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八十年代演的电影有哪些(三十年前的葛优)
那一年,张国立还没有变得gay里gay气;
葛优还没有一言不合就瘫倒;
梁天还瘦的像个猴子。
他们三人共同出演了一部电影,即使放到今天,依旧经典——
▼
《顽主》
顽主,是一种京味文化。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在某方面(不是正规职业或专业)领域有特长的人。
这个词用来形容电影里的三个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把「玩」当成正经事,玩的花样百出,玩的兢兢业业。
张国立、葛优、梁天饰演的三位年轻人,开办了一家“三T公司”。
但这钱来的并不轻松。
因为业务范围非常广,什么都能做。
所以,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奇葩顾客。
比如,某肛门科大夫没时间陪女朋友约会,委托三T公司替自己去跟女朋友约会。
葛优临危受命。
不仅把人家小姑娘哄得高高兴兴,还差点对他动了心。
替人约会变成挖人墙角,这绝对是有违职业道德的。
于是,葛优及时转变话题方向,把罪恶的种子扼杀在了摇篮里。
能粗浅能博学,能尼采能弗洛伊德,能博古能通今。
伺候好顾客的同时,还要把握好火候。
你说这活难吗?
难。
还有顾客会因为心里窝火,委托三T公司受自己骂、挨自己打的。
不仅被骂不能还口,被打不能还手。
还得让顾客消气,把顾客哄开心了。
你说难吗?
难。
不过幸好,虽然顾客的要求千奇百怪,但公司生意还不错。
这天,公司接到一个业务。
一个不知名作家,写过一些作品,但从没有得过奖。
他想让三T公司给自己颁个奖。
办颁奖典礼,光有作家一人不行。
得有其它著名作家到场,这样才显得这个奖有含金量。
其它著名作家怎么来?找人冒充。
每个人背一句看似饱含哲理的话,上台了就摇头晃脑一说,不管台下听不听得懂,反正意思到了就行。
还得有奖杯,才显得这个奖高大上。
可以没钱,怎么弄奖杯?那就弄一批咸菜坛子。
绑上红绸带,又大又重又有分量。
最最重要的是,还得有观众。
观众怎么来?那就出点节目,吸引观众主动入场。
而这场为观众准备的走秀节目,成就了整部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惊艳的片段之一。
在T台上走的,有戏曲演员,有地主,有红卫兵,有警卫,有健美小姐,有舞者......
牛鬼蛇神,纷纷登场。
各种元素汇聚在一起,一锅大乱炖。
有趣的是,老夫子看到穿着暴露的姑娘会频频摇头,农民撞上了地主会相互对骂,红卫兵会把唱戏的演员赶下台……
不同时空、不同身份的人狭路相逢,或相互对峙,或怒目而视。
但到最后,都随着音乐共同跳起了舞。
80年代的社会气息,就在这群魔乱舞中初见倪端。
这样的隐喻、暗讽的画面还有很多。
比如为赶进度置人命于不顾的电视导演、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一肚子花花肠子的老师。
表面和善背地嫌弃三T公司成员没文化的作家、说话阴阳怪气从不去看母亲的孝子。
这些人和事,即便是现在看来,也相当精彩。
▼
《顽主》是中国最优秀的喜剧之一。
这靠的不仅仅是演员的表演,更重要的是里面妙语连珠式的台词。
电影是根据王朔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
王朔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
作为“痞子文学”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有一个很鲜明的标志: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说白了,就是贫。
这点在《顽主》中表现的特别彻底:
“中国人拍电影,您就将就点儿吧。”
“哥们儿,今晚的节目精彩吗?”
“这个不能说,您可以自己去看,不过可以透露一点:节目相当低俗。”
“行,哥们就喜欢俗的。”
“我记着你好像说过,你们家有一远亲原来在中国银行一副行长家当过阿姨。”
“没错儿,你要想拐他们家孩子,我能跟她说说。”
这些调侃、双关、明喻、暗喻的台词,不仅仅让观众沉入了画面和故事,更沉入了对白。
现实、焦虑和困扰,就通过这些放肆的言语宣泄了出来。
这部电影也多多少少影响到了后来一些导演的作品。
像冯小刚的《甲方乙方》《私人订制》,就都是以《顽主》作为蓝本。
内容架构和《顽主》都是一样的路数。
▼
结尾,三T公司被勒令停业整顿。
三人从公司走出来,发现门口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这一幕让人万分感慨。
三人看起来插科打诨、放荡不羁,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有职业道德的「流氓」。
还是有人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来排忧解难。
在充满戏谑的场景下,又多了几分温情。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这部特殊的作品。
尽管现在,《顽主》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
张国立gay里gay气的小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葛优的“葛优瘫”成了著名表情包。
梁天也不知何时发了福。
但电影中那三个没什么正事却乐于助人、能侃能贫的北京青年,仍然鲜活着。
难怪有人说:特殊的1988年,三T之后,再无顽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