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玻璃会爆个圆洞吗(关于玻璃陨你了解多少)

今天与大家聊聊“玻璃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雷公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玻璃陨。第一,什么是玻璃陨。第二,人类对于玻璃陨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第三,玻璃陨的主要产区。第四,玻璃陨的形态分类。

普通玻璃会爆个圆洞吗(关于玻璃陨你了解多少)(1)

一、 什么是“玻璃陨”?

据德州大学地球历史博物馆介绍,玻璃陨多为圆形、有坑的硅酸盐玻璃体。其并非火山成因类玻璃,极有可能是大型的高速陨石与陆地岩石碰撞产生的。冲击岩一般为核桃大小。从重达数克的沙粒大小的微冲击岩到重达12.8公斤的大型块状样品,各不相同。根据玻璃陨的发现地,其颜色与产生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玻璃陨的颜色通常为黑色,也可以从浅绿色到黄绿色不等。年龄从3550万年到75万年不等。

普通玻璃会爆个圆洞吗(关于玻璃陨你了解多少)(2)

二、对玻璃陨的认识

据德州大学地球历史博物馆描述,人类对于玻璃陨石的最早记载,来自唐朝刘恂的《岭表异录》。其中记载,“雷州鄹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磐石,谓之雷公墨,光荧可爱”。

不少研究人员认为玻璃陨就是地球火山爆发形成,后经过风蚀的作用而形成了今天的玻璃陨。其实,火山玻璃与玻璃陨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蚀与烧蚀有着根本的区别。风蚀是由于风,水,冰,流水等摩擦引起的岩石表面化学物质的一种机械磨损或者研磨。而烧蚀,是物体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地球大气的汽化而形成的物体熔融表面层的去除和重塑。返回地球的太空舱,便是烧蚀的一个很好例子。因此,认为玻璃陨就是火山玻璃的说法很快被推翻了。张宗言,等(2018)认为,虽然玻璃陨石在外观上与火山玻璃不易区分,在化学成分范围上也有重叠,但在某些特征上玻璃陨石明显不同于火山玻璃,例如玻璃陨石几乎不含水,而火山玻璃的水含量较高。

普通玻璃会爆个圆洞吗(关于玻璃陨你了解多少)(3)

之后,甚至有人认为玻璃陨是人为制造的。这种说法很快也被推翻。因为玻璃陨的化学与物理属性以及它所处的地层年龄都否认了这一观点。例如,人类最早使用熔炼技术是在公元6千年前。然而最年轻的玻璃陨距今也有10万年时间。

曾经还有不少研究人员认为玻璃陨是自然火形成的。尽管自然火会达到较高的温度,但玻璃陨的化学成分也很轻易的推翻了这个假说。

研究人员又将其成因转向了闪电熔岩。人们认为,闪电击中地表,瞬间高温,使矿物熔融后凝结而形成天然的玻璃质岩石。可是,这一说法与玻璃陨的形状不符。闪电熔岩的形状多为管状。同时,闪电熔岩中并没有玻璃陨中包含的一些特殊物质。另外一个推理,就是闪电每天会袭击地球数千次,如果玻璃陨真是闪电熔岩,玻璃陨应该在地球上到处都有。可是地球上的玻璃陨,目前主要集中在特定的4个区域。

到二十世纪50-60年代,研究人员们普遍认为玻璃陨来自月球火山喷发。也就是“月球起源说”。袁宝印(1981)认为陨石冲击飞溅起的物质和火山喷发物都有可能脱离月球引力落到地球上来。人们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月球岩石与月球土壤的一些性质与玻璃陨石有不少的相似之处。但是,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科学家详细的研究了月球岩石,比较了其与玻璃陨所含的物质。结果证明,两者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如今,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玻璃陨极有可能是大型的高速陨石与陆地岩石碰撞后,产生了足够大的能量将地表的二氧化硅等成份熔化为液态并溅射入大气层,冷却后重新掉落地面形成的产物。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对于玻璃陨的认知仍旧没有做到完全了解。它仍旧为研究者们提出了很多没有回答的问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它的认识会越来越全面,直到完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三、雷公墨的主要产区

科学家将全球玻璃陨石的分布划分为4个散布区。分别是北美散布区,捷克散布区,西非散布区和亚澳散布区。

普通玻璃会爆个圆洞吗(关于玻璃陨你了解多少)(4)

图片来源:张宗言,等 (2018).

四、玻璃陨的形态分类

根据张宗言,等(2018)记载,玻璃陨的形态主要分为(1)球状:形态接近于球形,内部往往为空心。(2)椭球状:长的球形,往往一端较小,一端较大。长轴大于短轴的二倍,垂直长轴的断面为圆形。(3)长棒状:截面圆形,截面直径一般小于 1 cm。(4)哑铃状:两端稍有膨大的长棒状。(5)水滴状:像拉长的水滴,长轴大于短轴的三倍以上,垂直长轴的断面为圆形。除上述具特定形状的雷公墨外,常见外形还有厚 3 ~ 5 mm 的不规则弯曲薄片。

普通玻璃会爆个圆洞吗(关于玻璃陨你了解多少)(5)

图片来源:张宗言,等 (2018).

玻璃陨从被人类发现至今,其身世之谜为石友、猎陨者、甚至科学家们提供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其实,我们在赏石的道路上应该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享受赏石带来的快乐。这也许就是赏石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张宗言, 李响, 张楗钰, & 蒲江. (2018). “天外来石” 雷公墨. 华南地质与矿产, 34(3), 257-260.

袁宝印. (1981). 海南岛雷公墨 (玻璃陨石) 起源问题的初步探讨. 地质科学, 4(329), 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