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的经典文章(孟子的两篇短文)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涌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那时候百家争鸣,群星闪耀,每个学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却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也让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明显的进步。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他一生提出了很多主张,比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还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等,都非常精辟,这些观点直到如今依然被世人认可。下面介绍孟子的两篇短文,充满趣味,又发人深省。

关于孟子的经典文章(孟子的两篇短文)(1)

《五十步笑百步》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关于孟子的经典文章(孟子的两篇短文)(2)

《孟子》是孟轲和他的门人为阐述儒家学说而作,文风介于语录和论说之间,行文从容,时见波澜,说理性较强。其独特风格,对唐、宋以后的古文家们影响很大。

本文的大意是说:敲响战鼓之后,两军开始交战,败者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关于孟子的经典文章(孟子的两篇短文)(3)

这篇短文是孟子劝梁惠王要虚心地历行仁政,不要因为小有成绩而自负,以致示骄于人,所作出的一个比喻。后面的答复,是梁患王的话。

本文不用拟人手法,而以作战为喻。两段对话,构成一个情节,要说明的主旨却不在情节的形象里,须从画外音中思而得之,这也带有寓言性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題要从实质着眼,不能只看现象的差异。弃甲曳兵而逃,五十步或一百步,其实质都是一样,只不过程度不同。有人的缺点、错误与别人的性质相同,只是表现有差别,就借口别人比自己严童,拒不改正,就显得极其可笑。

关于孟子的经典文章(孟子的两篇短文)(4)

《鸡者》

出自:《孟子・文公下》

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释:

攘,偷。君子之道,指正派人的行为。

请损之,请你让我减少些吧。已,停止不偷了。

关于孟子的经典文章(孟子的两篇短文)(5)

这是孟子回答宋国大夫戴盈之的请教时说的话。戴盈之问他:“当前国家征税太重,打算恢复到古代十分抽一的水平,今年作不到,只能稍作减轻,明年再推行,该不错吧?”孟子于是脱口而出,编成这一则曲默的小故事。他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对方领悟自己的错误。

故事颇有讽刺意味,攘鸡者是漫画化的丑角,他很刁巧,因不愿干脆地改正错误而挖空心思,不自主地说出了。这不禁使人发笑,在笑声中得到警醒。人们改正缺点和错误时,应该迅速、坚决和彻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