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笔记(小学数学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阶段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时代。而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经历了四个时代。2000年之前,是“双基”目标时代;2001到2011年是第一个“三维”目标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课标针对2001到2011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订,2011年,重新颁布了各个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深化了“三维”目标,进入“三维目标深化”时代;2022年颁布聊聊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这版课标也将影响未来十年的教学改革。

既然目标在变,课堂教学设计显然也需要变。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那我们怎样通过对课堂的顶层设计,更好地落地“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答案便是大单元教学。

为什么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大环境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表现为: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新时代、新教育、新目标,教育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国家的价值,回到给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五育融合,立德树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双减政策,落实课程核心素养,树立人人成才、人尽其才的观念,所以目标是灵魂,教师是关键。

教育目标的转变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目标“双基——三维——三维深化——课程核心素养”在变,所以教学设计需要变。

2000年之前,“双基“目标时代:秉承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本身的客观性、普遍性、确定性,强调知识学习过程的接受性;秉承学科本位(中心)的课程观;秉承特殊认识论,强调教学的传承性与接受性,学习方式以理解、记忆、训练为主。

2001—2011年,“三维”目标时代:秉承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主观性、情境性、相对性,强调知识学习的建构性;秉承经验主义的课程观;基于建构主义观点,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011—2021年,“三维目标深化”时代:语文三维目标,数学四维目标,英语五维目标,道德与法制、音乐倒三维目标,体育四维目标等,强调学科主观性、情境性、相对性;秉承经验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课程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础上呈现出教材单元教学的高度。

2022年—未来10年,“课程核心素养”目标时代:倡导“意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课程(学科)的育人价值;基于知识的教学,强调知识和知识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双基”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校教学回归正常轨道;“三维目标”较之于“双基”相对完整地反映和体现了学科的内涵和教育取向,是教育由学科(知识)转向人的起点;“各学科维度目标”较之于“统一的三维目标”相对完整地反映和体现了学科的内涵和教育取向;“核心素养”较之于“三维目标深化”进一步凸显和强调学科的本质和育人价值,“课程核心素养”是关键的临门一脚,使教育真正回到人身上:随着高中2017版2020修订版的颁布、义务教育新课标(2022正在修订版),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成为(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念)新时代教学目标,体现国家意志,需要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国家对课程教学高质量的要求。

实施大单元教学是育人发展必然趋势

从教中心转向学习中心,基于学生需要而教,体现学生学习地位的需要;

从教课文(例题)到站到学科课程的高度(目标、评价、任务、活动、问题、结果等),从教书到育人需要;

由零散走向关联,由以往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零碎不成体系的零散教学走向心中装森林,眼中有树木的整体建构,系统教学;

由浅表走向深入,由低阶思维走向高级思维,是践行深度学习的必然;

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真实情景,是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差异的现实需求,教师优质教育理想的追求;

很多省份“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研究要求实施单元教学设计;

……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分解课标,驾驭教材,读懂学情的基础上,按学习逻辑以大主题或大概念统领、大任务驱动、大情景创设,大问题聚焦、思维大迁移,评价反馈、作业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或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为:自然单元教学设计、重组单元教学设计。

自然单元——

教材单元 课标分解。重点针对新授课,以课标为依据并进行相关分解,以所教版本教材单元为载体,比较并参考利用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按教材顺序及单元要求基础上,结合学校学情,进行整合设计与实施。

重组单元——

单学科内整合单元:重点针对复习课,以课标为依据,仍然参考多个版本教材并利用,按学科大主(专题)题、大概念等从小学到初中,个别延伸高中,进行纵向大单元设计与实施;

同领域多学科整合单元:在同领域内,用一个大主题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便于关联与迁移(如:物理 化学 生物=科学);

跨学科整合单元:用一个大概念或主题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便于迁移应用;

超学科整合单元:为完成一个项目把多个学科知识组织在一起,以小组任务突破、成果可显,迁移应用。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

“大”:它由众多任务、行为构成,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大问题、任务群为基本形式整合;它涉及一门或多门学科的众多知识;它任务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学习深度,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人数多,等等。

“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纯的“学习活动”;它要求“教学评合一”,教学、评价、作业等整合在一起;它混合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笔记(小学数学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1)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笔记(小学数学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2)

大单元教学设计模版

单元主题

以所用版本教材单元主题为依据

单元内容

课标对本单元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分解、量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些 要求?所用版本单元教材编写体例和编写特点是什么?如何读懂编者意图?单 元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结构,哪些可以整合?针对本单元我们是如何进行课程资源 开发,特别是不同版本的比较和利用?

单元学情

巳知内容分析一一通过检测反馈掌握,已知学习方法——了解分析, 新知内容如何设计尝试自学,未知内容--遇到学习障碍如何能突破,同时在学习 本单元有何特点、习惯怎样、兴趣如何。

单元目标

在深入研究单元内容、学生情况基础上,结合目标叙写四要素:行为 主体一一谁学;行为表现一一行为动词 核心概念一一学什么;行为条件一一学 习环境一一怎么学,如何展现;表现程度一一学到什么程度。叙写适切的单元学 习目标?

达成评价

单元目标确定好后,如何设计达成任务的评价指标?站到教师的角度, 如何提前做好知识与方法的难易程度分析,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普遍学 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时如何突破的支架设计?撰写完单元目标,运用逆向设 计,如何围绕单元目标确定具有指导性评价任务?本单元的学习在期末考试或大 型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单元实施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型 课时 达成评价分配统筹表? 分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分课时课标依据、学情分析、目标叙写、评价任 务、活动设计、时间预设、检测反馈、作业布置是如何实施的?本单元作业设计 如何做到面向全体,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评价和单元课程资源 开发后的利用。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本表服从于单元规划,单元目标、任务与活动、作业规划,不必重复表述

学科

数学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课型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

方 法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四环节:一、预习导航;二、新知探究(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三、巩固拓展;四、归纳总结

教师导学(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学生独立回答

二、新知探究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渗透数学文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推荐与本课相关的

课外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