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

春秋战国以来,为了辅佐皇帝更方便的处理政务,设有宰相一职,而宰相之间也有忠奸之分,直到明朝时期这一职位才被废除。

宰相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职务,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往上要辅佐君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要安抚百官。责任巨大许多人费尽心机只为了爬上宰相之位,也有少部分人临门一脚前犯了错误结果不得善终。所以是宰相这个职务不仅仅需要能力卓越,有胆识有才能之外,还要在为人处世方面做的圆滑。

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1)

胡惟庸,汉族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因为疑似叛乱,被明太祖朱元璋诛杀,此案牵连明朝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一大批开国元老甚至疑似相关三万余人。

胡惟庸在朱元璋攻克和州时,归附红巾军,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之后朱元璋登基称帝,当初跟谁他身后一起打天下的老臣自然不会抛弃,任命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李善长本是朱元璋攻下滁阳后收服的谋士,指挥作战,管理兵粮等皆能处理的完美,在朱元璋还在称吴王时,李善长边出任右相国,一直以来李善长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如果说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谋士那么徐达便是明朝开国第一名将;用兵如神,生前被封公,死后被封王,对朱元璋可谓是忠心耿耿,每次与敌军交战不管什么战略都先上报朱元璋,但是最终也难逃一死。

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2)

徐达常年在外带兵作战,朝中的实权基本掌握在李善长手中,之后李善长的儿子被朱元璋招为驸马,这更让李善长的权势显赫,成为朝廷中少数掌握实权的淮西首领。随着李善长手中的实权越来越大,也让朱元璋感到了危机。

朱元璋手底下有三名大将闻名天下分别是:邵荣、徐达、常遇春。其中邵荣资历最老但是有叛逆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革了职。常遇春是明朝开国第二武将,战场上勇猛无比杀敌无数。本来朱元璋用徐达和常遇春牵制住朝堂上李善长党派的发展,可惜的是在攻克北京后常遇春身亡,徐达又长期在外带兵只好放任李善长的发展。

早年间朱元璋因为邵荣的叛逆,对大臣们都有着戒备之心,于是把自己的外甥、侄子、义子等放进领导高层,其中李文忠就是这些人中最杰出的一个。

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3)

淮西党派的权利日渐增长,已经是威胁到皇权的存在了。朱元璋对此颇存忌惮,于是以年事已高为由,让李善长告老还乡,其实朱元璋早有意向撤换李善长,也曾在李善长没有还乡之前问过,朝中有谁可以担任此职位。李善长推举了胡惟庸,而刘基连忙阻止:胡惟庸区区小卒,一旦重用,必能扰乱朝廷祸害无疑。听这话的朱元璋虽然沉默了,但是他根据李善长的推举,还是任用了善于交际的胡惟庸。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胡惟庸憎恨刘基的缘故。

因为李善长的推举,胡惟庸顺利的进入中书省,位居左相一职。胡惟庸入相以来做事精明能干,博得朱元璋的赏识,为了让胡惟庸手中权利更上一层楼,把自己的侄女下嫁给李善长弟弟的儿子。虽然李善长已经告老还乡,但是他留下的淮西集团还在朝中,这一联姻更加促使了胡惟庸和李善长的关系。

胡惟庸有着朝中老臣作为后盾,大展身手清除异己。加上李善长的旧部辅佐,在朝堂上更是如鱼得水。几年后胡惟庸的做人有术,处事有方深受朱元璋喜欢,地位更升一层独揽丞相大权。

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4)

一个人手中掌握大权之后性格难免会出现一些改变。渐渐的胡惟庸手中的权利不断的增大,而胡惟庸本人也开始骄横跋扈,为所欲为。内外大臣所有上奏的奏章,都会经过胡惟庸过目,对有利于自己的胡惟庸会将奏章呈献给朱元璋,而那些不利于自己的都会被胡惟庸扣下。他肆意提拔自己的人进入领导层,一时间无数大臣们送来金银财宝、宝马、玩物。为了谋取一个好的前程朝中武将纷纷投入胡惟庸门下。朝堂上胡惟庸权倾朝野大部分大臣帮助胡惟庸说话,一时间相权直逼皇权地位。

徐达对于胡惟庸这种,擅自搞起小团体,权倾朝野感到痛恨,一纸奏书上报了朱元璋,将他的所作所为一一列出。

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胡惟庸一向不会心慈手软。入相之前的刘基因为阻碍朱元璋立胡惟庸为相,被胡惟庸记恨上,他怂恿刑部尚书弹劾刘基,在朱元璋面前说刘基想要夺取王气,为自己以后修墓,以来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荣华富贵。朱元璋听到龙颜大怒,贬官了刘基,刘基因为此事忧愤成疾,几年后就去世了。

而徐达曾经以为上过奏书,批判过胡惟庸。被胡惟庸记恨,利诱徐达家管家陷害徐达,但是管家没有这么做,胡惟庸的奸计没有得逞。

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5)

对于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朱元璋也察觉到了自己皇位的危险。开始对胡惟庸的行为感到不满。

之后胡惟庸以宅中井里无缘无故喷出甘泉为由,是上天给大明王朝的福瑞,邀请朱元璋一同观赏。感到稀奇的朱元璋命人备好马车,前往胡府观赏福瑞。刚出西华门一个宦官冲到马前,惊的马受到惊吓。又以为疾跑过来气喘吁吁,说话不清楚,被侍卫乱棍打死。死之前还不忘手指胡惟庸的府邸。朱元璋凭借多年以来的敏锐,察觉出了异样,马上回宫带领少量的部队。小心翼翼的潜伏在胡府附近,朱元璋站在胡府附近高楼上,看见府中暗藏士兵,刀枪林立,造反之心已显然。

面对一个有着造反之心的权臣,朱元璋早已经忘记当年征战天下的岁月。取而代之的是被背叛的怒火,立刻命人冲击胡府斩杀胡惟庸。但是胡惟庸死并没有平息朱元璋的怒火,他把朝廷上是凡与朱元璋有丝毫瓜葛的人都杀了,其中包括胡惟庸好友亲人、胡府的下人邻居、朝中的重臣、之前向胡惟庸谄媚的武将等,他们致死都不敢相信如日中天的胡惟庸突然间会被斩首。共计三万余人,这也是大明王朝朝堂上的大洗理。

明朝时期胡惟庸的结局(明朝赫赫有名的第一丞相胡惟庸)(6)

有学者认为当初冲出来的那个宦官名叫“云奇“有的学者却不认为,就这样:“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我至今不明白,胡惟庸为何不把士兵藏起来,而是站在庭院中。难道是想朱元璋一进门就把他杀害吗,那么难度是不是太大了些。再者胡惟庸手中没有兵权,就算他杀了朱元璋,难道就不怕近卫军杀掉他吗!更何况朱元璋的儿子、义子等都是手握兵权掌管四方将军。他难道就不怕被朱元璋这些儿子杀进来吗!

小编觉得胡惟庸没有摆正自己的地位,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行事威胁到了皇权的地位,他自高自大觉得自己比朱元璋有能力,很多事情没有上报自己就处理了,可他没有意识到朱元璋早已经不是曾经起义的老百姓了,就这样激化了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不断的累积,使相权和皇权摩擦出了火花,胡惟庸只是一介丞相手里没有兵权,怎么可能斗过朱元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