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鞋与皮质鞋有什么区别(编织鞋面在实战鞋上究竟合不合理)
写在正文之前:
我这篇文章准备了大概三个月,从六月份开始收集球鞋的测评和观点,并且一直在准备《言足斋》公众号的同时注意各个品牌的编织鞋面实力。
一开始,我曾片面地以为国产的一些球鞋品牌一直在跟进国外大牌的潮流,在技术没有成熟的条件下“盲目使用”编织鞋面,使得一些本应用皮质、工程网布的部位的支撑性大大减弱,造成了测评期间一些列的“差一点”。但之后我发现,其实Nike adidas的许多球鞋一旦要控制生产成本,就会在编织鞋面上“大打折扣”,其表现时好时坏,一些中端鞋款并不能与国产品牌拉开太大差距。
所以,编织鞋面对于整个实战鞋市场,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编织鞋面的当下市场分布
从Kobe 9第一次将Flyknit带入篮球鞋领域至今已过了4年的时间,在这几年里,编织鞋面逐渐成为了高端实战鞋款的“御用配置”。无论是Nike的代言明星签名鞋,adidas的高端团队鞋款Crazy Explosive以及D-Rose系列的部分配色,UA,李宁等一些品牌也在渐渐将编织鞋面作为自己的“王牌配置”,这样的趋势使得“编织鞋面”大行其道,成为了“高端实战鞋”的代名词之一。
当下实战鞋款的布局中,我们总看见编织鞋面几乎不会出现在中低端的支线鞋款及团队鞋款上。一方面当然和生产成本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编织鞋面科技本身的定位。我个人见过的带编织鞋面的最低价球鞋应该是匹克的一体织篮球鞋(发售价299,基本上200左右就能买到),很大程度限制了缓震成本不说,编制用线也很emmmmmmmmmmm……总而言之就是廉价有廉价的道理。
匹克 实战有道外场篮球鞋 DA073421
¥219.00
到了中端实战鞋款的话,国产品牌的一些团队鞋王牌例如“驭帅”,“KT轻骑兵”等支线也在近年用上了编织鞋面。但是和“一体织篮球鞋”一样,有着自己的缺陷(这点到后面再说)。
安踏 KT3 Light轻骑兵3代 11821166
¥249.00
至于adidas,Nike这些将篮球鞋作为主要产业之一的国际大牌,对于编织鞋面的配置就更为谨慎。Nike在近几年除了实验性的Kobe NXT 360这样的“试验品”之外,基本上是把编织鞋面都“安排”在了绝对能卖得出去的优秀中端实战(Hyperdunk FK以及战士12上)以及中高端签名鞋上(LBJ和KD)。并且同时,这些球鞋上还会安置Nike最想展示或是最高配置的缓震科技,直接引起“消费升级”。
Nike Hyperdunk 2016 Flyknit
¥849.00
而adidas则是在篮球事业上放慢了脚步,除了Crazy Explosive以及Crazy Light Boost在实战爱好者中“引起舒适”之外,包括Pro Bounce等球鞋的编织鞋面似乎并没有高端鞋款用心,而Harden的签名鞋款几乎是完全放弃了对Primeknit的使用,不得不说让人有些困惑。
“进化之痛”
因为这一点上Nike可以直接代表众多品牌,所以我在这里就直接举例Nike的产品。在Kobe 9之后其实编织鞋面并没有像国产品牌一样被Nike“滥用”,不过说句老实话编织鞋面球鞋的进化的确成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在篮球运动的许多技术动作中,对于鞋面支撑,尤其是侧向支撑的要求要远远高于跑鞋,所以这也成了编织鞋面光鲜外表下的“痛点”。
现在国外品牌的编织鞋面主要有两种,一种编织延展性好但是支撑差,另外一种延展性差,支撑好但是密度大,偏厚,且严重考验使用者对于自己双脚尺码的了解。对于前者而言最好的例子应该就是更频繁的使用在休闲鞋上,所谓的“袜套鞋”就是这么诞生的。而篮球鞋上使用第二种偏多,Hyperdunk 2017 FK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吸取了2016支撑性差的缺陷后,2017 FK的编织鞋面增加了更厚的编织面以及一定的内衬,实话说支撑性在编织鞋面球鞋中绝对一流,但是这类球鞋的“轻质”优势反而就发挥较少了……
Nike Hyperdunk 2017
¥838.00
而在之后,Nike会更多地采用一些不同密度,不同厚度的编织进行拼接混合,同时满足不同部位对于延展性和支撑性的要求。搭载BattleKnit1.0的LeBron 15以及KD 10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LeBron 15以及换代失去鞋带支撑的KD 11在支撑上依旧无法让许多大体重球手感到满意,却也成为了实战球鞋进化的“里程碑”。
当然了,除了单一的鞋面支撑之外,在内部填入满满当当的内衬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Air Jordan 31以及32,还有D-Rose 7的部分编织鞋面配色。但是这样的编织搭载就完全失去了“编织鞋面”的优势所在,说实话还是有些让人心疼的。
现在我个人最期待的球鞋还是LeBron 16(还没买)。Battleknit 2.0 如何做到加强支撑的同时不过分增加重量,的确会是Nike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研究方向吧。
国产品牌编织球鞋的当下实力
说完了国外的实战鞋款我们回到国内。其实我们一直嚷嚷着“国产实战鞋开始和国际接轨”,但是在编织鞋面上,这点并不真实。我们很高兴国产品牌能够尽快交出编织鞋面的答卷,但事实上嘛……答案都不怎么样。
是李宁在这点上最的体现比较直观。驭帅11和WOW6用中底上包和编织外覆其他材质鞋面很好的避免了一些尴尬,但驭帅12并没有做好。虽然外部包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球鞋本身的鞋面支撑,但是内部的一体织鞋面支撑和包裹感都比较一般,再加上李宁本身比较迷的鞋楦,使得我个人在推荐李宁的球鞋时,更倾向于音速6和驭帅11,驭帅10等比较“稳当”的球鞋。
匹克除了之前提到的一体织篮球鞋之外,其他的带编织鞋面球鞋基本上是把国外的编织鞋面缺点无限放大。从帕克4 Plus开始,匹克的编织鞋面就一直因为延展性弱 鞋身宽大导致支撑性大打折扣,直到帕克6依旧没有改善。而我个人喜欢的霍华德3(高帮)编织鞋面亦是如此,没有全掌内靴和外部TPU提供支撑就基本没有太大的保障(这也就是低帮PLUS版本我更倾向于压马路的原因)。如果李宁是代表了“延展性好,支撑不足”的一面,匹克的大多数球鞋就是在编织鞋面上“延展性大,尺码选大就完蛋”的另一面。
安踏的表现较为中规中矩,这点我觉得和Robbie Fuller的加入有一定关系。其实KT3和KT4都有一定国外设计师的影子,在编织鞋面上讲究的是“先成型再加单元”的模式。内附内衬编织带和类似于“飞线”的设计加入使得KT3和KT4的支撑提供有了“解决方案”,作为安踏的旗舰其实绝对是够格的。但是KT3 Plus以及KT轻骑兵3因为鞋面过薄导致支撑极为不足,也是安踏为了夏季透气牺牲了支撑犯下的“恶果”。
其实让编织鞋面成为“纯编织”的情况下兼顾透气、轻质、舒适和支撑本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而要适应篮球运动的需求更是难上加难。也希望在将来,我们能看到国内外品牌的更多尝试,让这个新的球鞋时代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