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是谁的境界如何)

现实中,人们忘掉了所有,不可能忘记自己吧?请问,有人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吗?当下,总有人会说,我不可能忘记自己是谁的?

人生不可能有完整的记忆,往往在记忆中总会有缺失。同样,人生也总是缺少些什么,无论如何努力或争取,但依然人人皆认为是不完美的人生。此生,有无遗憾的人吗?

所以为求完美,为求多者终无有一人可得,以此,人生完美者本是不可得的,既如此,大可不必苛求自己,不必在多少,好坏中纠结无休。

人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是谁的境界如何)(1)

看透人生本处无所谓完美之境,身处何境皆应自安,或是知止而足了。知足久矣,已然无我,忘记了自我的存在,还要有知道自己是谁的心要吗?

事实上,人们的生活即幸福即不幸福,无所谓幸福和所谓的不幸福。好与坏都是我们自己的自见,想想看,你所谓的某人生活的很幸福,可此人却认为另外的某人更幸福,看到别人幸福一定对应于自己的不幸福,如此对比下去绝无尽头。绝无对比而来的幸福,所以停止对比的当下,无有幸福与不幸福的对比。试试看,心里是不是当下就清净极了。

同样,人们认为美的时候,必然与丑的相待,味好与不好相待,白与黑,明与黑,香与臭等等都是相待,从小到老,何曾停止过识心相待呢?如此,人人需求不停,追求不断,此乃人人皆在自作自受,自品自尝。

如此而知,没人有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沮丧时,叫作知止,知止而能定,便有知足常乐。“恒常不变之乐”亦可为忘记了自己是谁的境界。

现在,可把健康问题,家庭问题,事业问题归于“恒常之乐”。知止可达无我之境,即是修身养性的要务。《心经》260字,句句皆指引着知止的方法。《道德经》5000字也是如此。

经典是越学越用越简,绝非长期供人咬文嚼字之用,经历苦思苦修之后,修到无言之境,无我之境吧。当初学得多只是印证终极的一,所以不必长久地苦思苦修,若能在修学的某一阶段,感受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的话,那就有些功底了。

当然,初学经典的朋友,必不可少地有一个懵懵懂懂的过程,这或许是一些人不持续到原因,但走过来了就好了。相信大家都能从学而不明到越学越通透,越用越简单,越来越灵活之中精进成长起来,渐入佳境,至于忘记了自己是谁的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