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怎么找规律(小学奥数知识点讲解例题)
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许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如:
自然数:1,2,3,4,5,6,7,… (1)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2)
某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按班级顺序一、二、三、四、五班排列)
45,45,44,46,45 (3)
像上面的这些例子,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n个数就称为第n项.如数列(3)中,第1项是45,第2项也是45,第3项是44,第4项是46,第5项45。
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我们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有无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上面的几个例子中,(2)(3)是有穷数列,(1)是无穷数列。
研究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性,以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本讲将从简单数列出发,来找出数列的规律。
例1 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因此,括号中填4,代入后符合规律。
综合③④考虑,数列③是递增的数列,数列④是递减的数列,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列数中,相邻两项的商都相等.像③④这样的数列,我们把它称为等比数列。
⑤ 1, 1, 2, 3, 5, 8,( ), 21, 34…
首先可以看出,这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现在我们不妨看看相邻项之间是否还有别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2=1 1,3=2 1,5=2 3,8=3+5.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 13,即 13=5 8, 21=8 13, 34=13 21。
这个以1,1分别为第1、第2项,以后各项都等于其前两项之和的无穷数列,就是数学上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它来源于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对成熟的兔子一个月能生一对小兔,小兔一个月后就长成了大兔子,于是,下一个月也能生一对小兔子,这样下去,假定一切情况均理想的话,每一对兔子都是一公一母,兔子的数目将按一定的规律迅速增长,按顺序记录每个月中所有兔子的数目(以对为单位,一月记一次),就得到了一个数列,这个数列就是数列⑤的原型,因此,数列⑤又称为兔子数列,这些在高年级递推方法中我们还要作详细介绍。
⑥1, 3, 4, 7, 11, 18,( ),47…
在学习了数列⑤的前提下,数列⑥的规律就显而易见了,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其前两项的和.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是29,即 29=11+18。
数列⑥不同于数列⑤的原因是:数列⑥的第2项为3,而数列⑤为1,数列⑥称为鲁卡斯数列。
⑦1,3,6,10,( ), 21, 28, 36,( )。
方法1:继续考察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
因此,可以猜想,这个数列的规律为:每一项等于它的项数与其前一项的和,那么,第5项为15,即15=10 5,最后一项即第 9项为 45,即 45=36+9.代入验算,正确。
方法2:其实,这一列数有如下的规律:
第1项:1=1
第2项:3=1+2
第3项:6=1 2 3
第4项:10=1 2 3 4
第5项:( )
第6项:21=1 2 3 4 5 6
第7项:28=1 2 3 4 5 6 7
第8项;36=1 2 3 4 5 6 7 8
第9项:( )
即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每一项都等于从1开始,以其项数为最大数的n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因此,
第五项为15,即:15= 1 2 3 4 5;
第九项为45,即:45=1 2 3 4 5 6 7 8 9。
⑧1,2,6,24,120,( ),5040。
方法1:这个数列不同于上面的数列,相邻项相加减后,看不出任何规律.考虑到等比数列,我们不妨研究相邻项的商,显然:
所以,这个数列的规律是:除第1项以外的每一项都等于其项数与其前一项的乘积.因此,括号中的数为第6项720,即 720=120×6。
方法2:受⑦的影响,可以考虑连续自然数,显然:
第1项 1=1
第2项 2=1×2
第3项 6=1×2×3
第4项 24=1×2×3×4
第5项 120=1×2×3×4×5
第6项 ( )
第7项 5040=1×2×3×4×5×6×7
所以,第6项应为 1×2×3×4×5×6=720
⑨1,1,3,7,13,( ),31
与⑦类似:
可以猜想,数列⑨的规律是该项=前项 2×(项数-2)(第1项除外),那么,括号中应填21,代入验证,符合规律。
⑩1,3,7,15,31,( ),127,255。
因此,括号中的数应填为63。
小结:寻找数列的规律,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考虑:①寻找各项与项数间的关系;②考虑相邻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事实上,数列⑦或数列⑧的两种方法,就是分别从以上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有时候,从两个角度的综合考虑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择适当的方法,会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⑩题中,1=2-1
3=22-1
7=23-1
15=24-1
31=25-1
127=27-1
255=28-1
所以,括号中为26-1即63。
(11)1,4,9,16,25,( ),49,64.
1=1×1, 4=2×2, 9=3×3, 16=4×4, 25=5×5,49= 7×7,64=8×8,即每项都等于自身项数与项数的乘积,所以括号中的数是36。
本题各项只与项数有关,如果从相邻项关系来考虑问题,势必要走弯路。
(12)0,3,8,15,24,( ), 48, 63。
仔细观察,发现数列(12)的每一项加上1正好等于数列(11),因此,本数列的规律是项=项数×项数-1.所以,括号中填35,即 35= 6×6-1。
(13)1, 2, 2, 4, 3, 8,4, 16, 5,( )。
前面的方法均不适用于这个数列,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本数列中的某些数是很有规律的,如1,2,3,4,5,而它们恰好是第1项、第3项、第5项、第7项和第9项,所以不妨把数列分为奇数项(即第1,3,5,7,9项)和偶数项(即第2,4,6,8项)来考虑,把数列按奇数和偶数项重新分组排列如下:
奇数项:1,2,3,4,5
偶数项:2,4,8,16 可以看出,奇数项构成一等差数列,偶数项构成一等比数列.因此,括号中的数,即第10项应为32(32=16×2)。
(14) 2, 1, 4, 3, 6, 9, 8, 27, 10,( )。
同上考虑,把数列分为奇、偶项:
偶数项:2,4,6,8,10
奇数项:1,3,9,27,( ).所以,偶数项为等差数列,奇数项为等比数列,括号中应填81(81=27×3)。
像(13)(14)这样的数列,每个数列中都含有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各不相同,类似这样的数列,称为双系列数列或双重数列。
例2 下面数列的每一项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表示,它们依次是:
(1,3,5),(2,6,10),(3,9,15)…问:第100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多少?
方法1:注意观察,发现这些数组的第1个分量依次是:1,2,3…构成等差数列,所以第 100个数组中的第 1个数为100;这些数组的第2个分量 3,6,9…也构成等差数列,且3=3×1,6=3×2,9=3×3,所以第100个数组中的第2个数为3×100=300;同理,第3个分量为5×100=500,所以,第100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为100 300 500=900。
方法2:因为题目中问的只是和,所以可以不去求组里的三个数而直接求和,考察各组的三个数之和。
第1组:1 3 5=9,第2组:2 6 10=18
第3组:3 9 15= 27…,由于9=9×1,18= 9×2,27= 9×3,所以9,18,27…构成一等差数列,第100项为9×100=900,即第100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为900。
例3 按下图分割三角形,即:①把三角形等分为四个相同的小三角形(如图(b));②把①中的小三角形(尖朝下的除外)都等分为四个更小的三角形(如图(C))…继续下去,将会得到一系列的图,依次把这些图中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记下来,成为一个数列:1,4,13,40…请你继续按分割的步骤,以便得到数列的前5项.然后,仔细观察数列,从中找出规律,并依照规律得出数列的第10项,即第9项分割后所得的图中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分析与解答:
第4次分割后的图形如左图:
因此,数列的第5项为121。
这个数列的规律如下:
第1项1
第2项4=1 3
第3项13=4 3×3
第4项40=13 3×3×3
第5项121=40 3×3×3×3
或者写为:第1项 1=1
第2项4=1 31
第3项13=1+3+32
第4项 40=1+3+32+33
第 5项 121=1+3+32 33+34
因此,第10项也即第9次分割后得到的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29524。
例4 在下面各题的五个数中,选出与其他四个数规律不同的数,并把它划掉,再从括号中选一个合适的数替换。
①42,20,18,48,24
(21,54,45,10)
②15,75,60,45,27
(50,70,30,9)
③42,126,168,63,882
(27,210,33,25)
解:①中,42、18、48、24都是6的倍数,只有20不是,所以,划掉20,用54代替。
② 15、 75、 60、 45都是 15的整数倍数,而 27不是,用30来替换27。
③同上分析,发现这些数中, 42、 126、 128、 882都是42的整数倍,而63却不是.因此,用210来代替6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