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价双11(时评双11)

外媒评价双11(时评双11)(1)

中国经济周刊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文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今年“双11购物节”再次刷出华丽数据。仅天猫一家给出的“战报”即显示,11月11日该平台销售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35亿元,比2017年增长26.9%。

“双11购物节”是一个企业与网民自创的“节日”。今年11月11日,适逢该“节日”创办十周年之际。回首十年间,其单日销售额从初创时的5200万元起步,增长的速度堪称奇迹。

“双11”走过的十个年头,就是一个不断见证市场力量的最鲜活例证,因为“双11”乃至以其为缩影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以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式场景,集中展现出市场以及市场法则的恰当运用,可以迸发出何等巨大的创富活力。

“双11”生动展现出了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拉动作用。今年“双11”期间,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的指纹和刷脸支付的满意度,一举超过了传统密码支付,此外区块链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商品溯源。由此再回望自“双11”创办以来,快捷支付、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巨大需求刺激下,快速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因为市场扩大而再次刺激更新的技术获得开发与应用。这其实就是一个遵循 “自扩展秩序”的理想创新模式,因此,这种技术创新天然具有强大的自生动力。

除了市场与技术的良性互动,“双11”成功背后的另一项重要市场化因素,是产业配套的完备。“双11”的盛况,绝非电商单一行业所能缔造。事实上,近年来由电商所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例如传统零售、物流、IT、通信、金融、商业地产等业态其实都已被深刻改写。

以物流业为例,十几年前还基本只能覆盖一二线城市城区的快递业,如今已基本上覆盖了国内所有人口密集区。据国家邮政局预测,今年 11月11日至16日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8.7亿件,而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的年业务量,也只有2.29 亿件,由此可见,在市场自发作用下,产业升级能以怎样的速度向外扩展。

当然,这些其实都还只是冰山一角。市场力量的强大推动作用,更体现在网络平台相比实体经营环境,较少受到不必要规制的人为干扰,但同时又具有一整套相对更透明、更公平、更宽松、更易操作的统一规则。如困扰国内企业的成本高企问题,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跨区域贸易的隐性税负太高(有学者研究显示,中国国内省际商品贸易附加成本,接近于美国与加拿大间的贸易关税),而电商平台的线上交易模式,则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极大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统一。

所以说,“双11”走过的十个年头,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持续过程。它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者事先规划的产物,但却展示出了如何为企业创造更优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的通行范本。希望这个范本能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让市场力量在中国得到更充分、更持久的展现。

(新媒体编辑:王新景)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头条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