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字(具黄古今字义)

古今异义字(具黄古今字义)(1)

“具”是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鼎”,下部为手,用手捧鼎会酒食具备之意。金文中间是“貝”。隶变后楷书写作“具”。

《说文·収部》:“具共置也。从収,从貝省。古以贝为货。” (具,供给设置。由収、由具省会意。古时候用贝作钱财。)

“具”的本义是指准备饭菜酒席。引申泛指备办、准备。进而引申为具有、具备。如“别具匠心”、“独具慧眼”。后来引申为一般的用具作名词的构词语素。如“玩具”

还可以作量词,只用于“棺材”、“尸体”和某些器物,如“一具尸体”

由准备得完全引申为完全,此义后世均写作“俱”。

古今异义字(具黄古今字义)(2)

“黄”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佩璜之形:上为系带,下为垂穗,中为双璜并联状。金文复杂化,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黄”。

《说文.黄部》:“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黄,土地的颜色。由田、由炗会意,)

“黄” 的本义为佩璜。引申指黄色。如“天玄地黄”、“黄袍"。

上古时,轩辕氏曾战胜蚩尤、炎帝等部落,被诸侯尊为天子,并且认为他具备土德的祥瑞,故号为“黄帝”。所以中华民族习惯上自称“炎黄子孙”。

古今异义字(具黄古今字义)(3)

古今异义字(具黄古今字义)(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