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味道点心(盘点七十年代宁波人吃的点心)
七十年代的食品与现在是不能相比的,不管是品种还是造型、包装,都显得简单而土气,那时乡下的我还不知道蛋糕是什么东西。
不过对七十年代的我来说,宁波乡下的点心也够多了,点心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也不是有钱就能买的,还得有粮票,有的点心也只有过年到节才能吃到。
点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面粉做的,另一种是米做的,下面分开来说:
一、面粉类
淡包 就是面粉发酵蒸熟,形状像现在超市的刀切馒头,但要大点,也有半球形的,没有馅子的,味道是淡的,所以叫淡包,其实就是普通话中的馒头,现在基本上没人说了吧,都说馒头了。
馒头 馒头是有甜馅子的,半球形。以前因为糖要糖票,所以人们都喜欢吃甜的,不过有的甜的也未必放了糖,有可能是糖精。
油包 用猪油加白糖的馒头,比较大,所以常叫大油包,一般直径有十公分以上。
大饼 也是面粉发酵后在大饼炉子里贴(音塔)的,形扁平,有咸有甜。
油煠桧 音油石桂,就是油条,有点咸咪咪的,一般与大饼搭配吃,再加碗豆腐浆就是早餐的标配了,现在也有,以前油条也切小段揾酱油过泡饭吃,或者放油条汤吃。
生煎包子 面粉做的点心,半发酵,肉馅,用平底锅加油煎煮,煎至包子底部金黄色,撒上葱花即成。好的生煎包子里面有汁,肉香,蘸醋吃。这个现在仍很多的,年轻人常点几个生煎加馄饨当早餐。
小笼包 做法与生煎包相似,大小也差不多的,只是用小蒸笼蒸的。
馄饨 这个也是传统早点,现在仍有,馄饨皮很薄,肉馅很小,下锅很快就熟了,一般碗里配上蛋丝、紫菜、葱花、盐、味精加汤,馄饨熟了撩出放入碗中即行。
麻饼 面粉做的大圆饼,中间有糖馅子,一面擂上白芝麻,上面再盖红印子,常作女方订婚发送之用,现在还有。
油绳 有些地方叫油赞子,也是面粉做的,用油汆(音石)的,因形如绳子故名油绳,有甜咸两种,咸的一般加苔条,绿色的,也叫苔条油绳。
和尚饼 一种不粘芝麻的小烧饼。
金钱饼 粘了白芝麻的小面饼,烘烤的,如铜钱大小。
糖糕 也是一种发酵面食,加糖甜的,形如V字,用油煠(音石)的,特别凹处处糖多处表面有点酥脆,里面又有点软。一般当早点吃,现在偶尔有看到。
月饼 八月十六吃月饼是宁波的特色,月饼用面粉加各种馅料烘焙而成,月饼名字以馅料名来命名,如百果馅的就称百果月饼,五仁馅子的就是五仁月饼等,七十年代宁波乡下主要是苏月,月饼外面一层层的,月饼包装用纸,一卷卷的。广月我到80年才吃到。
二、米制类
米馒头 用米粉发酵后蒸的白色馒头,味甜,比馒头扁,冷了会发硬,可以在平底锅贴一下,加热后变软,容易焦,所以要小火加热,并不时翻动。北仑的米馒头比较大,宁海的米馒头比较小。
水塔糕 是用湿米粉发酵后蒸制而成,一般切成菱形,厚约一寸,色白,有点像米馒头,一般冷吃的,比较松软。
粽子 宁波传统粽子为狗头粽,一头一角另一头三角,外面用箬(音业)壳包扎,比较大,家里包的话是根据箬壳大来包的,所以有的大粽子有一斤,一般的也有三四两左右。主要有碱水粽、缸豆粽等品种,宁波粽子也是用糯米浸泡后包的,在浸泡时加入适量的碱水,如果包缸豆粽的话,缸豆与糯米一起浸泡。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以蘸白糖吃。
金团 是用糯米粉做的圆形团,直径约九公分,高度1.5公分左右,外面粘了黄色的松花粉,所以叫金团,里面馅子一般为芝麻加糖。金团冷时是硬的,吃前需加热,一般铁锅里翻动着贴使之软化,馅子中糖也溶化成糖汁,所以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吃的话,会使馅子流落,汤手,正确吃法是双手竖拿金团,小口咬上面一侧,慢慢咬到馅子处,然后让金团向上开口,这样馅子就不会流出来了。
青金团 青(艾青)与糯米粉混合做的金团,有的地方也叫青团,有粘松花粉的,也有不粘的,清明上坟时常用来作祭品。
麻餈 也有写麻糍的,音麻时,用糯米饭搡制成,分糯米麻餈与青麻餈,外面粘松花粉,也有不粘的,一爿麻餈大约20公分见方,一公分厚,扁平状,吃时切小块加热,与金团一样不要蒸,要燥锅子中贴,现在用平底不粘锅很方便。麻餈也是清明上坟祭品。
汤果 糯米粉做的小粒短圆柱形食物,无馅。每年过年三十(音室)年夜总要帮妈妈一起做汤果,用手把汤果粉搓成一公分直径的长条,然后用手指“择”下一公分长的小段。汤果需煮一下吃,叫“下汤果”,一般与“浆板”(糯米饭加甜酒酿做的食物)煮,汤果浮起时放浆板,不能可时煮。
汤果糕 也叫桔味糕,色子糕,糯米糕,是宁波老式手工点心,用江南的糯米制成。特点是糯、香、甜、不粘牙。汤果糕是传统的冬季时令点心,形如汤果,只是汤果要煮,汤果糕却是能冷吃的。
汤团 与汤果一样也是用汤果粉(糯米粉)的的,比汤果大,有馅,直径3公分左右,球形,馅子为猪油加黑芝麻白糖,猪油汤团是宁波特色点心。可以水煮,也可以油汆,不过油汆比较难,馅子弄不好分“爆”(报)出来。
年糕 年糕是宁波最常见的点心,一般用新粳米(晚稻米)做的,有的加点糯米,使年糕更糯。做时先把米浸泡好,然后在石磨中加水磨成粉,然后蒸熟,用捣臼碗搡,最后成长条状,㫰燥,吃时切薄片与菜炒或“下年糕汤”,也可用糖芝麻炒,我妈年夜饭中常炒一碗糖年糕当点心,寓意吃了年糕年年高。
年糕团 即是蒸熟的做年糕用的米粉团,取一团摊平,撒点盐,裹上油条,即成一个年糕团,我读小学时偶尔当早点心吃的,现在很少见到。
餽 (音块),其实是“米鬼”但这个字打不出来,用糯米蒸饭后做的,常说搡餽搡年糕,也是搡的,然后做成米馒头的样子,吃时要平底锅贴一下,也可以切小块水煮,或加浆板加糖。宁波老话“一只馒头一只餽”是说夫妻像是一只馒头一只餽搭配好的。以前过年家里年糕、餽很多,都要“养”(浸泡)在水里随吃随取。
粢饭团 就是用糯米饭捏的饭团,方法与年糕团同,不过现在裹的东西种类多了,有油条、肉松、火腿肠等。
粢饭糕 用糯米饭(也有和上粳米的)压平切块油炸。外酥里软,一般都是咸的,也有加苔条的,色绿。
灰汁团 开始的做法与年糕一样,磨成粉后放锅里边搅拌边小火加热,逐渐倒入红糖与灰汁水(早稻草烧成的灰浸泡在水里,再过滤的水),煮到八成熟颜色变黄时,取出搓成汤团大小的团,最后隔水蒸一小时左右即成灰汁团。
冻米胖 也叫“胖脯”,就是爆米花,用米做的,以前常有“爆”冻米胖的人带了铁锅来的,居民一看就是让小孩拿点米,几根柴爿、糖或糖精、几分钱去“爆”(音报)冻米胖。那“黑出出”的可以密封的锅也不知道叫什么,米从一端倒进去,然后盖上盖子封住,盖子边还有温度表,还有摇柄的,师傅摇动着,黑铁锅在火中“骨得骨得”转动,现在知道那是让锅受热均衡,等到一定温度了,那师傅把锅有口的一端竖起来,并对准一个大布袋,师傅喊一声“放炮类”,然后小孩们捂住耳朵远远躲开,然后师傅把盖子打开,打开时里面的冻米胖随气流冲出来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样冻米胖就爆好了,最后把布袋中的冻米胖收集起来拿回家,开始是酥脆的,冷透后要密封保存,还潮了就不好吃了。
年糕胖 与冻米胖一样,只是材料用晒干的年糕片而已。很大
冻米糖 用冻米胖加上麦芽糖做的,麦芽糖在锅中加热液化,加入冻米胖搅拌均匀,倒入模板,趁热切块,冷了就酥脆了。
炒毛麸 把米炒熟后磨成粉,一般用小钢磨去磨的,里面可以加入糖、桔子皮干、干的生姜片等,还有加点黑芝麻的更香,这个很多年没有吃了。
香糕 香糕也是用粳米加糖粉做的,有的还加入桂花,糕体白色一面微黄,外表稍硬,里面疏松,咀嚼易碎,成品用纸包装,一包称一封。香糕品种较多,在市场上一般供应的有甜香糕、椒盐香糕等。
印糕 用米粉做的,形状有圆的方的,看似硬的,咬下去其实比较松的,味甜,大小三四公分,上面印有各种图案,所以叫印糕,印糕在七十年代算比较好吃的点心了。现在也有印糕,但感觉不一样了,没有以前的印糕好吃。
三、其他点心
苔生片 是用苔条、花生米碾(音研)碎,混入面粉中做成的薄片,然后烘制而成的一种点心。
豆酥糖 用大豆粉和糖做成的食品,常用白纸包成小小方包,还潮了会粘在纸上。
地栗糕 这是一种热天卦(夏天)吃的冷饮,乡下一般没有的,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去宁波时在东门口一家冷饮店里吃的,那味道真的太好了。地栗冻是用荸荠汁冰冻而成的,上海话把荸荠叫地栗,所以叫地栗糕,我猜想那东西大概是从上海流传过来的吧。
祭灶果 祭灶果是宁波有名的传统产品,是由麻枣,红白球配上油油枣、黑白交均糖、芝麻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等组成,是一种老幼皆宜的糕点。
以上这些是我想到的小时候吃过的点心,现在多数仍有卖的,但很多东西已经找不是以前那种味道了。
宁波传统糕点应该还有不少,我小时候在北仑乡下,知道的也不多,还请各位朋友补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