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肾保有量(保护地球之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川通江县高明湖公园,这里以前是一片荒芜地,现在改造成为一座生态湿地公园。 程 聪摄(人民图片)
游客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游览。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冬日,江西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成为白鹤等候鸟的越冬乐园。鸟儿在保护小区飞翔、觅食,成为鄱阳湖区一道特别的风景。图为天鹅等候鸟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湿地中栖息。 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
在新疆博斯腾湖海心山段湿地,一群鹅喉羚在觅食。 确·胡热摄(人民图片)
江西鄱阳湖湿地里,2000余只白鹤悠然觅食;湖南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里,小朋友们在自然的课堂中学习;湖北武汉这座湿地之城里,“湿地与水”的融媒体直播正在上演……仅占地球表面面积6%的湿地,却孕育了20%的已知物种。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旨在讨论湿地对维持全球淡水储量和水质的重要贡献,突出水和湿地之间“同生命、互相依”的关系。
淡水之母
水是生命之源,由于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淡水危机,因此21世纪也被称作“水的世纪”。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到2050年,全世界将会有超过50亿人面临缺水。
湿地和森林、海洋共同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重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由水和陆地相互作用形成,水是湿地的核心,湿地是淡水的母亲。
湿地对水源涵养具有独特作用。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对笔者介绍说:“在内陆,湿地能起到‘海绵作用’:在雨季吸收和存储过量雨水以减少洪潮灾害,在旱季,则释放存水以降低干旱灾害。”
没有水,湿地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经是世界濒危物种遗鸥的繁殖地,2000年时,这里的遗鸥数量曾达1万余只。但在后续几年里,由于上游一些建设工程的影响,湿地水面面积锐减。保护区的水越来越少了,遗鸥也不来筑巢了。近几年,当地政府通过引流黄河水、地下水补充水源,湿地水面面积重新达到8平方千米,各类植物和微生物重新繁殖生长,鸟儿也回到这里安家筑巢,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又生机勃勃地运转起来。2020年,保护区飞来各类候鸟1万余只,遗鸥2000余只。
湿地在净化城市水质,防洪蓄水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阿克苏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了当地的天然“大水槽”,在降水量较少或较多的季节,湿地可以合理调整城市各区域的供水量,避免城市及周边出现洪涝灾害,同时保障阿克苏市55万居民生活生产、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合理调配。
严格保护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湿地保护,近十年来,从立法保障、行动实施和宣传科普等方面大力推动湿地保护,到2018年时,中国湿地面积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中国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把湿地保护率纳入中央对地方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层面,一系列制度和标准规范相继出台,湿地保护修复投入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
目前,对湿地的立法保护正在推进中。2013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成为中国首部为湿地保护制定的国家级法规。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制定湿地保护法填补了我国生态系统保护的立法空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了法治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按照湿地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其中,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湿地主任陈克林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是中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原则,在保护开发中,需要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同时大力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可以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杭州西溪湿地曾经河道淤塞,面积锐减,水质劣化,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003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按照“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分区严格保护。自2005年开园以来至2020年底,西溪湿地累计经营收入22亿元,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了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全民参与
湿地保护既要积极有为,也要积极无为。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卢善龙认为:“我国目前对湿地的保护大多是工程性保护,在接下来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可以逐渐回归到自然状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情况的湿地,要做到一地一策,比如,有的湿地受破坏较严重,在不实施工程干预的情况下难以自然恢复,对这样的湿地要做到适度干预。对某些已经生态恢复较好的湿地,可以‘积极无为’,使其自然发展,防止湿地过度人工化。”
全民参与是未来湿地生态保护新风向。陈克林认为,未来,公众参与度将成为湿地公园新指标,通过提升市民对湿地保护的认知,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当中。卢善龙建议,湿地保护应逐步由政府主导转向社区为主、全民参与的可持续方向发展。为达成这一目标,可采用政府设立保护基金,引导成立社区湿地保护组织和团体,通过申请考核的形式,将资金下放至社区,从而实现政府引导、社团组织、全民参与的新时代保护模式。
湿地今后将要承担更多的科教功能。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推出公众生态讲堂,让小朋友们用脚步丈量湿地,将环境保护知识传递到更多家庭;江苏镇江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自然笔记大赛,开办湿地自然课堂,向青少年科普湿地知识……卢善龙建议,在湿地保护新阶段,湿地保护区、湿地旅游承包机构可与高校研究所合作,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珍稀动植物类型与分布、习性等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做成保护区或景区的科普素材,供公众参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