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正解(周易全解之系辞)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六十四卦的卦名虽然常常很小,很具体,如井卦、鼎卦等;但其取类则是很大的,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的涵盖面很广。因为《易经》的卦名只是符号,每个卦名都代表一类事物,有抽象性。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这段话是说明《易经》卦爻辞的特点。从文字的表面看,是很有文采的,其所包含的旨意则是深远的;许多话虽不是直接说出的,但仔细考察却很恰当、很对;《易经》讲许多事情都很明显,很具体,而里面却隐藏着深邃的思想。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贰”,指吉凶。因为下面紧接着讲“明失得之报”,而《系辞传上》说“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所以说“贰”就是吉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易》用吉凶来指导人们的行动,来报告人们的失得。以上为第三节。

周易系辞正解(周易全解之系辞)(1)

第五章 【原文】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详解】

本章主要讲九德。因为孔子共讲了三遍,所以后人称之为“三陈九德”。孔子的三陈九德可分为三个层次:一陈是讲九德的实质,二陈是讲九德的应用,三陈是讲九德的作用。在这里孔子讲了九个卦,下面就逐句加以解释。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中古”,指殷周之际。“《易》之兴也”的“兴”字值得注意,它是复兴的意思。朱熹《周易本义》说:“夏商之末,《易》道中微。文王拘于羑里而系彖辞,《易》道复兴。”讲得很对。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其”字,表示推测。“作《易》者”,指文王。文王被商纣囚于羑里,所以说“有忧患”。孔子在后文三陈九德,即与此有关。忧患是原因,九德是结果。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与后文“《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一样,都是指文王于殷周之际演《周易》,使《易》道复兴之事。

是故履,德之基也。

“履”,在古代既可当动词“践履”讲,又可作名词“礼”用。这里的“履”就是“礼”。《说文·示部》“礼,履也”是其证。履卦的“大象”说:“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所谓“辨上下”,就是维护尊卑贵贱有别的等级制度。所谓“定民志”,就是要做到“思不出其位”、“素其位而行”。正因为这样,所以说“履,德之基也”,也就是说礼是德的基础。

谦,德之柄也。

这句的意思是说,修德的关键是谦,应当执谦以待人。谦,自卑而尊人,六爻皆吉。《彖传》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可见谦德的重要。

复,德之本也。

这句的意思是说,复是道德的根本。《易》有十二消息卦,用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十二卦来代表从十一月到十月这十二个月。复卦震下坤上,一阳爻上有五阴爻,代表十一月冬至之时一阳复生。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就是按十二消息卦来讲复的。邵雍诗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解释得更为清楚。因为在《易经》中,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在复的时候,阳进阴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所以说复是道德的根本。

恒,德之固也。

“恒”,是久的意思。这句话是说,能长久,德就巩固了。

损,德之修也。

损卦的《大象》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惩忿窒欲”,正是修德的重要表现。

益,德之裕也。

这句的意思是说,每天都增加于德有益的东西,道德就有余裕了。

困,德之辨也。

这句的意思是说,困境可以辨别一个人的品德。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正是这个意思。

井,德之地也。

井卦的《彖传》说:“井,养而不穷也。”表明井有养人利物的功用,所以说是“德之地”。

巽,德之制也。

巽卦的《彖传》说:“重巽以申命。”“大象”说:“君子以申命行事。”表明巽是制定命令往下发,所以说是“德之制”。以上为第一节。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