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静谧的格鲁吉亚(在高加索的群山之间)
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美国参议员见到格鲁吉亚代表队入场,愤然致电奥组委,质问为何一个美国的州居然能与国家平起平坐,组建自己的奥运代表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安详静谧的格鲁吉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安详静谧的格鲁吉亚
有一个真实的笑话: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美国参议员见到格鲁吉亚代表队入场,愤然致电奥组委,质问为何一个美国的州居然能与国家平起平坐,组建自己的奥运代表队?!
虽是笑话,但并非所有人能笑得出来。毕竟分不清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与美国的南方州佐治亚(英文都是Georgia),甚至不知道除了佐治亚世界上还有另一个Georgia的人,也不仅仅只有这位参议员一人。即便知道,大多数人也仅仅是从国际新闻中对它略有了解,而这个位于高加索,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小小国度的真实面容还少为人知。
城市的命运
我在凌晨3点抵达第比利斯国际机场,本来料想这个时间的机场一定极为空旷,不想实际上机场却人潮涌动,热闹如菜市场。即便海关所有窗口都开放,排队还需要十分钟。前来接站的司机解答了我的疑惑,第比利斯国际机场为一间土耳其私营公司所有,因此机场向航空公司收取的费用极高。不得已,大多数航空公司为节省成本,都选择在比较便宜的凌晨起降航班。在白天,机场几乎空无一人。
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猜绝大多数游客都和我一样,几乎在清晨入眠后,迟到第二天中午,才得以好好打量这座格鲁吉亚的首都。
第比利斯是这个国家的缩影,一样的历史悠久,一样的命运多舛。她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建城200年后,第比利斯被波斯人占据,7世纪又被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占领。1122年,第比利斯被大卫二世收复,定为格鲁吉亚国都。1234年被蒙古人攻陷,1386年遭帖木儿洗劫,之后数次被土耳其人攻占。1795年波斯的萨法维王朝入侵,纵火焚城,把第比利斯变成一片焦土。1801年至1864年,格鲁吉亚各公国先后并入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也随之被俄国兼并。十月革命后,格鲁吉亚短暂独立,之后又被并入苏联。直到苏联解体,第比利斯才再次成为格鲁吉亚的首都。
如今,第比利斯有老城新城之分。新城充满了现代的摩登建筑,而不能否认的是,老城某些角落正在败落。来自拜占庭时代的细长的优雅砖块悄悄剥落了。有着繁复雕花窗格装饰的阳台(这些阳台几乎是第比利斯建筑的标志之一)是来自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留存,不少也已朽坏。那些20世纪初期建造的新艺术风格宅邸,我曾贸然闯入过一间,许多家庭杂居在其中,天花板下挂着衣服,其上的绘画已经难以辨认。
老宅改建咖啡馆
不过,这些丝毫无损于这座城市浪漫的美感。老城临水而建,库拉河流经其中。河边,那些数世纪前建造在山崖上的房屋虽然已不再光鲜,但仍牢固屹立着。城内那些弯曲的小巷、石头垒起的屋舍、色彩明艳的院墙,露天咖啡馆那种虽有些陈旧但无拘束的气氛,以及三角梅、葡萄架、无花果树,会让人依稀想起南欧的小城。
在一群游客中等了40分钟后,我们方乘坐横跨库拉河的缆车,登上Narikala城堡所在的山丘俯瞰整座城市,城堡的废墟已默默俯瞰了它1400多年。导游David为我们指点视野内可见的屋顶:亚美尼亚式的教堂圆顶、清真寺的宣礼塔、犹太人聚居区……甚至还有一座波斯人的拜火教神庙。David很自豪:我们的城市欢迎所有人。
我们步行下山,在山坡上老宅的院墙中穿行,下到库拉河边,那里有一个小瀑布,藤蔓植物攀缘,充满凉意。沿着河走回老城,不久便能见到数个半圆形的、仅仅高出地面一点的屋顶,是第比利斯的温泉浴室Abanotubani。要知道,第比利斯在格鲁吉亚语中就是“温暖”之意,得名于地下的硫磺温泉,温泉浴是这里得天独厚的享受。在Orbeliani浴室上镌刻着据说是普希金当年来访时的感慨:“我从未有过比在第比利斯洗温泉浴更奢侈的经历。”
茄子卷芝士是当地美食
第比利斯的新城让人联想到许多苏联城市:广场、宽阔的马路、体量巨大的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它们也在努力地适应这个新时代。我们下榻的酒店Rooms,便是由一间印刷厂改建而来。
作为第比利斯唯一的精品酒店品牌,Rooms是一个惊喜。不算奢华,但十分舒服,品味典雅。旧时代的花砖、织物搭配工业感的钢结构,带有时髦的怀旧感。大堂的壁炉装饰细密,配以满墙的书,是我最喜爱的角落。
上帝之国
格鲁吉亚在十几个世纪以前便奉基督教为正统,尽管经历了苏联时代,如今,东正教在这片土地上仍十分繁盛。这里的许多历史遗迹,都与修道院与教堂有关。
梅茨赫塔在第比利斯郊外,是格鲁吉亚最早的首都,建于公元前3世纪。直到5世纪,当时的国王(Vakhtang Gorgasali)才把都城迁到第比利斯。这是一个宜人的旅游小镇,从停车场前往它最重要的建筑生命之柱大教堂(Svetitskhoveli Cathedral)的路上,会经过许多小店,以及庭院深深的老宅。
大教堂建于11世纪,传说耶稣的长袍埋于它的地下,除此以外,几位格鲁吉亚国王也埋葬在这里。教堂的壁画美而有趣,体现了数个时代的特征,有的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样式,另一些却带有波斯的细密画风格。
来梅茨赫塔的大部分人都不会错过季瓦里(Jvari)修道院,它位于通往第比利斯大路旁的一座山巅上。它非常小,但在许多格鲁吉亚人心目中却神圣得无法替代。4世纪时,Mirian国王皈依基督教,他在此处树立了一个十字架以纪念此事,事实上Jvari在格鲁吉亚语里就是十字架的意思。6世纪时,当时的大公在十字架的基础上建造了这座教堂。而David告诉我,实际上,这里最早是一座拜火教神庙。
在季瓦里,我碰上了一场东正教婚礼。年轻夫妇恭敬地站着,听神父为他们祝祷,按东正教风俗,伴郎伴娘站在他们身后,始终为他们头上虚扶着一顶王冠。两位女士都穿着超短裙和高跟鞋,却也都裹着头巾,神情肃穆。格鲁吉亚人十分虔敬,在教堂中,无论男女老少,大多划着十字,点烛默祷,有的甚至还亲吻墙壁。
东正教婚礼
进入高加索
在第比利斯的郊区登高望远,透过烟尘浮动的空气,北面在阳光下隐约闪烁的群山便是高加索山脉,它在召唤着我们……
卡兹别克(Kazbegi)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高山和高加索山脉的第七大高山,位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边境上。出第比利斯城不远,我们便驶上了“军事大道”,当年俄国人修筑这条路,是方便俄国与格鲁吉亚间的军队往返,其中一段贴着南奥塞梯。就在8年前,这条路还曾再次被用于军事。现在,使用这条路的则多是货车和旅行车了。
公路沿着库拉河的支流Aragvi 河一路向北,逐渐将我们带入高加索山的腹地。山体渐渐宏伟险峻,高处灰色的岩石裸露,已能看到积雪,形状让人想起川西的群山,只是由于海拔的原因,此处的山无疑更绿一些。夏日的尽头,山坡上尚青绿一片,有如绒毯,缀于其间的是点点白色的羊群。
沿路风光
抵达山下我们下榻的另一座Rooms 酒店时已是傍晚。这家Rooms 的风格与第比利斯不同,现代感更强,大堂的休息区与餐厅相连,整排的落地玻璃窗令空间十分通透,而窗外是露台,露台外是连绵的高加索山。很远的远方,在云的缝隙中露出一种更坚硬的白色的,便是卡兹别克皑皑的雪峰,它的格鲁吉亚语名字Mkinvartsveri 意为“冰山”。
酒店大堂
我所站立的位置与卡兹别克之间的一座山头上,有一座东正教教堂。即便遥遥望去,它的圆顶与钟楼仍十分醒目,正在我感叹景色的壮丽与人力的伟大时,同伴告诉我,那座在4 公里外、名叫Tsminda Sameba 的圣三一教堂正是我们明日徒步的目的地。
天哪!
如果你不是一位专业登山者或有经验的徒步者,那圣三一教堂便是你能到达的距离卡兹别克山最近的地方。清晨,我们从酒店所在山坡向下,进入Stepantsminda 小镇,再从那里攀爬向上,先经过名叫Gergeti 的村子,村里的院子里种着许多向日葵。当地人在此养牛,也经营马场。许多游客会选择骑马,或者乘车上山。只是这崎岖颠簸的土路,坐车的滋味可能还不如走路呢。
村庄之后,是一片针阔混交林,空气中有尘土的气味,热浪袭人,陡峭上升的石子路十分难行。本来在村庄还能望见的教堂此刻已被丛林完全遮挡。我们很快喝光了所有带来的水,准备万不得已找些溪水救急。好在高山草甸到了,道路变得平缓,教堂终于近在眼前。
教堂就在眼前
教堂建于14 世纪,由于它陡峭的地理位置,梅茨赫塔的许多珍贵宝物都曾被送到这里保存。苏联时期,教堂被停止使用,仅仅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格鲁吉亚独立后,东正教僧侣又搬了回来。
也许,在这里确实能更接近上帝。黛色群山环绕,云带飘浮在半空中,卡兹别克山庄严的冰封宝座依然遥远。高加索的风吹过时,人是如此微渺。俄国诗人为高加索写下的诗篇,更为它笼罩上一层俄罗斯式的苍茫深沉:
当凉风习习的清晨时光,
他在阴郁的山岩间漫步,
把他的好奇的目光投向
那些灰色、蓝色、玫瑰色的
亘在远方的重峦和叠嶂。
多么动人的壮丽的景象。
冰封雪盖的永恒的宝座,
在人们看来,它们的山峰
像白云的长链岿然不动。
——普希金《高加索的俘虏》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