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月镜中花人生最高境界(镜花水月缘来成空)
前言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笔者就《镜花缘》中所描述的海外诸国的喻指及唐敖代表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做了简单的分析概括。
《镜花缘》小说封面
其实,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具象化描述里不止包含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着作者超出时代的思想意识,这些超前的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所重,而在现在看来则充满了“开眼看世界”的启蒙光芒。
所谓“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一只亚马逊河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在2周后引起美国德州的一场龙卷风。在当时,作者李汝珍闪现的思想火花虽小,却也算是黑暗腐朽社会中难得一见的“星星之火”了。
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再次回到《镜花缘》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去看看这些闪耀智慧的奇特“小火花”。
李汝珍的“开眼看世界”
大家都知道,魏源是近代以来“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目睹清政府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惨败后,痛定思痛,决定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和科技,开始著述《海国图志》 ,以求“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书成后在中国流布不广,但传到日本后,却被称为“枕中鸿宝”,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魏源及《海国图志》书影
历史的巧合和诡谲我们暂且不提,为什么我们要说李汝珍也“开眼看世界”?而且在时间上比魏源早呢?
按,李汝珍的《镜花缘》作于清乾隆六十年到嘉庆二十年间(公元1775-1815年),从时间上来看,比魏源的《海国图志》(全本写成于公元1852年)成书要早近40年。
在内容上来看,虽然《镜花缘》的体裁和中心思想并没有如《海国图志》般旗帜鲜明,但在大厦将倾之际,李汝珍也亲眼见到了清朝社会处在动荡崩溃的边缘: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陕甘回民起义),水旱灾害的连年不断(永定河决口、冀鲁豫三省旱灾),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在这样的恶劣形势下,作为李汝珍一样的有志之士,谁不为这兜底腐烂的社会痛心疾首?谁不想要海清河晏的清明天下?大家都在找寻解决的办法,而李汝珍的思路就是:到海外去。
对比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想以科举致仕来改变社会的想法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更开阔的视野。
清朝淮安府图说(辖海州即连云港)
而李汝珍之所以具有这种眼光,除了自身目光宏阔之外,与他常年居住在通商口岸附近(今江苏连云港)也不无关系,虽然他没有机会乘船出海,但对于外洋的消息一定接触过不少。他耳听得海外的消息后,加上《山海经》中的描述和自己的幻想进行文学再创作,就有了令人艳羡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君子国”。
清朝海州舆图(今连云港)
在这片安宁的乐土,没有尔虞我诈,人人互帮互助,互信互爱,好让不争;两位位极人臣的宰相住在柴扉篱墙之内,“谦恭和蔼,脱尽仕途习气”,国王有事找大臣,就亲自登门拜访,对于贿赂“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一概不取。
这样的王道乐土对比“礼崩乐坏”,遍地贪官污吏的清朝,“天朝上国”难道不该向“君子国”学习么?
个人以为,这种潜在的向海外学习的意识,已经超迈同代,领先于只有在坚船利炮威胁之下才逐渐清醒的魏源等人了。
李汝珍先进的“女权意识”
《镜花缘》这部书里,另一个叫人眼前一亮的即是作者超前的女权意识。
写到女权,就不可不说成书稍早的一部专写女子的煌煌巨著《红楼梦》(成书于公元1784年左右),喜欢红楼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部书号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作者曹雪芹以巨大的同情和深刻的悲悯描写了许多位才情并茂,美丽善良的女子,但最终等待她们的结局却都是毁灭,没有丝毫的出路。
反观《镜花缘》则不同,同样是同情善良的女性,李汝珍甫一开篇就留下悬念,最后给了她们打破命运诅咒的钥匙——学习文化,通过科举参与政治,百位花样女子的命运顿时一变。
没有《红楼》里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营生于针线纺织之中,《镜花缘》里的女子,不但要考女科,还要做女秀才,做女官,甚至要做女宰相,她们要向世人证明,男人能干的,女子也能干。
唐敖之女唐小山参加科举
这样的想法支撑下,自然就有了“男女颠倒”的女儿国,在这里,男人要缠足,穿耳洞,穿红挂绿,伺候女人,受女人压迫。这些个不合理,也要男人来承受一番才够。
这样的情节安排里面,不正显示了李汝珍把“女子”当成与“男子”同等的“人”来看待么?女人怎么能只是工具呢?
封建社会摧残压迫妇女的大山在这里轰然倒塌。
结语在清朝风雨飘摇之际,社会的种种动荡气息被不得志的文人敏锐地嗅到,于是同时期有了《红楼梦》,有了《儒林外史》,有了《镜花缘》,它们是当时的下层知识分子面对和解决困局的理想化的尝试。
在这些书中间,《镜花缘》表现出来的这些先进思想,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社会改良的方案,一部先于时代的启蒙著作。虽然时代所限,它没有完成作者的全部愿望,但开蒙的意义却是不能轻易抹杀的。
参考资料:
1、《镜花缘》 清·李汝珍 中华书局 2008年版;
2、《海国图志》 清·魏源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年版;
3、《红楼梦》 清·曹雪芹 中华书局 2001年版;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