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journey艺术之旅(红梅怒放西雅图)

春节的脚步一天天近了,大洋彼岸的西雅图,一群中华游子比往年更热切期盼这一佳节的到来。国内一封封贺信飞至,一段段祝贺视频传到,2月4日,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的两位主角石钟琴和凌桂明也飞抵西雅图!

他们为什么而庆贺与奔波?原来,一场被称为歌舞版《芳华》的特殊“春晚”《那些年的我们》即将在西雅图开演。更值得瞩目的是,由旅美艺术家组成的演出团队“西雅图歌舞团”,与上海艺术界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artjourney艺术之旅(红梅怒放西雅图)(1)

图说:2月4日立春,石钟琴(右二)和凌桂明(左三)抵达西雅图,许平、王南雁和杨晓前去机场迎接。 西雅图歌舞团供图

图说:歌舞《茉莉花》。 西雅图歌舞团供图

“完全是我们心中的江南,葱油饼、小笼包、茉莉花、上海滩都登上了舞台,所有的记忆都回来了。”杨晓说。

“我们想把全中国的特色歌舞都演一次,最后演一场回到北京的大戏。”杨晓说。

在多次演出中,中国驻旧金山领馆都会发去贺电,向他们对中美文化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与赞赏,当地侨领每演必到,很多海外华人还会带着他们的外国朋友前来观看。演出观众覆盖到美国的主流社会,华盛顿州副州长也曾前来观演。

考虑到观众的普遍性,每一个节目演出前,主持人都会讲解舞蹈的来源和意义,讲述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布达拉宫’这场歌舞,演员用献哈达和参拜议式,表达了藏族同胞对他们宗教的敬意;新疆的歌舞这一幕运用了赶集热闹的场景,向观众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杨晓说,他们希望让海外华人和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

歌舞团的魅力还吸引了外国艺术家的加入,《走向梦土》歌舞剧中,便有弹古琴的外国面孔,甚至还有会讲中文的外国人做主持。

西雅图歌舞团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华人开办的舞蹈学校主动联系他们,将小学员们也送到团里学习、排练,参加演出。一所教华人儿童唱歌的艺术学校在今年的演出中还将表演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现在美国的孩子非常流行学中文,以前是学西班牙语、德语,现在都是学中文,一方面祖国强大了,另一方面中美交流也多了,在美国可以收看到中国的很多卫星电视,与祖国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近。”杨晓说。

比专业演员还敬业

西雅图歌舞团是非盈利性团体,资金全靠团员交团费和票款,有时也接受外界赞助。

“虽然是业余团体,也没有报酬,而且演员们大都四五十岁,正是事业、家庭负担繁重的时候,可排练和演出热情丝毫不减,演出前夕,每周三次,非常辛苦,可是没有谁因此退出,除非暴雨、暴雪天气。西雅图市的地形狭长,有的演员开车到排练地点要花整整一个多小时,晚上7点赶到场地,马上投入排练,10点钟结束后,还要再开1个多小时才能到家,次日一早依然要投入本职工作。

artjourney艺术之旅(红梅怒放西雅图)(2)

图说:歌舞团在排练。 西雅图歌舞团供图

在美国,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华人群众文艺团体很多,西雅图歌舞团表演专业、水准稳定是出了名的,观众也更喜欢享受这样高层次的艺术大餐。

演员们对这个来之不易的“艺术之家”,对难得的演出机会都十分珍惜,呵护倍至。有的演员生病了,团里排练本来没有安排他,可排练时他还是出现在大家面前;有人下班来不及吃饭,有的演员就做好了带给大家吃;有人从事设计工作,每次演出的背景都是她免费设计……在远离故土的海外,歌舞团成了这些海外游子们一个温暖的家。不用排练也不用上班的假期,大家常常相约旅游、聚餐,彼此成了友谊深厚的好朋友。

怀念“那些年的我们”

前不久,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在国内热播,强烈地唤起了一代人对年青时代的回忆,许多六七十岁的观众走入久违的电影院,流着泪看完电影,结束后依然细细品味主题曲《绒花》,久久不愿离去。

在西雅图,这部电影同样在杨晓和专业制作团队当中掀起不小的波澜。“大家都是很感动地在看,想到自己那时不同的经历。”杨晓说,“一年多前,在一次制作团队工作会议中,大家回忆着过去的艺术生涯,在异国特别怀念以前文艺界的生活,大家决定今年做一场怀旧演出,在团队王南雁的提示下,名字就叫《那些年的我们》。”

那些年的歌舞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记忆中,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歌曲《北京颂歌》《松花江上》《映山红》《红梅赞》……经典曲目一一落在策划书上。最终确定的演出分为四幕,序曲是电影《林海雪原》音乐,以交响乐呈现;第一幕是情景剧,反映当年在建设兵团文工团的生活;第二幕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精彩片段;第三幕是怀旧经典老歌集锦和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等;第四幕是压缩版歌舞剧《白毛女》。

artjourney艺术之旅(红梅怒放西雅图)(3)

图说:石钟琴和凌桂明当年演出《白毛女》的剧照。西雅图歌舞团供图

这次歌舞团不仅从温哥华一所华人创办的芭蕾舞学校请来二十多个舞蹈演员,更从国内请来了中国舞蹈界的泰斗、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石钟琴和赵大春的扮演者、中国著名舞蹈家凌桂明。当年艺术舞台上的重量级明星石钟琴,曾以她的足尖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这次为了赴美参加演出,两人推掉了很多邀请,在演出前一周便抵达西雅图,他们将在最后一幕《白毛女》中表演“太阳出来”一段。

“两位老师刚到美国,一边调整时差,一边就开始辅导演员们排练,能够聆听大师的教诲,演员们都激动不已,尤其为两位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所感动。”杨晓说。

每次演出,西雅图歌舞团的创作者们都会以一首人们熟知的曲子结尾,他们希望人们在步出剧场时,能够轻轻哼唱着久违的旋律,沉浸在对祖国和故乡的回忆中。今年,一曲婉转激昂的《红梅赞》将在落幕时送别观众。那红岩上怒放的红梅最能够代表中国人特有的坚韧不拔精神,无论在哪里都能扎下根来,用心展示中华民族的美好风貌!

新民晚报记者 姜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