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代研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步增长)
在近日举行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在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举措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有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代研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代研究
在近日举行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在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举措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有力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政策支持打出“组合拳”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稳步增长。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1246.37亿元。2017年初至2022年6月末,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3723.64亿元。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积极作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当年累放贷款587.24亿元,同比增长64.43%;当年累放贷款户数5981户,同比增长60.91%,整体来看,实现了业务发展的量质双升。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并按期还本付息。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部分科创企业在发展初期,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制约其进一步发展,“通过质押知识产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实现了科技优势与金融资源有效转化,对国家层面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为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保监会与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障工作,促进银行保险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针对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通知》从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出台了针对性举措,包括知识产权的估值、知识产权的质押登记与动态管理、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协同等,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
此外,银保监会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联合相关部门优化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青岛、深圳等地试点由银行在线代理提交专利权质押登记材料、进行质押状态查询,大幅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理效率。
“知产”转化为“资产”
今年以来,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技术资金投入,扩大生产经营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流动性资金压力,加之企业已无可授信担保的抵押物。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运用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办理质押贷款,更好地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
例如,光大银行南宁分行近日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西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以专利权作为新型质押物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让“知产”加快转化为“资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光大银行专为拥有知识产权的重科技、轻资产类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信贷服务,所得贷款用于企业自身专利项目产业化、技术改造和升级及日常流动资金周转等生产经营,创新的抵质押担保方式能有效支持科创型企业融资。”光大银行南宁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苏颜表示。
再如,南京银行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出“小股权 大债权”的投贷联动新模式。该模式创新业务定位,以贷为本、以贷联投,在立足于银行信贷本源及培育优质信贷资产端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发展。业内专家表示,南京银行通过知识产权这一纽带,筛选出自主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叠加“小股权 大债权”投贷联动的创新组合,创新性地将知识产权金融和投贷联动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知识产权 投贷联动”为企业后续发展壮大备足“粮草”。
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已取得实在进展: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到3098亿元,连续两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1626.5亿元,同比增长51.5%。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项目达7345项,同比增长112%。与之相比,2022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这也表明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展业中将大有作为。
同时,银保监会积极引导银行机构主动拓展新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多地派出机构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植物新品种权评估体系和植物新品种权质押风险防控体系,指导银行创新种业领域知识产权专项信贷产品。为服务好“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部分银行机构进行精细化、个性化创新,专门设计集专利评估、融资、技术转让、交易处置于一体的产品,协助中小微企业提升研发、融资、技术交易等环节的效益。
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
传统银行信贷离不开资产抵押担保,而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自身普遍存在轻资产、缺担保、抵押物少的现状,时常难以获得银行机构抵押贷款。在实践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依然面临着“二难”困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方面是评估难,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业性很强,金融机构往往缺乏独立评估能力,而目前第三方评估机构数量少且费用偏高。加之我国是专利大国,2021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但要从海量的知识产权中识别出真正具备独立市场价值的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是处置难,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处置变现难度较大。
近年来,银保监会多措并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办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通过优化内部考核标准、落实尽职免责、差异化利率定价和专营机构设置等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部分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外部评估机构库、创新内部评估方式等手段,加强综合评估能力建设,一定程度提升了自身对知识产权价值和作用的识别能力。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践中,建设银行通过构建“科创评价”系统,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有效机制。所谓“科创评价”,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遵循信贷管理规律前提下,围绕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这一核心创新要素,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以一系列量化指标评估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科创评价”团队负责人表示,“科创评价”改变了以财务评价为主的传统模式,把企业的科技水平转化为银行授信的“入场券”,运用大数据、智能决策、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自动生成评估结果,将“一锤子”买卖变为“一揽子”服务。按照科技企业在成长期、成熟期风险各不相同的特点,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撮合、投行、信贷、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一旦出现违约,金融机构很难处置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质押物。对此,专家建议应从源头把控风险。比如,对出质人及质物进行深入调查,定期分析借款人经营情况,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不利情形要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押品提供专项服务,探索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流转的有效途径。
此外,商业银行在开展知识产权融资过程中,可以探索与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构建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通过保险机制发挥成本费用保障、基本质量认证的作用,能助力维护研发主体市场地位,促进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
长期来看,稳健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业务,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建议,可以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由于知识产权变现复杂,加上其价值受法律、时间和市场因素影响大,这给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带来较大的处置风险。上海作为全国要素市场聚集地,再叠加上海金融法院的制度优势,可以考虑建立全国统一知识产权交易数据库,更加客观地为交易双方提供参考数据。在产权交易数据库的基础上,为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加快培育知识产权第三方评估机构,培养知识产权评估人才,提高知识产权识别和评估的专业性、公信力;推动建立健全企业、金融、政府各方责任共担和损失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记者 王宝会)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