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甜凤梨释迦果(菠萝与凤梨有啥不同)
最近有许多小伙伴们问我,现在这个季节有没有菠萝?凤梨是不是菠萝,有什么区别嘛?为什么有的菠萝上面有刺,而有的却没刺?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小哥儿今天就来与小伙伴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鄉农小哥儿与你聊系列(二之一) —— “类似于印第安松针果的果子”......
甜美的“印第安松针果”
它,溯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南部、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带干燥的热带山地。由巴西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将它传播至整个南美,中美及墨西哥,最终遍布加勒比海地区。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伊莎贝拉”(Queen Isabella)女王的支持下,开启了他“基督荣光”的实现之旅 ——“欧洲大航海时代” 也由此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1493年,当哥伦布一行在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的瓜德罗普岛登陆时,发现了生长于当地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从外观上看,它的茎短而结实,叶片坚韧光滑而且有一层蜡质,是一种浅黄色或黄色的圆柱形,就像一颗硕大的松针果树的果子。因此,哥伦布将其形象的称之为“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由于“印第安松针果”的果味清甜,香气浓郁,且非常稀有,在当时的西班牙国内还掀起了一场不小的狂热与追捧。
【Christopher Cumo writes that "The Spanish who followed Columbus delighted in eating Piñade Indes and in writing about it for a European public eager to learn of the flora and fauna of the Americas ... The Piñade Indes was first a luxury because transit from the tropics to Europe was expensive in the age of sail. In this respect, Piñade Indes was much like sugar, a commodity of privilege before it became an item of the masses."[59] Cumo writes that "Piñade Indes was the fruit of colonialism"
“西班牙人很高兴能够品尝到印第安松针果,但对于想品尝到这种果实的西班牙民众而言却非常困难。因为印第安松针果的采收需要根据季风气候的变化进行,而且转运的时间比较长费用昂贵,所以非常稀有。印第安松针果,在这方面就像糖果一样,恐怕只有贵族才能有机会品尝的到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葡萄牙、法国、荷兰及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都试图在南美,中美或加勒比海等热带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印第安松针国”种植园。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曾这样描述道:“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殖民主义的产物”。在15世纪初,西班牙人将“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引入夏威夷群岛种植。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又将“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引入印度。
在15世纪末,荷兰人通过荷兰西印度公司在加勒比海等地区享有的航运贸易垄断地位,大肆从殖民地苏里南地区及西印度群岛地区采伐大量果木转运引入北欧繁衍培植。荷兰著名的园艺家艾格尼丝·布洛克(Agnes Block)被认为是欧洲当时培育改良和成功种植“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挑战的第一人。
类似于印第安松针果的果子
在16世纪初,随着英国人与荷兰人之间关系的大幅度改善。英国人在对于“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的种植技术和培育理论上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并在当时首创了以“玻璃温室阶梯式栽培的方法”成功的改良培育了第一批“温室印第安松针果”,将其称之为“菠萝(Pineapple)”意思是“类似于印第安松针果的果子”。
【Scaly like an Artichoke at the first view, but more like to a cone of the Pine tree, which we call a pineapple for the forme... being so sweete in smell... tasting... as if Wine, Rosewater and Sugar were mixed together. (Theatrum Botanicum)“乍一看,鳞片状像朝鲜蓟,但更像是一棵松果树,我们称其为菠萝,味道如此甜美。品尝起来仿佛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果混合在一起似的(植物学剧场)”】
约翰·帕金森(John Parkinson),作为英国查尔斯一世的皇家植物学家,在1640年所编写的传世名著《Theatrum Botanicum》“植物学剧场”一书中对“菠萝(Pineapple)”这一品种的描述。【备注:小哥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下,“菠萝(Pineapple)”一词的词源,源自于古英语的地区方言“pinhnyte ”意为“松果”。后被“Pineapple”的命名所替代,其词中的“Apple”源自欧洲古英语的“ppel”,是对除浆果类外其它水果类的一种总称谓。既也可译解为“类似松针果的果子”】
“菠萝(Pineapple)”,在当时的英国、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不仅是一种价格昂贵且稀有的宴会“专属租用”品外,还是欧洲各国贵族之间财富与实力竞争的永恒主题,更是彰显其时尚与品味的终极象征。
这种象征性,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从皇室到贵族,再至乡间士绅,都以能够获得这种标志性象征作为殊荣而引以为傲。正如亨德里克·丹克特(Hendrik Danckerts)在1675年的绘画中所描绘的那样,该绘画描绘了英国查尔斯二世(John II)在向克利夫兰公爵夫人的农场主,将菠萝作为赠赏的情景。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随着英国景观设计的兴起,维多利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巅峰时期的来临,“菠萝(Pineapple)”这一品种无论是从培育与种植方式到玻璃温室的结构设计与建造已经从根本上达到了具备完整且成熟的理论基础。如邓莫尔伯爵四世约翰·默里(John Murray)总督于1761-1776年,在其苏格兰避暑庄园里所建造的哥特式“邓莫尔菠萝温室”。
世界“菠萝(Pineapple)”品种
18世纪初,欧洲“菠萝(Pineapple)”的品种只有50余种。19世纪中叶,欧洲所培育的“菠萝(Pineapple)”品种已达到了近200余种,并依据有刺或无刺来区别品类。而现今,在国际商业贸易层面“菠萝(Pineapple)”的品类分为鲜食类、加工类、观赏三大品类。在国际植物学领域中,菠萝(Pineapple)的品种分类,依据其成果的属性特征分为6大品系。
1、无刺卡因类(Smooth Cayenne)——1820年在委内瑞拉用法属圭亚那(Cayenne)育成,是许多国家的主流品种及主要的罐装加工品种。世界上预估75%的鲜食类菠萝品种和大部分的菠萝罐头均来自无刺卡因类。果大,长圆筒形均重1.8-4.5KG,果眼较浅,果皮橙黄,果肉淡黄,低纤维甜度13-19度,丰汁有果香清淡,叶片长而无刺或叶片尖端叶缘有少许刺,叶面浓绿;如:(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Sarawak、(美国夏威夷)Hilo、(泰国)Nanglae Pineaple;
2、皇后类(Queen)—— 古系品种之一,分布广泛南半球较多。为南非、越南、中国、澳大利亚、菲律宾主栽品种之一,鲜食为主也有的品种以加工类。果小,呈筒形或微锥形,均重0.5-1KG,果眼深,果皮金黄,果心小而嫩,果肉金黄爽脆甜度14-18度,果香浓郁,叶片多刺细而密,叶面呈黄绿色中带彩带。如:(马来西亚)Maueitius、(澳大利亚昆士兰)Ripley、(萨尔瓦多)Natal Queen
3、西班牙类(Spanish)—— 南美主要商业品种广泛种植于西印度、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地区。果中等、稍圆均重0.8-2.7KG,果眼深,果皮橙红果心大,果肉淡黄至金黄,纤维较多酸甜适中甜度10-12度,以罐头加工及榨汁,叶阔长,叶缘有红硬尖刺。如:(加勒比海盆地)Espanola Roja 、(马来西亚)Singapore Spanish、(洪都拉斯)Rad Singapore;
4、伯南布哥类(Pemambuco)—— 非常著名的鲜食类品种,在中南美洲的巴西、巴哈马、菲律宾、美国佛罗里达州有所种植,柔嫩多汁果香优雅浓郁,入口即化,因其太软嫩,成果量极低以鲜食为主。果小均重0.9-5KG,果形圆锥形,果色绿色果眼中心稍黄,果心小,果肉白色或淡黄色,果肉软嫩多汁甜香甜度16度以上。叶长有立刺暗绿色。如:(巴西)Pernambuco、(易路斯岛)Eleuthera、(巴西)Abacaxi;
5、佩罗莱拉类(Perolera )—— 主要种植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象牙海岸是仅次于Rad Spanish的品种,是南美最重要的商业品种,以鲜食为主。果大,果形不规则圆柱形均重1.5-5KG,果眼深,果皮黄色至橙色,果肉浅黄至黄色,脆甜糖度12度以上,叶面暗绿色,鲜嫩时为红色,无刺。如:(哥伦比亚)Perolera、(西班牙)Motilona、(勒布里贾)Lebrija;
6、杂交种品类(Hybrid category)—— 因无刺卡因类的季节种植特性,无法满足终年稳定的品质鲜果,至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台湾,美国下维系、马来西亚、古巴、巴西、法国等一直都是研发培育高品质的鲜食类菠萝品种。如:中国台湾的台农系列、(印度菠萝研究中心)Amritha、(澳大利亚昆士兰)Aus-Jubilee;还有,创始于1901年世界上最为著名且颇具影响力的美国“都乐(Dole)”食品公司,用Cayena Lisa培育的两个相似的杂交品种,又称“Gold Extra Sweet(都乐金菠萝)”。于1996年命名并公开发售的“CO-2”和“MD-1”两个菠萝品种。
有去过泰国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在泰国当地有一种小菠萝,果小,肉色金黄脆甜似蜜。这个品种就是泰品Phuket与Nang Laer 杂交的微型品种,名为“普拉埃(Pulae)”而不是有些小伙伴们所称了“巴厘(BaLi)香水小菠萝”。您记住了嘛?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下一期将与小伙伴们一起聊聊:“都是名字惹的祸?”—— 小哥儿与你聊,菠萝与凤梨到底有啥不同? 记得关注收藏哟,亲!
The End ——
我是鄉浓小哥儿!
一个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游走于田间地头儿的采货小哥儿。
感谢小伙伴们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小伙伴们的关注及评论就是小哥儿创作的源动力,小哥儿将不遗余力的持续为大家时时更新。以上均为原创编撰,相关的历史文献均源自国内外多家专业类官方网站。文章图源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与小哥儿联系,谢谢!在这里,也望能与更多的小伙伴们结实,一起交流学习和探究三农知识。
与您相识小哥儿荣幸之至,愿您阅读愉悦!
本章彩蛋(你猜不到的水果冷知识,二之一)
1、菠萝的古老溯源品种,源自南美洲的巴西南部、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带的热带山地;
2、菠萝的古老溯源品种,由哥伦布于1493年发现并被命名“印第安松针果(Piñade Indes)”;
3、菠萝(Pineapple)一词,源自古英语方言“pinhnyte ”意为“松果”,是一个替代称谓命名;
4、菠萝(Pineapple)中Apple一词的词源,源自欧洲古英语的“ppel”是古时对水果类的总称谓;
5、菠萝(Pineapple),早期是“财富与实力,时尚与品味”的象征,后期被用于象征热情与和平;
6、菠萝(Pineapple),早期以有刺和无刺分为两大类;
7、菠萝(Pineapple),在商业贸易中分为鲜食类、商业类、观赏类三大类;
8、菠萝(Pineapple),在国际植物科属认定划分为六大类,无刺卡因类与杂交种品类种植较为广泛;
您好!请问您对于本文的阅读体验如何? 单选
0人 0%
非常不错
0人 0%
还可以吧
0人 0%
努力加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