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的名言绝句(写下一首婉约词)

说到岳飞,很多人都会想到那首冠绝今古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慷慨激昂,壮怀激烈,八百多年来激励和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

在王兆鹏所编的《宋词排行榜》中,这首词高居第二,仅次于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了。

虽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首词的作者不是岳飞,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因有了岳飞精神的加持,这首词才能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作。

而除了这首《满江红》,岳飞还写过另一首词,低沉含蓄,一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尽人生孤独,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关于岳飞的名言绝句(写下一首婉约词)(1)

众所周知,岳飞是抗金名将,生平志愿便是“恢复故疆,迎还二圣”。

但是1137年,正当抗金前线屡传捷报,收复失地胜利在望时,宋高宗偏偏不顾朝野上下反对,重新启用了主和派奸臣秦桧。

次年,宋高宗又听从秦桧的建议,向金求和,当时主战派很多人因为反对议和,或被贬谪,或被流放,甚至被杀害。

一心恢复中原的岳飞自是不肯妥协,“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只是宋高宗一意孤行,岳飞毕竟是臣子,无法抗命。

眼睁睁看着朝廷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向金摇尾乞降,岳飞心中的沉痛愤懑可想而知。

这首《小重山》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含蓄又深刻地表现了词人一心为国,却被排挤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关于岳飞的名言绝句(写下一首婉约词)(2)

词的上半阕开头便以“寒蛩”这个意象,营造了一种极其凄冷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寒冷的秋夜里,蟋蟀不停地鸣叫着,词人从梦中惊醒,恍惚间,才发现已是三更时分。

“寒蛩”就是指秋天的蟋蟀,在古代,蟋蟀还有个别名叫“促织”,陆机的《毛诗疏义》有言“蟋蟀……幽州人谓之促织,督促之言也”

那声声鸣叫着的蟋蟀好似在督促着什么,与后文的“惊回千里梦”相呼应,婉转而深刻地展现了词人的那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他到底梦到了什么,词人没有明言,只着一“惊”字,便将现实和梦境的反差渲染到了极致,为后文的写景抒情张本。

关于岳飞的名言绝句(写下一首婉约词)(3)

接下来的“起来独自绕阶行”描写的是词人难以入眠,独自徘徊的情景。

这里的“独自”和“人悄悄”,既是相呼应,突出了深夜的寂静,又形成了对比。

试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夜深人静,此时的众人都已入睡,词人从梦中惊醒,又被蟋蟀声吵得难以入眠,起床披衣,独自一人绕着台阶走来走去,抬头望去,只见月色朦胧,映照着门帘。

众人“悄悄”,而词人“独行”,陪伴他的只有那一轮明月,两相对比,将他的孤独心绪无限放大。

在上半阕中,词人截取了“蛩鸣”、“惊梦”、“月下独行”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景,渲染了秋夜的寂静凄冷。

而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词人内心的惆怅孤苦也就不言而喻了,这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了。

关于岳飞的名言绝句(写下一首婉约词)(4)

再来看下半阕,换头三句“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写尽了词人的无奈之情。

这里的“白首”有三层含义。

一是表示岁月的流逝。

二是突出词人为收复中原所作的努力,此时的他不过三十多岁,却已白了头。

三则是表明自己对收复中原这一信念的坚定,即使白了头,也无怨无悔。

虽然作者这里说是为了“功名”,但实际上,他为的并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为雪“靖康之耻”,复中原之土。

可是十多年过去了,词人已白了头,家乡的松竹也已苍老,却换来了“议和”的局面,恢复中原,遥遥无期,可以想象词人心中该有多悲愤。

所以,最后他发出了“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慨。

这里词人以伯牙钟子期的典故,道尽了知音难觅的孤独苦闷,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关于岳飞的名言绝句(写下一首婉约词)(5)

不同于《满江红》的直抒胸臆,声调高昂,激情洋溢,这首词写得很是婉转含蓄,深沉蕴藉。

虽然格调大不相同,但是词中所蕴含的爱国思想却是别无二致。

很多人常将这两首词进行比较,一慷慨豪迈,一婉转含蓄。

慷慨豪迈之词,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而婉转含蓄的语言则令人赏玩不尽。

不知你们更喜欢豪放词,还是婉约词?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