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演员(这部剧被严重低估)
电视剧《女心理师》是2021年年底让我忍不住想一看再看的剧。
除了本身对心理学感兴趣,更主要的是,从剧情一开始,我就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点。
越往下看,越觉得有看头。
作为反映都市生活人们心理状况的现代剧,其中的场景让人很有代入感。
随着一件件心理问题的被解决,又能让人感觉到十分治愈。
每到年底,我都习惯于看一些温情的能让人治愈的影视,今年的《女心理师》让我锁定并心心念念。
看了6遍之后,我从中总结出10个让人减轻焦虑或者说不再焦虑的关键,在这里一一和你分享。
我将从亲情、友情、爱情和自我四个方面来进行叙述,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鸣。
一、亲情方面- 1. 面对父母的催婚,最好的办法是做好自己
适龄男女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被催婚,尤其是父母的喋喋不休和无休止的相亲安排,简直让人难以招架。
还有的父母话里话外点出你应该结婚,你不结婚他们有多着急……
在《女心理师》里,杨紫扮演的贺顿回到家,看见倪萍扮演的妈妈坐在椅子上,额角流着鲜血。
贺顿通过观察,判断出妈妈是装的,于是假装给朋友打电话,说自己要跟新认识的男生分手,结果听到对话的妈妈瞬间睁开眼睛。
曾经的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母亲说,如果我赶紧结婚,她的身体会好一大半。
但最终我发现,如果为了催婚而勉强找对象,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好好生活,有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各方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用实际行动告诉妈妈,自己即便不结婚,也能过得非常好。
作为那一代的长辈,对孩子的终身大事操心可以说是很普遍的。
身为子女的我们,没必要跟着唱反调甚至为此吵架或是直接找一个不爱的人破罐子破摔。只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缘分的事情就慢慢来吧。
剧中的贺顿面对妈妈的催婚暗示,只是从言语上哄着,自己有工作有思想,这样的态度让人欣赏。
要知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广大的单身朋友们,如果这个春节,你们的家人还在催你结婚,别着急别焦虑,先做好自己再说。
按照自己的节奏踏实生活,缘分或许会不期而至。
- 2. 平时多和父母联系,避免遇到问题时惊慌失措
剧中,贺顿一回家看到椅子上的妈妈闭眼垂头,额角是新鲜的血迹。
身为女儿,按说看到这种情况,会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或是找人施救。但贺顿通过老妈的手机信息,判断出妈妈其实是装的。
这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观察,用心体会才能做到的事。
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剧中的贺顿妈妈是假装的,而我的妈妈是真的因为血压上升,无意识晕倒。
当我晚上下班后,看到横躺在地上的老妈,头边也是一滩血迹时,也是一阵焦急。
当然,这种情况对那时的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我也有一定的办法去处理。
我想说的是,当我们在外打拼时,一定不要忽略对父母的关心。
只有在平时多加注意和观察,一旦遭遇意外时才可以有的放矢,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办法。
我的经验是,不管是不是每天跟父母见面,都要保证每天一次视频。
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我每天跟母亲通话,通过说话语气和底气判断她的身体情况。
后来使用智能手机后,更是每天都要看看老妈的气色,判断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发生。
如果你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每天回家后,要看看他们的表情,说两句话,了解一下身体和生活情况。
如果你们不住在一起,那就抽空视频,看看他们的精神状态,了解他们有什么需求。
把关心放在平时,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能在第一时间想到处理办法。
如果没有日常的关注,连他们吃什么、需要用什么都不知道,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也不清楚,那么一旦遭遇意外,那将是非常被动,让人难免焦虑。
所以,平时稍微多上点心,既能减少父母的挂念,也能了解他们的日常动态,对为人子女者来说,这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
- 3. 坦诚沟通,可以化解很多心结
作为一家人,其实没什么不能说的。
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更是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在剧中,有一个场景我印象很深,也让我觉得有些可恨。
张燕作为癌症晚期的患者,想通过跟丈夫离婚的方式来跟孩子告别。
结果,大女儿误认为这是受了心理咨询师贺顿的“怂恿”。
她当面对贺顿进行羞辱,还告诉年幼的弟弟,这就是要拆散我们家庭的那个人。
剧中的张燕一脸愁容,本来让人觉得很可怜,但是想到她的做法,又让人感到太过可恨。
在我看来,在一个家庭中,最大的愚蠢就是谎话连篇,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自以为是。
患了不可医治的疾病,最应该做的就是跟家人说清楚。
尤其是张燕,大女儿早就到了懂事的年纪,没什么可隐瞒的。
如实告诉病情,告诉孩子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离去,这才是聪明父母的做法。
由此让人想到华为前高管魏延政患癌离去时,儿子才4岁。他对儿子的做法令人称颂。
他在小黑板上写下“智力、毅力”四个字”,告诉儿子,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
又写下:“朋友、助力”、“眼界、定力”,告诉儿子要懂得一群人的力量大于一个人,如何面对诱惑,有定力。
对重症病人来说,与其自怨自艾,想尽办法欺瞒家人,不如好好告诉他们事实真相。
要想着如何在最后的时光里跟家人好好度过,如何在自己离去后家人也能好好生活。
否则,就算能瞒得了一时,当真相揭露的那一刻,难道不会招致家人的怨恨吗?
对一家人来说,最大的不公就是互相欺瞒。
遇到问题时焦急抱怨,多是因为平时没有做好沟通。
二、爱情方面- 1. 缘分未到时,没必要急着去寻觅
贺顿在剧中和汤莉莉是闺蜜,二人的姐妹情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
当贺顿因为工作问题离职后,汤莉莉拉着她去酒吧散心,告诉她谈一场恋爱,别把自己弄得像个幸福绝缘体。
汤莉莉说:缘分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
其实,这个观点和催婚很类似。
但实际上,没什么必要。
如果你年过三四十岁还是孤身一人,如果你看到同龄人已经为人父母,内心是否会焦虑呢?
不必。
每个人的缘分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属于你的缘分还没来,着急也没用。
就算去酒吧、舞厅认识了新朋友,但也未必就是命中注定的那个ta。
缘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急来的,也不是追来的,而是在恰如其分时的遇见。
与其着急找到另一半,不如先过好自己的单身生活。
没有良好单身力的人,即便步入围城,也未必会幸福。
- 2. 从内在充实自己,才是化解焦虑的关键
如果你面对父母的催婚心烦意乱,如果你面对暗恋之人的无动于衷愤愤不平,其实这都没必要。
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强大的单身力。
汤莉莉喜欢有钱人,但其实她自己本身也是颇具实力的白领丽人,没必要让自己在任何一方面依附任何人。
曾经,伊能静的婆婆在节目中的一个回答成为网上热议:
这辈子做得最好的事,不一定非得是婚姻,也可能是你做了自己。
要知道,寻找伴侣不一定是幸福的保证,单身也不是获得幸福的障碍。
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过好单身生活时,也绝对有实力在婚姻生活里游刃有余。
所以,与其焦虑自己还没找到心仪的另一半,不如静下心过好当下的日子。
要谨记:被催出来的婚姻没有幸福可言。内心的充实和笃定,充裕的经济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才是保障幸福的法宝。
- 3. 当夫妻之间矛盾激化时,可以先选择冷处理
剧中的女孩尤娜总想着自杀,根源却是父母关系的破裂。
贺顿跟老师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尤娜父母的关系属于情感追逃:
一个想努力沟通,结果却遭遇打击,最终想逃避;
一个拼命想寻求解决办法,却无济于事。
其实,在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最怕的就是针尖对麦芒。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到一个心理学概念:酝酿效应。
原本我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到这个原理。即:
当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怎么想都没有头绪时,不妨先放在一边,过段时间再拿起来,会发现一切都迎刃而解。
后来发现,在家庭生活中,这个效应也非常适用。
试想,当夫妻双方都在气头时,都处于一说话就爆炸的状态时,无论怎么沟通也不会有结果。
但如果能放下一段时间,或许自己就都想明白了。
剧中的詹璐和丈夫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就很值得赞赏。
冷静下来后的詹璐,面对丈夫的认错,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自己在今后工作时,也需要丈夫搭把手。
在心理学上有个淬火效应,意思是说当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油、水等冷却剂里经过冷却处理后,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同样,在感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一效应。
火冒三丈时冷静一下,恶语到嘴边时留一步。或许那些在你看来无法破解的相处难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弭于无形。
三、友情方面- 1. 朋友不必太多,知心最重要,没必要陷入交友困境
鲁迅曾送给至交瞿秋白一副对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人生在世,朋友不必过多。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在无效社交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女心理师》里,当贺顿不开心时,汤莉莉带着她去泡吧解闷;
当汤莉莉在职场遭遇不公时,贺顿也想办法帮她解决了问题。
真正的好友,不在于说多少安慰的话,而在于彼此真心相助。
对每个人来说,不必要在意朋友的多少,只看有多少个真心对你的就够了。
朋友圈里的人再多,给你点赞的没多少;
通讯录里的人再多,能真正帮你的没几个。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必纠结到哪里去多结识朋友,如何费劲巴拉地维护朋友。
- 2. 没必要讨好任何人
剧中的莫宇刚一开始看起来让人有些心疼。他为了讨好同事,简直有些失去自我。
结果,同事并不领情,并没有因他的付出而对他好点。
被同事捉弄,被同事抢功……
叶家辉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让别人正视自己,尊重自己。
当然,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跟成长经历有关,但要明白,一个人只有让行动有价值时,才是值得的。
毫无原则地讨好他人而失去自己,只能让自己在别人眼中越来越渺小。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以软弱的好对别人,就别指望换得对方的爱与尊重。相反,你容易被蔑视和剥削。
讨好任何人都没用,最重要的是取悦自己。
真实表达心迹,大胆说出想法,别因拒绝他人而感到不好意思。
一个人的底气来自于对自我的肯定,先相信自己,再去不违本心地做事,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认可乃至尊重。
四、自我方面
- 1. 当下的拥有就是最好的,不必否定,更不必焦虑
剧中的全职主妇詹璐代表了当下的一类人:全职妈妈。
原本,她也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却在结婚生子后埋没于日常琐事。
贺顿告诉她:全职妈妈的身份同样值得被尊重和关爱,全职妈妈本身也是一份十分珍贵的事业。
我特别喜欢贺顿对詹璐的建议,感觉真是说到了心坎上: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不一定要基于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可以从现在的状态中找到一些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
日本97岁的药剂师奶奶比留间荣子告诉我们:
如果未来的事情让你感到焦虑,你就应该把寻找活着的意义这件事暂时搁置起来,努力去完成眼前的事情。
不管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想法,其实都没必要考虑太多。
从当下开始一点点做起,再多的焦虑也能随之慢慢消解。
剧中的詹璐开始重新写作,重新开始生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对你我而言,也当同样如此。
- 2. 告诉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不是结果,也是一种选择
贺顿告诉詹璐: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是只有一个角度。
人在抑郁的时候,往往会看不到身边的温暖,甚至误解实际发生的情况。
所以,让自己宽心一些,快乐一些,慢慢就会让心情得到缓解。
正所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如果只盯着裂痕,内心会越来越压抑、痛苦;
如果看到那一点点微光,就会感到充满希望和力量。
贺顿的弟弟去世后,她自己多年来也有着不小的心结,甚至有过失明的时刻。
钱开逸告诉她去打拳释放一下压力,还告诉她快乐不是结果,也是一种选择。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各种压力:学业、家庭、工作、经济、人际关系……凡此种种,让人透不过气来。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财富:生命。
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幸福并不是存心去找就能找到的。只有在不计较好坏,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个细节时,才会觉得幸福。
同样,快乐也是。
凡事都有好坏两方面,多想想好的一面,会更多一些宽慰;
总能遇到好人坏人,告诉自己,任何人的遇见都有其深意。坏的人、坏的事,其实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提醒。
《时间是良药》这本书里说:
如果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绝望的话,可以说你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不管遭遇过什么,把目光从绝望转向残留的光,就能拥有新的希望。
写在最后:电视剧虽然看完了,但其中的故事还留在心间,也在提醒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我想,在年底看这部剧其实是个很好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审视过去的生活,找到内心的症结,挖掘合适的治愈方法;
另一方面,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可以重整旗鼓,收拾心情,迎接新的未来。
未来的你我,或许还会遇到各色人、事,或许还会有泪、有苦,但,我们已经有了相关的认知,有了更强大的心理应对能力,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能从容、淡定地面对。
我想,这就是剧作本身的意义,也是每个看完它的人能获得的启示。
在年终治愈自己,在年初振奋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更好的未来。
您说是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