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常见用法与意义 二十三矣yǐ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提要:“矣”只作助词,同“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作句末语助词,可表陈述、感叹、祈使语气,有时也表疑问语气;表判断时,往往表感叹语气;与其它助词连用时,有加重感叹语气的作用;用于句中时,常表感叹语气,这点跟用在句中的“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之的常见用法与意义 二十三矣yǐ的常见用法和意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之的常见用法与意义 二十三矣yǐ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之的常见用法与意义 二十三矣yǐ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提要:“矣”只作助词,同“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作句末语助词,可表陈述、感叹、祈使语气,有时也表疑问语气;表判断时,往往表感叹语气;与其它助词连用时,有加重感叹语气的作用;用于句中时,常表感叹语气,这点跟用在句中的“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同。

1·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例如: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天下苦秦久。(《陈涉世家》)——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很久。(苦:形意动,以……为苦

(3)今臣之刀十九年,所解数千牛。(《庖丁解牛》)——现在我的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肢解的牛也有几千头

(4)君能补过,衮(gǔn)不废。(《左传·宣公二年》)——君王能够弥补过错,君位就不会废弃。(衮,天子以及上公的礼服,这里指代君位)

2·用于句末,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啦”“呀”“了”。例如:

(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石壕吏》)——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了的人就永远完结!(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2)满目萧然,感极而(因而)悲者。(《岳阳楼记》)——满眼(都是)凄凉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引起无限的)悲伤!(极:到极点)

(3)死生亦大。(《兰亭集序》)——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矣,表判断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师说》)——唉!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已经很久!(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也,用于句中,有舒缓语气的作用.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用于句末,表祈使(命令或请求)语气,可译为“吧”等。例如: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荆轲刺秦王》)——如今太子嫌我动身晚了,那就让我向您告别!(迟之:嫌荆轲动身迟缓。迟,形容词意动用法,“嫌……迟缓或“以……为迟”

(2)已,勿言之!(《庄子·人间世》)——算了,不说它!(已:算了)

4·用于句末,表疑问语气,可译为“了”“啦”,或不译。例如:

(1)太后曰:“敬诺。年几何?”(《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

5·用于句末,与其它助词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啊”“啦”“呀”等。例如:

(1)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啊,技艺也真神奇

(2)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尽了心!”

6·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并表达一种感叹语气,可译为“了”“啊”等。例如:

(1)甚哉为欺也!(《卖柑者言》)——(你)做这种骗人的事太过分了!(“甚” 是主语“为欺” 的前置谓语,应为:为欺甚矣哉也,“为”前面省略“尔”)

(2)亦太甚,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三》)——您说的也太过分!(谓语前置句,应为:先生之言亦太甚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