会出现一群。而误伤伙伴或自伤,往往是那些捕猎野兔的猎手的最后下场。在西方,野兔不仅曾经与月亮女神有关,也曾被民间当作遭到追逐而无处躲藏的女巫化身。  野兔本有一种令人惊异的适应环境能力,它们在全球的分布比麻雀更为广泛和普遍(至海拔49000米的山地,远至两极的冻原),但是现在人们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我住在北京郊区,且常深入田野,但我对野兔的印象主要来自童年的记忆。一次愚人节,我打电话庄重的告诉城里一位朋友,说我赤手抓到了一只野兔。其实,甚至今年春天在河北霸州,我提着望远镜在平原上徒步走了一上午也未发现一只。是的,野兔已从我们的土地上销声匿迹,正如它们在一支西方民歌中所慨叹的:“这是人的时代。”

思考与练习

1.《胡蜂》一文中说“这个经验,导致我后来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过错”,“无法弥补的过错”指什么?

2.野兔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野兔》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这是人的时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胡蜂》一文中,作者无意中犯了“爱之反而害之”错误,但作者却感到“愧怍”,并在日记中忏悔。你觉得作者这么郑重其事有必要吗?为什么?

二、鸟

梁实秋

阅读提示

本文笔端带情,字里行间脉脉含情。 “我爱鸟”,文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然后顺势而下,写各种鸟的苦闷和欢乐,爱注鸟中。 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声形并茂。绘鸟鸣的清脆、嘹亮,似和谐的交响乐。绘形,有高踞枝头的美,有振翅飞翔的美,忽静忽动,美不胜收。而刻画鸟身躯的玲珑饱满,简直是情满纸上,爱意流溢。爱得不深,难以有这样深切的感受。阅读这类文章,注意品味语言,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才能有美的感悟。

我爱鸟。

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唧唧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节选)

思考与练习

1. 文章开头“我爱鸟。”单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2.第2段结尾用了两个对比,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第4段中有一个排比句,前两个分句侧重写 ,后两个侧重写

4.“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它的好处。

三、逃 跑 的 火 焰周 涛阅读提示

本文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首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既提供了背景,又渲染了单调、沉静的气氛,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苍茫空阔、无边无际的雪野,还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真是一箭三雕。情节波澜起伏,结尾留有悬念,引人深思:熄灭火焰,就为了一张能装饰的狐狸皮。人类是如此贪婪,不断残杀动物,毁灭生命。当地球上的动物全部消失之后,下一个,就是人类自己……

(1)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犁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2)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3)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4)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5)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6)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的望着我。 (7)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8)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9)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10)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11)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12)“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里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13)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伙撞倒,好像对狐狸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14)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15)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16)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卜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17)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遇到的那团逃跑的或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狸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18)一团火炭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一张完整的皮。 (19)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本文写于1996年 因原文较长,有删改)

思考与练习

1. 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3)——(15)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 (1)情节的发展: →虎落马前→ →放狐奔逃 (2)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心生同情→ 2. 选文第(7)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50字左右)

3.文中对茫茫雪原上红狐奔逃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精彩。请从第(4)、(5)、(11)三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

4.选文讲述的故事是作者周涛1970年的一次亲身经历,你认为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附【答案】一、1.放一只尚有余蜜的空蜂蜜瓶酬劳胡蜂,结果让蜂巢大乱,还死了十余只胡蜂。

2.长耳朵、长后腿、传统的北方村庄的颜色、寂哑无声、适应环境能力强。

3.这是一句反语,珍稀动物消失了,适应环境能力如此之强的野兔也从大地上消失了,以后所有动物都将从地球上消失,只剩下惟我独尊的人,讽刺人类肆意破坏环境。

4.有必要,这是作者对平凡如胡蜂这样的小动物的生命的尊重,在他看来,人与动物是平等的。这是作者无所不至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爱心渗及万物,其核心是对生命的爱。

二、 1.统领全文,奠定全文 “我爱鸟”的感情基调。

2.以极端痛苦的形象(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和已成为死物、完全丧失生命的快乐的标本相比,突出了失去自由的鸟儿的苦闷和不幸。

3. 鸟儿可爱的形态 , 鸟儿美丽的色彩。

4.“刺”字形象地写出了观察鸟儿时感受到的喜悦强烈而深刻。

三、 1.(1)群犬逐狐 人狐对视 (2)心中暗喜 恋爱担忧(意思对即可)

2.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的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能对狐狸有一定的描写,表现出狐狸的惊惶、绝望,与下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即可)3.示例:(1)第(4)段:描写了猎犬追狐,红狐夺命奔逃的紧张情景。其中对狐狸每次跃起过程的描写,生动地反衬出狐狸的弱小,让人不免为其命运担忧。(2)第(5)段:以苍茫空廓的雪原为背景,把奔逃的红狐比作跳跃的火焰,生动贴切地描绘出狐狸在雪原上起伏跳跃、艰难奔逃的情状,火红与雪白相衬,鲜明耀目,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3)第(11)段:作者以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为背景,把奔逃着的红狐的尾巴不作随风曳动的火红烈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红狐在茫茫雪原上跃动奔逃的绝美画面。(能结合三段文字中某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语言通顺即可)4.美的事物被毁灭,充满活力的生命被扼杀。(也可从关爱生命、如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角度进行理解)

动物类散文阅读初中(主题阅读名人笔下的动物中学语文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