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

#创作挑战赛#

前两天一个学生问我,

《狂人日记》中狂人为什么

从历史中看到“吃人”这两个字?

而且满本都是这两个字?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1)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我从两个角度解答:

一是本义。

中国历史上有灾荒、战争年代人吃人、

“易子而食”的记录。

二是比喻义。

例如“吃人的封建礼教”这个说法中,

用吃人来比喻封建礼教置人于死地的情形,

当然也喻指一切害死人、逼死人的事情。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2)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今天读了《管锥编》之《左传正义.宣公十二年》(一)

才发现还有第三解:

三是用“食人”来表忿怒之情。

钱先生所列举事例如下:

(一)《左传》记载:

楚王宠臣伍参(伍子胥曾祖父)想要与晋军决战,

孙叔敖不愿意,

说:“如果作战不能取胜,

你的肉难道值得吃吗?”

伍参说:“不能取胜,

我的肉在晋军中,

怎么吃得到?”

这个例子中孙叔敖用吃伍参之肉表达自己的暴怒。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3)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二)《国语.晋语》四:

(重耳贪恋女色,

齐姜与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他,

带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醒来,

举着戈追着自己的舅舅狐偃说:

“如果事情不能成,

我要吃了舅舅的肉。”

狐偃说:

“如果事情不能成,

我不知道会死在哪里,

谁能与虎狼争食?

如果事情能成,

公子能吃到晋国的美食,

我的肉又腥又臊,

怎么吃得下?”

此例中重耳用“吃舅舅的肉”表示愤怒之情。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4)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三)《意林》卷五引杨泉的《物理论》

东汉孔融之言:

“贤圣之忿(贤人圣人发怒),

犹欲啖人(尚且想要吃人),

而况遭穷者乎(何况穷途末路之人)?”

孔融用来支撑自己这个观点的证据中,

贤圣指的就是晋文公与孙叔敖,

遭穷者指的是汉末的管秋阳,

他在粮尽之时与弟弟杀了自己的同伴而食之。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5)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四)《金楼子.立言》:

饥年没有吃的,

“聪俊者”应当吃“底下者”

就像蒸一只猩猩,

煮一只鹦鹉罢了。

这里是穷困时人食人的说法,

并且明确说出了什么人应当被吃。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6)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五)《吕氏春秋.长利》:

戎夷与弟子野宿遇寒,

戎夷要求弟子将衣服给自己穿,

因为自己是国士,

而弟子是“不肖人”,

不值得爱惜。

钱先生点评:

衣之与食,

殊事一致。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7)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六)国外考论民俗的人说:

开化社会中人在饥饿或暴怒时也每每彼此相食。

正是孔融所言的“忿”与“穷”。

也就说说此类事古今中外皆有。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8)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感想:

读完此则笔记,

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像进入了《狂人日记》的氛围。

而且这种氛围如此真实。

所以狂人所见“吃人”,

不纯粹是文学想象。

倘若把这些文字归结在一处,

可不就是狂人的感受: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为什么选取吃人的事例(管锥编游记一〇六)(9)

绮墨议拍摄于大理市苍山

狂人为什么看见“吃人”:

因为书里有嘴里吃着人的,

也有嘴里说着吃人的。

最可怕的是把吃人当作吃动物的。

当然,还有把人逼迫而死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