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的原理到底是什么(辟谷为何致人死亡)

前一阵子,一则新闻震惊到了小编我。说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一位血糖偏高的青年,原本是为了降血糖,就去参加了辟谷夏令营,没曾想到,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引发糖尿病并发症,两根脚趾头坏死,不得以切除才得以保全性命。从医疗角度分析,糖尿病病人辟谷,最终导致死亡,可能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严重低血糖,休克。二是脂代谢紊乱引起的酮症酸中毒。

辟谷的原理到底是什么(辟谷为何致人死亡)(1)

当人体处于严重饥饿状态时,体内糖分不足,会动用脂肪。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脂肪细胞是一个房间。房间里主要住着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从房间里跑出来,会分解成长链脂肪酸和甘油。长链脂肪酸,是饥饿期间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长链脂肪酸不能被人体组织直接应用,必须先在肝脏分解。肝脏分解长链脂肪酸后,会产生能量(ATP),这些能量被人体肌肉等组织利用,就是饥饿期间人体的主要能量供应方式。(按:那些说节食的时候人体不分解脂肪,是瞎扯淡的。)

但是,长链脂肪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会常生一系列的中间产物,统称为酮体(不是胴体,别想歪了)。脂肪酸越是氧化不全面,越会产生更多的酮体。这种大量酮体在体内堆积的状态就是饥饿性酮症。(举例:硬脂酸β-氧化的总反应方程式:CH3(CH2)14COSCoA 7NAD 7FAD HSCoA 7H2O——→8CH3COSCoA 7FADH2 7NADH 7H ??)

其实酮体并非一无是处的。比如说,当人体糖分不足时,脑组织可以直接摄取酮体作用营养成分。所以,人在饥饿的状态下,是挺清醒的。但是当体内酮体堆积过多,超过人体代谢能力,会导致人体血液PH变化,引发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会直接导致昏迷乃至死亡。那么,什么时候长链脂肪酸分解得不全面呢?在生化中说到,长链脂肪酸必须在线粒体里面进行燃烧。但是线粒体是一个很有性格的角色,不允许长链脂肪酸在它的世界随便进进出出。

所以长链脂肪酸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帮助他偷偷地进线粒体,打枪地不要。没有这个载体,那就一个字:难。这个载体是什么?我们先埋个伏笔。回过头来看新闻,对于一个糖尿病的病人来说,无论是分解脂肪的能力,还是代谢酮体的能力,都比正常人差,所以在饥饿状态下,比正常人更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在饮食控制的过程中,必须非常小心。(按:新闻里说这个人只是血糖轻度异常,这句话我是不大信的。)

那么糖尿病病人到底能不能通过“辟谷”来减重甚至达到治疗的目的呢?答案是:……我先说理由吧,免得被打。国内很多牛X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都参加了一个临床观察。对于刚刚发现的2型糖尿病,在评估合理的状况下,可以使用半个月的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后,病人可以维持半年甚至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血糖稳定,不需服药。

这个胰岛素泵治疗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用来模仿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节律,从体外补充胰岛素。简单来理解,因为一个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加上胰岛素抵抗(这个概念我在公众号里解释过很多遍了),胰岛要拼命地分泌胰岛素。胰岛干活干得很累,逐渐干不动了,所以就血糖控制不好。胰岛素泵的作用,就是让胰岛好好休息半个月,去度个假,浸个温泉,泡个妞。回来以后,又是一条好汉。

辟谷可以模仿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通过这种强烈的饮食干预,使人体的血糖稳定在相对较低的状态,胰岛休息。但是这个长期(3天以上)的辟谷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是,如何确定血糖相对较低但是稳定的状态?答案是监测血糖。一天至少4次,多达8次的血糖实时监测,让你的监护者,知道你的确处在安全的状态。

不幸的是,大多数辟谷者,包括辟谷的老师忽略了这一点。这是悲剧的来源。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医院里作为监护人,帮助一名糖尿病患者执行了一次为期7天的与辟谷有类似之处的:禁食。这名病人,在入院之前,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最高达30个单位,同时使用两种口服药物。血糖勉强维持在8mmol/l左右。

但她强烈要求禁食。在充分考虑之后,我给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计划。其中,前期准备多达5天。在这个阶段,我逐步减少她的进食量,同时减少她的药物使用量,并且非常严密地监测她的血糖。在开始禁食的时候,她已经不再使用胰岛素,血糖也非常稳定。

进入禁食期之后,我还减少了她的口服药用量,并且将血糖监测次数提高到了8次。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具体的其他治疗方案。待会儿再说。最后,她完美地完成了7天禁食。整个禁食期间,她的血糖非常稳定,保持在4.5-6.0之间。禁食结束之后,她不用胰岛素,只用两种口服药,血糖仍然可以保持稳定,至今已经有将近半年了。

其实面对辟谷,欧美人种和东亚人种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德国人可以仅靠蔬菜汁以及一点蜂蜜水就能完美度过7天禁食期,而中国人却饿得天昏地暗头晕目眩。这其实跟人的体质有关。所以小编在此建议大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去做相应的处理和治疗。最好是医院里所开展的禁食疗法,是科学化的辟谷,是有安全保障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