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人物志(桑梓人物湖南李巧文)

桑梓人物志(桑梓人物湖南李巧文)(1)

二十多万字的人物传记《从山谷中打出来——谭家述》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可是看了他的老屋后我还想说几句话,于是便有了这篇后记。

在我的印象里,谭将军应该是一个严父,是一个严厉得让孩子们心生畏惧的父亲。

孩子们小的时候,谭将军在家里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他指东孩子们不敢往西。谁稍有违抗,便会招来责骂或棍棒。他的高高在上,让孩子们不敢与他亲近,不但不亲近,而且还要躲着他,能不见他就不见他。谭家述将军的妻子沈阳在《井冈之子》中就写了一件这样的事,他的儿子唯世对父亲非常畏惧,畏惧到每次回家常不走大门,而是翻楼梯进入卧室,目的只是躲避与父亲的碰面。

后来,谭将军病了,瘫了,常年北京广州地跑。与孩子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本来就不够和谐的父子关系更添了一层冷漠。后来,孩子们成家了,也很少回父母家,也从不对父母提出任何要求,生活无论好与不好,都似乎跟父亲没有多大关系。

谭家述将军是勇敢的,很能吃苦。毛泽东了解到谭家述参加过武汉军士教导队培训,又看到他打仗的身先士卒,让他回茶陵当游击队长。谭家述带着游击队在茶陵多次打击敌人,敌人后来几乎一听到他的名字便闻风丧胆。毛泽东也评价茶陵人会打仗,是“茶陵牛”。谭家述将军除了会打仗,还有谋略,打击敌人常常出其不意,敌人还在睡梦中便已糊里糊涂地缴械投降了。

谭家述将军的勇敢坚毅与忠诚,大家有目共睹。就是在他病瘫十多年后,他心中想的还是共产党,还会用颤巍巍的左手写出“共产党万岁”几个字。这些我也不想多说,我想说的是他的生活,尤其是长征以后他进入抗大,后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后来回国结婚以后的生活。

我曾试图联系谭家述将军的后人,曾特地跑到他在茶陵的故乡中洲。跟我见过的许多村庄一样,村子边上是蜿蜒的河水,村子错落着或高或低或前或后不规则的房屋,路就在房子的边上蛇一样爬行到看不见的拐弯处,转过去,再往前曲曲折折延伸。

我以为谭将军的房子会很难找,没想一问路旁的老妇人便问着了。我们还没说让她带路,她便热情地带着我们往前走。一会儿便来到一处老旧的房子前,一个五十多的女人看着我们笑着:“这里就是!”

一个六十上下的穿着旧黄色中山装的老人出来,见我们打听谭家述将军,说:“我是谭家旺的孙子。”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人也过来了,中山装老人介绍说:“我们两个都是谭家旺的孙子,是仅存的两个了。”

我请求两位老人带我们去谭将军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看看,他们爽快地同意了。

沿着一条没有修整的窄窄的土石路,走过两百来米,便是谭家述将军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我远远一看,这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残败的房屋栋栋如此,看不出任何一栋房子的特别。

桑梓人物志(桑梓人物湖南李巧文)(2)

如果不是他们指引,我怎么也不敢想象在这残破的土砖房中有一栋会是谭家述将军的居所。

两位老人边走边介绍,很快便来到破败的房前。说是房,其实已不能称作房,半截一人来高的土砖在杂草中隆起,看不到房的样子。只有一扇门框尚还嵌在剥蚀的土砖中,作了这房子存在的最后见证。

我一直在静静地听,听谭将军后人的述说。看着这残破的老屋原址,我想,谭将军如果从那个低矮破旧的门框中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旁边不远的河里他与小伙伴们戏水时,又会是什么样子?还有,当他走出这个弹丸之地,一脸意气风发,一口豪言壮语,又是怎样的“会挽雕弓如满月”呢?

再次回到两位老人的房前。我进到老人的屋里看了看,房子很旧,堂屋的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毛主席的像。八十年代多数人家都这么挂,可现在,居民家中已很难看到了。看得出,两位老人仍在怀旧,仍活在对爷爷叔公的怀念当中。毛主席像的旁边挂着的谭家述将军的像很打眼,没有谭家旺的照片。从两位老人的述说中,我感觉得到,他们心底里一直留存一丝企盼,希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爷爷叔公能像一棵大树一样给他们一片荫凉。

回城路上,我的心却轻松不起来。一个共和国的中将,一个曾经出生入死为革命的优秀将领,如风一样逝去了,在故乡,好像没留下什么痕迹,包含他小时候的房屋。

在时间的流里,房屋老了,老得剩了回忆。曾经的披荆斩棘,曾经的出将入相,曾经的谈兵论道,在记忆里逐渐风干。

但他的故事还在,回忆也会漫长。对于生于后的我们,最要紧的是把握现在,过好自己的日子。我们好了,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

桑梓人物志(桑梓人物湖南李巧文)(3)

附:谭家述简历:

谭家述(19098--1987811)原名谭寿生,化名杨平。湖南省茶陵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

谭家述,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参加南昌起义。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茶陵县农民自卫部部长,县游击队副队长、大队长,二纵队纵队长,湘东独立第一师三团团长、师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二十二师师长,红六军第十八师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教员。一九三九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一九四五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炮指挥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