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祥林嫂的真凶(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不是二婚)

《祝福》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2月7日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本是一个象征美好,充满希望的词,但鲁迅先生却以“祝福”为名,描绘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封建礼制对劳动人们摧残与迫害。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鲁迅开篇交代了时间背景,正值辞旧迎新、祭拜祖先之际,人们准备着“祝福”,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然而,“祝福”只属于地主人民,而且“拜的只限于男人”。像祥林嫂这种处于底层的劳动妇女,是不配祭拜神明的。祥林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出场,最后也在人们的“祝福”声中落幕。富与穷,喜与悲,形成了鲜明的阶级对比。

祥林嫂为何而死?旁人淡然地回答到:“还不是穷死的?”说祥林嫂因穷而死,因二婚而死,未免流于表面。实际上,祥林嫂的死,是死于夫权、族权、神权、政权,“四权鼎立”像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屠刀,绞杀祥林嫂于无形。

杀死祥林嫂的真凶(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不是二婚)(1)

【夫权】女人生前依附男人而活,死后也难逃夫权的枷锁,是绞杀祥林嫂的第一把屠刀。

夫权,是即丈夫控制支配妻子的权利。在封建社会,夫权就像妇女头顶的“紧箍咒”,她们以夫为纲,以夫为天,无论丈夫做什么决定,妻子都没有反驳的权利。成为夫妻后,妇女还必须随夫姓,或在本姓之上冠以夫姓。祥林嫂本名并不叫祥林嫂,只因她的丈夫姓祥林,所以大家才叫她祥林嫂。她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无人关心她姓啥名啥。

第一任丈夫死后,婆婆准备把祥林嫂卖给别人当老婆,换取给小儿子娶老婆的聘礼。彼时社会的已婚妇女,就像是夫家的一件商品,随意变卖。

为了躲避婆婆的逼婚,祥林嫂逃到了鲁四爷家当女佣,祥林嫂勤快能干,能在鲁四爷这里当女佣,她倍感满足,口角都有了笑影,脸上都白胖了。但好景不长,祥林嫂后续还是被婆婆带着两个男人,把她抓了回去,转卖到贺家墺当老婆。祥林嫂的婆婆是个厉害又势利的角色,为了小儿子的聘礼,变卖大儿媳。不但要卖,还要卖得远远的,只为卖出好价钱。

而且,祥林嫂回去之前,鲁四爷给她算清了工钱,一分不少交给了她的婆婆。可见,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人民,彼时社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已婚妇女的人生是没有自由的,连自己赚的钱都要一分不少交给夫家。

在当时社会,女人们把“从一而终”、“好女不侍二夫”当作信仰,若改嫁就是不洁之人。女人回头出嫁时,哭喊的也有,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相比之上,祥林嫂的抗争更为激烈,使出了洪荒之力去为自己抗争,她一路嚎,骂,被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喊破喉咙,也救不了自己,更无人救她。在拜天地时,她一头撞在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祥林嫂的抗争越激烈,越体现夫权思想对她的毒害之深。

祥林嫂认定了再嫁就是不好的,是罪恶的。后来她的第二个丈夫死后,她去庙里捐门槛赎罪,也恰恰体现了这点。

柳妈说到:“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你不如及早抵挡,你去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

在夫权思想的奴役下,女人生前依附男人而活,死后也难逃夫权的枷锁。这是屠杀祥林嫂的第一把刀。

杀死祥林嫂的真凶(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不是二婚)(2)

【族权】夫死从子,子死从天,一切皆由上天安排,这是绞杀祥林嫂的第二把屠刀。

族权是指在宗法制度下,族长对家族的支配权力,或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支配权力。

第二任丈夫去世后,祥林嫂“幸亏有儿子”。

这个“幸亏”一词值得玩味,代表着两层含义,一层是虽然丈夫死了,儿子还在,儿子就是她生存的希望与精神的寄托;另一层则暗示了丈夫死后,有儿子才能在家族立足,若没有儿子,分分钟被扫地出门。

祥林嫂本身勤劳能干,打柴摘茶养蚕都做得来,她自认为自己一个人也能拉扯儿子阿毛长大。但天有不测风云,阿毛却被狼给衔了去吃掉了。没有了儿子,她在这个家族中,就成了“外人”,也就没有了在贺家立足的依据。为了避免家族财产落于外人手中,贺家大伯把祥林嫂住的房子收了回去,将祥林嫂扫地出门,这就是族权。

祥林嫂成了一个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可怜人,这也是扼杀祥林嫂的一大现实理由。

杀死祥林嫂的真凶(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不是二婚)(3)

【神权】男尊女卑,“不洁之人”不配祭祀神明,是绞杀祥林嫂的第三把屠刀。

迷信的人认为,神具有主宰宇宙,掌握人类命运的权力。人们虔心举行祭祀活动,正是为了获得神明庇护。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祭祀神明只有男人才能享有的权力,而且对于祥林嫂这种“不洁之人”,是不可沾手祭祀用品的,不能玷污了神明了吃穿用品。

鲁四爷家中举行祭祀,作为女佣的祥林嫂准备分配酒杯和筷子时,遭到鲁四婶的阻止: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祥林嫂缩了缩手,又去取烛台时,鲁四婶继续阻止: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在祭祀大典当天,祥林嫂试图帮忙,鲁四婶大声地说道:“你放着罢,祥林嫂!”

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变灰色,失神地站着。第二天,她的变化非常大,眼睛陷下去,精神也不济了。对于祥林嫂“二进宫”到鲁家做女佣,鲁四婶最开始是不满的,以前她是寡妇这次是二度寡妇,后来是嫌弃的,甚至给过祥林嫂警告。

慢慢地,祥林嫂沦为一个不被需要的透明人,这也铺垫了她被鲁四爷家赶走,沦为乞丐的悲剧。

杀死祥林嫂的真凶(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不是二婚)(4)

【政权】一个人的冷漠,乃至整个社会的冷漠,是绞杀祥林嫂的第四把屠刀。

政权,即一个社会的制度,或者一个社会的秩序。

19世纪20年代,是新文化运动发展时期,辛亥革命的爆发,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本质并未彻底改变,无数底层人民备受封建礼制的迫害。而对于祥林嫂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底层妇女,丈夫死后,连人身自由都得不到,地主阶级压迫她,底层人民嫌弃她排挤她。一个人的冷漠,一群人的冷漠,乃至整个社会的冷漠,将她无情地绞杀。

综上,杀死祥林嫂的不是穷,不是二婚,而是夫权、族权、神权、政权这4把屠刀,每一把都具备“吃人”的杀伤力。

对于祥林嫂的悲剧,有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实际上,祥林嫂进行了4次无奈的抗争。

【祥林嫂4次无奈的抗争】

第一次抗争:丈夫死后,她为了逃避再婚,从婆家逃到鲁四爷那里做女佣,这是祥林嫂对命运的第一次抗争,当时祥林嫂的神态饱含了对生活的希望,她的脸色青黄,两颊却还是红的。但最后还是被婆婆抓了回去,第一次抗争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抗争:被婆婆卖到贺家墺做媳妇时的抗争,相比其他再婚女人,祥林嫂的抗争更为激烈,一路嚎,骂,被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在拜天地时,她一头撞在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最后被关在洞房里,祥林嫂第二次抗争失败。

第三次抗争:第二任丈夫和儿子死后,她重新回到鲁四爷家做女佣,但彼时的她由于死了两任丈夫,更加被认为不洁之人,最后被鲁家打发离开,祥林嫂第三次抗争失败。

第四次抗争:“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无处可去的祥林嫂,逢人就说她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悲惨遭遇,她渴望倾诉,渴望被倾听,换来的却是周围人的冷眼、厌恶。祥林嫂的第四次抗争宣告失败,最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祥林嫂,有着勤劳善良、顽强的美好品质,敢为自己抗争,但最终还是成为成为社会的牺牲品。祥林嫂有什么错?错的不过是当时社会夫权、族权、神权、政权的毒害。

-End-

梅小花,一朵热爱写作的小花,写真情实意,撕虚情假意。欢迎关注,收获更多正能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