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市大学数量排名(对大学生最友好的十大繁荣城市)
研发单位:天下城市
独家发布:天下城市
参照数据:
全国平均数据:
2021年中国在校大学生3829.3万
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271
统计范围:
2021年中国GDP百强城市
对大学生最友好的十大繁荣城市
(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繁荣城市)
(1)经济繁荣,还缺大学生
——这样的城市最值得去
北上广很好。谁都想去。
但若不是出身顶级名校,凭什么是你?
北上广虽好,但是自产大学生量大,密度也大,人才挤挤,不如去宽松的地方。
2021年北京每万人大学生超过500人,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至少两倍以上。
相反,经济繁荣,市场发达,但是本土大学却少,这样的地方,最值得一般大学毕业生去。珠三角的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长三角的无锡,南通,福建的泉州等。这些富裕的城市,都是各个经济圈的翘楚。
它们在召唤你,赶紧去吧。别犹豫了,暂时放下北京梦,实力强大了再杀过来。
年纪轻轻在北京混成京油子,整天混圈子,拜码头,搞的油头滑脑,乌烟瘴气,急功近利,有什么好?很多大人物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离开北京扎根地方,修炼几十年,再回北京,负重剑,行长路,最后不是一样成就大器?
鉴出于统计的便利性,我们首期统计了2021年中国GDP百强城市的高校在校生情况,进行了相关排名,按照得分高低排出了最缺大学生的城市,也是最欢迎大学生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十佳城市。
排名方法:
在校大学生人数,除以当地常住人口,得出该城市每万人大学生在校生人数,也就是大学生密度。密度越低,越需要新进人才。越是好的就业城市。热欢迎大学生。
密度越高,说明这个城市自己出产的大学生够多了,除非你是天纵奇才,否则自己人才还消化不完,还要你干嘛?
没有进入统计范围的城市,都可以按照这个计算方法,自行计算本城市的情况。
(2)为什么要搞这个排名?
毕业季。
这是一个播种人才的季节。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国家之兴,首在人才。
老人多青年少的人口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是中国的定局,短期难以改变,如何度过这个国家的特殊过渡期?
有两大战略选择,一是,大幅度提高人口质量,争取人口效率产生的利益超过因为数量下降而造成的损失。二是,乘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之机,开拓中国人的海外空间,重点在亚非地区,鼓励青年海外闯荡,海外繁殖。
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对于提高人口质量,实际效果显著。
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并且劳动力人口亦下降的关键时刻,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将是扭转颓势的决定性力量。
自本世纪初的扩招潮之后,大学生大规模涌入社会,提高了中国精锐人口的知识水平。至今日,中国22岁至35岁以下人口,近一半是大学生。
创新能力,出自青年,是否拥有足够的大学生,考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深度。罗天昊认为,中国面临着欧美的前狼阻击,印度与越南等后虎的追击,前狼后虎,高素质的青年一代,是中国最大的底牌。
城市竞争,人才的争夺也成为关键。而大学生作为传统人才的代表,成为城市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大学生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内生,一是外来。
内生的关键,就是城市的大学在校生人数,很多城市为了大学落地,跑省跑中央,争取高校总部或者分校落地,为了就是多自产人才。
外来,就是抢人。最近几年更是如此,除北京等少数权贵城市挟特权自大之外,多地纷纷出台鼓励政策,送户籍送公寓。抢人大战,硝烟弥漫。
谁对大学生最渴望,最友好?
(3)排名解读
解读一:
经济大市不一定是教育大市,有钱还得抢人
大学不是想建就建,需要省级乃至中央政府的审批。而且,在高校构成中,官办高校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大城市中除深圳和宁波是副省级城市之外,其它所有的城市,都是普通地级市,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多依照权力体系而非市场体系。占优势的基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在前三十五名的城市中,几乎所有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全部都高校充裕,在校大学生充裕。
相反,进入榜单的诸城,绝大多数在经济领域都是声名显赫,但是在权力体系中并不占优,经济再发达,财力再雄厚,大学不是你想办就能办的。
两大启发
一,经济体系讲效率,权力体系讲公平。大学设置,应在城市之间相对均衡。
大学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应以相对公平为主,地无分南北,皆同此凉热。有的撑死了,要分流资源;有的饿瘪了,看着别人的城市坐拥众多大学流口水,均非有效配置。
二,建议开放社会办学
十大城市经济发达,财力雄厚,若开放办学,本土大学生匮乏之弊,立等可解。
当下中国虽有部分民办高校,但是办学条件严苛,基本没有强势大学,中国未来也应该放手培养一些民办知名高校。
解读二:
抢人靠什么?有钱的豪气,容人的气度
自产不足,只能靠抢。
能够抢别的城市的人,自然也是本事,证明了自身的魅力。
抢人靠什么?
深圳数十年来,都是中国抢人大城。号称中国的大学生的收割机。抢人当然首要靠经济实力,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是否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十大城市竟然全部不约而同处于沿海相对发达区域,绝非偶然。
其中,深圳、佛山、无锡、东莞、南通、泉州、绍兴、宁波的人均GDP超过10万,台州、中山等也接近,中国最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几乎都诞生在这些城市。就业前景广阔,抢人大战,财雄势厚。
但是,事实并非仅仅如此。
在经济实力、收入水平等“硬实力”之外,还需要有软实力。包括社会文化领域的切合度,包容度,居住环境,改革力度。
十大城市,全部都是人口流入城市。
深圳能够成为中国青年之城,孔雀南飞之城,除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外,长期以来,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也至关重要。
2010年至2020年,深圳人口增长300万以上。而这并非深圳高峰期,在九十年深圳的黄金时代,深圳的外地人口更是蜂拥而入。东莞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更是高居全国第一。佛山也在50%左右。
当下深圳房价高企,已经从播种之城,过渡到收割之城,未来存在青年危机,人才危机。
改革的力度和诚意,属于更深一层的因素。最近几年对于抢人来说也日益重要。
在抢人大战中,很多城市一再突破先行城市体制,在国家变革滞后的情况下,率先解放了一些市场要素。最典型的是,户籍制度在最近几年的抢人大战中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地方出台了宽松的户籍政策,众多城市开放了大学生自由落户,甚至部分城市还提供公寓甚至创业、安家资金。
解读三,
中国大学三大改革:地区、类别,层次
大学的重新布局,其实也是教育改革的机会。
一是,大学的分布,更为均衡。如果大学更多属性是公共资源,则可以更公平,如果允许民间自主办学,大学成为一种市场资源,则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有更好的机会,使大学发展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当。
二是,大学的设置将更合理。十大最缺大学的城市的名单中,除深圳之外,其它九大城市,几乎都是工业城市,这类城市,职业教育类大学,非常适用。比如佛山、东莞、无锡等未来筹建理工大学,非常合适。
当下高校的弊端之一,就是流行升格,专科变本科,学院变综合性大学,大家都去搞综合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反被忽视。未来乘新增大学设立之机,可以多搞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类的高校,中和当下高校的结构。
解读四:一个排名,三种应用,变化无穷
这个排名其实暗藏密码。
落脚在大学生,排名为:中国大学生就业十佳城市。
富庶,开放,就业机会多,本土大学生那么少,有此高枝,何不择之?
落脚在城市,排名为: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繁荣城市(对大学生最友好的十大繁荣城市),2017年已发布,至今第五届。
若落脚在大学,排名仍然有效,只需改名为“最值得兴建大学的十大城市”,未来国家若重新打散大学体系,进行教育资源转移,往哪里转移?可以参照这个排名。
北京的大学搬迁到雄安,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改革没有终结,大局在后,从雄安到全国一盘棋,才是实招。
(3)十大城市分项说明
台州
浙商名扬天下,显达的是温州,奠基的是台州。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台州模式天下闻名。经济发达,民间富庶。
吉利汽车崛起于台州,中国著名的民营银行泰隆也崛起于台州。
台州,诚为中国改革闯将,先富先驱。
更难道的是,台州同时是中国共富楷模。浙江入选中国共富示范区,台州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均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小的区域,入选天下城市主持排名的“中国十大共富城市”。
在市场体系中,台州足以为中国楷模。
但是,在权力体系中,台州很弱势。
台州大学奇缺,在校生仅4万人。每万人中大学生仅64人。按照国家平均标准,台州的大学生,还需要至少扩张10万人。如果按照台州的富裕程度,容纳20万大学生也绰绰有余。
繁华富裕,本土大学生缺口巨大。这样的城市值得去闯荡。
深圳
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
数十年来,深圳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人口熔炉,也是中国最大的人才熔炉。
根据七普数据,深圳人口已达1700万量级,民间更盛传真实人口接近两千万。人均GDP更达到主流发达国家的顶级城市水平。深圳经济发达,草根企业与巨头企业共存,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大,华为一张嘴,能吞十万人。
深圳拥有数十家大学的分校或者研究院,国内顶级的清华北大,都在深圳开设了研究生院,不过,深圳本土大学却乏善可陈,没有一所拿得出手的大学,本土大学产量也低,在校生才10万,深圳人口比武汉多,经济比武汉发达,若以武汉为标杆,则深圳大学生人数扩张十倍,亦不为过。
鉴于深圳是中国四大都市之一,繁华且多元,新增大学建议以综合性大学为主体。
一旦高校开放,深圳将成为高校投资热土。
就大学生就业而言,深圳仍是首选城市之一。
值得警惕的是飙升过快的房价,未来可能危及深圳的创业环境与创新精神。
本次疫情,也对深圳造成了巨大影响。
中山
中山小而精,工业发达,闻名全国。
中山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才5.43万人,万人大学生人数122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其发达程度严重不符。中山历年来也是抢人大户,重要人才多数是外地来的。
未来允许办学,中山可兴建大批学校,扩大10万大学生都有空间。理工类优先。
东莞
富庶之地,包容之城。
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工业城市,繁华开放。各种阶层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生存机会。
东莞人口超过千万,是2020年新晋的千万大市,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两百多万,这里是外地人的天堂,也是民工的乐园。
在校大学生仅有13.93万,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反差大,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继续抢人外,扩建大学,也是东莞一直以来的心愿之一。
鉴于东莞的城市特点,东莞的高校结构,也宜以理工大学主体,兼顾综合性大学。
20万至50万在校大学生,富庶的东莞完全可以容纳。
佛山
世界工厂,实至名归。
佛山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镇。当下佛山的人均GDP跻身全球高收入城市,大器初成。同时,美的、格兰仕,万和等家电巨头,驰名全国,就业吸纳能力十分强大。
2016年,佛山的在校大学生,仅为5万人,大学生密度在中国GDP35强城市中最低,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一度入选罗天昊主持的“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之首。
持续多年,罗天昊一直建议佛山补强高等教育。这几年,佛山痛定思痛,采用了罗天昊的策略建议,加大了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引进。至2021年,在校大学生扩张至15.33万,翻了三倍以上。
但是,相对佛山的经济与人口规模,大学生还是太少。
2021年,佛山人口达到961.26万人,距千万人口大市,仅40万的差距。比2019年多了接近150万,照此速度,佛山离千万人口大市,近在咫尺。
佛山不仅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就业机会多,民风亦开放。当下,佛山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0%以上,远远超京沪,每年吸纳青年人口数十万。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制造业重镇之一,未来,佛山谋求成为中国创新中心城市之一,未来也可能成为工业设计之都。佛山的大学产出,反差极大。
扩建大学,佛山所急。佛山足以容纳50所左右大学。鉴于佛山是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佛山兴建的大学,可偏向理工科,兼顾职业教育。不要都搞高大上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目前,佛山的大学数量,从3所猛增到13所。缺大学的切肤之痛,促使佛山拿出雷霆行动,大搞大建了一批大学,势头凶猛。
有财力,有气度,此城不来,更待何地?
无锡
无锡是长三角经济重镇,东南内生经济的典范。经济发达,民间富庶。是中国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且人均GDP全国称雄。超过上海。
无锡的企业起家于乡镇企业,与佛山类似,风行内生式发展模式,诞生了无数本土民营企业。经济富有活力,就业吸纳能力强。
江苏的高校教育集中于南京和苏州,无锡虽有江南大学,仍处于下风。但是无锡实力雄厚,一旦高校开放办学,无锡大学生在校人数,完全有能力扩张到20至50万之间。
鉴于无锡的特点,多来点理工科毕业的。
南通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南通被誉为“北上海”,是上海陆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地。
祸福相依。
离上海太近,一方面使通州得风气之先,成为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和繁荣,但同时,南通不少人口也被上海吸附。一直到2019年为止,南通在几十年中,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还少。成为少数几个经济繁荣却人口倒流的城市之一。
至2020年,南通常住人口为 772.66 万人,比 2010 年增加了44.3 万人,常住人口首次超过户籍人口,人口净流入 16.61万人。至2021年,继续增长到773.3万。
南通人口基数庞大,在校大学生只有13.89万,缺口巨大。
南通能否留住本土大学生,并参与抢人?
宁波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球第四大港口城市。繁荣富庶。
宁波也是中国资深的万亿俱乐部成员,综合经济实力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二。
宁波是东部沿海开放与繁荣的象征,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经济发达。其服装,家电产业,享誉国内。同时,宁波是中国制造业试点城市,中国沿海高端制造业的重地之一。
宁波人口规模巨大,常住人口达到954.4万人,且持续吸引青年人口。成为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也就三五年。
宁波拥有大学15所,其中宁波大学为211,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在校生仅18.4万,每万人仅193个大学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波这样的综合性发达城市,大学生总数50万也不为多。缺口两三倍。
钱多,城美,人少,宁波欢迎你。
泉州
千年古城,闽南独秀。
泉州曾长期是福建第一经济大市,民间富庶,工业发达,晋江,石狮等均为国内知名经济重镇。尤其服装,运动品牌独步国内。泉州容纳就业的能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是,泉州是千年古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历史积淀深厚。
泉州人口885万,接近900万大关,却只拥有20.7万的在校大学生,缺口极大,泉州起码需要20万以上在校大学生,以泉州之富庶繁华,50万以上也并非不可能。
泉州需要有世界眼光,新增高校除来自国家层面和福建省内,还可以从海外募资建校,泉州是福建著名侨乡,华侨多达600万人,商界领袖众多,这个优势需要利用。
当下福建高校资源主要集中在福州和厦门,高校资源分布与经济资源分布不一致,泉州值得相信,有诚意,有实力。是大学生值得信赖的城市。
绍兴
钱塘世家,江南文脉。
千年世家钱缪家族,在江南开枝散叶,到了现代,出了一个诺奖获得者,两个外交家、三个科学家,四个国学大师,十八个院士。绍兴也是钱家望郡之一。钱三强祖籍在绍兴。
直到今天绍兴仍是文人和科学的摇篮。至2020年,在全国高中五大联赛中,赫然斩获7枚金牌。在十四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共获得金牌11枚。令人震惊。
绍兴是长三角重要城市,繁华富庶。
但是,在大学教育领域,绍兴并不强势。2021年绍兴仅有12.7万在校大学生,按照绍兴的繁华程度,至少可以容纳二三十万。
当下,绍兴筹划引进中科大、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8家高校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
来源|天下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