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世界遗产有哪些(澳门历史城区世界文化遗产图解)
澳门以东方赌城闻名,但来到澳门别忘了这里的历史城区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有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
澳门大致分为三片区域: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后两块区域本来是两个离岛,但经过大规模填海建设已经连成一片陆地,并通过三座跨海大桥与半岛相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城区位于澳门半岛,由20多处文物建筑以及相关的公共区域(前地,即广场)组成,体现了非常鲜明的近现代中西文化交融特色,其中不少文物古迹有“中国第一”的历史地位。
澳门历史城区符合三项遴选标准,于200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虽然文物众多,但大多数靠步行即可到达,唯一距离稍远的是东望洋炮台。有一整天,就可以走完所有遗产点。大多数古迹免费开放,教堂等室内场景以及陈列展品大多可自由拍摄。简介文字第一段主要源于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设立的澳门世界遗产网站,网址www.wh.mo,这个官方网站介绍详细而精确。后面的文字补充一些其他资料及我个人的观感。
带*号的几处不是遗产点,正好路过也提几句。
1、妈祖阁
妈祖阁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实物可考的最古老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该庙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早期称妈娘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
港澳的中式庙宇大多规模很小、装饰繁复,妈祖阁是比较罕见的建筑群落庙宇,虽然单体建筑体量也很小,但建筑数量多,且依山而建,很有层次感。这里还有港澳地区很少见的摩崖石刻,保留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单体建筑内还有精美石刻。
澳门的外文名字macau有一种说法即来源于“妈阁”。妈祖阁是澳门旅游必到之地,从早到晚游人络绎不绝。不过从妈祖阁经岗顶直到民政总署这一带游人却少得多,下一个熙熙攘攘的地方则是议事亭前地到大三巴牌坊。
2、妈阁庙前地
在澳门历史城区世界遗产中,除了文物建筑外,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前地”,其实就是小型公共广场,与历史建筑组成和谐优美的文化景观,同时保留了近现代澳门居民社区建设及生活方式等历史信息。许多历史建筑都是环绕“前地”修建的。
3、港务局大楼
1874年建成,原称摩尔兵营,俗称水师厂,由意大利人卡苏杜(Cassuto)设计,是当时由印度来澳门的警察的营地,可驻二百多名官兵。现为港务局的办公大楼。
由于欧洲人不适应澳门的炎热天气(葡萄牙西班牙其实已经是欧洲的炎热地区了),大规模招聘警察来澳门成为殖民者的一大难题,他们由此想到了招揽摩尔人。也因此这栋建筑具有伊斯兰风格,其外墙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顶。现为办公楼,不对外开放。从外部看,建筑结构大概是中央一个大庭院,四角四栋住房。
4、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又靠近内港,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澳门葡人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亚婆井前地仍保留了不少葡萄牙风格的民居建筑,不过,亚婆井并不是葡萄牙人开凿的,其历史更早。井的位置也不在此前地,而是位于亚婆井斜巷尽头的高地上。
5、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建于1869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还有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
这栋大屋是郑观应之父郑文瑞所建。郑家有文人背景,但郑观应没有当官,而是几次出入招商局,并曾出任汉阳铁厂、粤汉铁路的CEO。“荣禄第”是因郑家为1887年北方大旱赈灾募银,由李鸿章为表感谢,奏请朝廷批准封赐的。可见郑家曾显赫一时。不过郑观应中年破产,事业遭受挫折,晚年回此大屋书写《盛世危言》,影响了近现代一大批历史人物,这是郑观应对中国的最大贡献。郑观应四子郑景康后成为中国著名的职业摄影家,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由郑景康拍摄。
*主教山教堂
从亚婆井前地往西可以到郑家大屋,往东再往南爬上一座小山就能到主教山教堂。这座教堂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过此处是澳门半岛南部的一处高地,适合俯瞰氹仔以及三座跨海大桥的雄姿,视野比大炮台更好。
6、圣老楞佐教堂
创建于16世纪中叶,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目前的规模形成于1846年。华人称之为“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区昔日是高尚住宅区,所以教堂建筑也显得美轮美奂,教堂外观的特征是欧洲古典式的基础上带有巴洛克风格。
从这里开始,澳门一系列风格各异的古教堂开始向游客展示其迷人身姿。
澳门的教堂绝对是当地最值得一看的风景。一来天主教在澳门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基本上没有受到中央王朝的影响;二来澳门离欧洲也远,所以更能自由发展。现存的教堂其历史很多可以追溯到葡萄牙殖民初期,建筑则多为18——19世纪建成,体量虽然都不大,但大多形式精美,风格各异,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都有,各个宗派并存,且能与澳门土生华族宗教和谐共处。澳门的教堂多用欢快的明黄色调,一点都不沉重压抑,而在内部用精美的雕塑、神龛、玻璃画等营造出浓郁神圣的宗教气氛。
7、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在20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被老一辈的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1758年落成,本地人称它为“三巴仔”,具有巴洛克建筑风格特色。
修院并不开放,要看圣若瑟圣堂则得下山,转到边门去。这个教堂有点绕,不过千万别错过,这是澳门最漂亮的教堂之一。既然叫“三巴仔”,其立面必然与大三巴有相似处,由此也可以想象大三巴当年可能的结构,其内部则是富丽堂皇,并且有别处没有的漂亮穹顶,光影效果极好。
8、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该地段虽然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著名的建筑物有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圣若瑟修院、何东图书馆等,加上由碎石铺成的波浪图案路面,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情调。
9、岗顶剧院
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建于1860年,但当时只建成主体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有古典主义特色的正立面。它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供戏剧及音乐会演出之用,也是当年葡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其建筑设计为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
岗顶剧院现在仍在举办演出,不过平时开放参观则限制人数并登记姓名。其二楼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但内部仍典雅精致。那里的服务人员非常热情,不仅主动介绍,还推荐不少资料给我们。
10、圣奥斯定教堂
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教堂最初的建筑非常简陋,教士们使用蒲葵叶覆盖屋顶来遮挡风雨;每当大风吹来,蒲葵叶便随风飞扬,华人远远望去,觉得这情景像龙须竖起,就称这教堂作“龙须庙”。
11、何东图书馆大楼
建于1894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D.Carolina Cunha)。香港富商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该大楼,作为夏天来澳门消暑的别墅。逝世后,其后人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将大楼赠予澳门政府作开设公共图书馆之用。1958年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12、三街会馆(关帝庙)
三街会馆之所在地原为昔日澳门之繁荣市区“荣宁坊”,故其门前之坛社仍刻有荣宁社字样,且有联云“荣局康乐境,宁享太平年”。会馆初设时只是商人议事的场所,后因馆中设有关帝神殿及财帛星君殿,祀者日众,庙宇成为会馆的主要功能。
13、民政总署大楼
建于1784年,前身为市政厅,后曾多次重修,目前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一楼的图书馆于1929年启用,以葡国玛弗拉修道院的图书馆为设计蓝本,装潢和家具陈设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现在专门收藏17至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
我们到的时候总署大楼内圣诞气氛浓郁,楼道庭院都向公众开放,游人市民众多。
14、议事亭前地
本地居民又称此地为“喷水池”。开埠至今议事亭前地一直是澳门的市中心,两侧建筑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93年,前地一带铺设黑白色碎石地面,并砌成波浪形图案,衬托周围颜色鲜艳的文物建筑,互相辉映,使前地一带显出浓浓的南欧风情。
这里是澳门最有欧洲风情的地区之一,也是商业最发达、游人最多的地方,周围不仅古迹多,而且商店也多,好吃的也多。
15、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并设育婴堂、麻风院、老人院、孤儿院等机构。仁慈堂大楼修建于18世纪中叶,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16、玫瑰堂
由道明会士(又称多明我会)创建于1587年,是该会在中国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时用木板搭建,华人称之为“板樟庙”。又因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又称“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教堂旁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
这所教堂也不大,但就如其名“玫瑰”,给人以一种华丽夺目的感觉,处处细节都异常精美,从外立面到内饰都是令人难忘的艺术品。
17、大堂(主教座堂)
该堂约于1622年以三合土建造。主祭坛空间深远,设计简单,仅仅以彩色玻璃窗为背景,因为祭坛下面掩埋着16和17世纪的主教和圣徒遗骨,为教堂带来无限的荣光。
与澳门其他一些教堂相比,这座教堂的装饰比较平淡简洁,并不华丽,不过内部空间开阔,而且用的是浅绿色调,偏冷色,并不似许多教堂用黄色。教堂右侧就是主教府第。我没弄明白主教山上的教堂其地位与这座有何差异。
18、卢家大屋
位于大堂巷7号住宅,是澳门著名商人卢九家族的旧居。据屋内壁画显示,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落成。卢家大屋是用厚青砖建造的中式两层建筑,是典型的中式大宅,也是晚清时期粤中民居温婉纤细建筑风格的典型。
澳门世界遗产中仅有两栋民宅,风格不尽相同,卢家与郑家相比空间比较紧凑,采光面积几乎就是几个天井,高墙围合,大概真是商人风格,不过就建筑装饰细节来说,卢家也并不比郑家差。
19、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附属于圣保禄学院。该学院于1594年成立,1762年结束,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而圣保禄教堂则创建于1580年,1595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1835年一场大火更是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烧毁,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这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自是游人最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牌坊本身外,此处也有其他看点,包括教堂地基遗址、天主教圣骨墓室以及珍贵圣物展示等,不论是对建筑还是对文物感兴趣,这里都可以让你花上点时间。大三巴牌坊周围集中了哪吒庙、旧城墙、大炮台等其他世界遗产地,是澳门老城的一个古迹高地。
20、哪吒庙
位于大三巴牌坊后右侧,创建于1888年,改建于1901年,庙内供奉哪吒。哪吒庙与周围建筑相比,像一个建筑小品,它不和旧城墙及大三巴牌坊竞争厚重和雄伟,而是通过简单装饰材料以不同的虚实对比手法,体现其轻巧别致的形象。
城墙后还有一个极小的哪吒博物馆,主要展示哪吒的身世以及神迹等,不知道博物馆的哪吒身世依据何出,我只知道《西游记》和《封神榜》里有哪吒这个人物。
21、旧城墙遗址
葡人在澳门建城墙,最早可追溯至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从当时澳门城市图可见,整个澳门城除西部内港外,北部、东部及南部均建有城墙,并于诸要塞处建置炮台,使澳门成为一座军事防范严密的城堡。现存的旧城墙遗址,正是当时所建的一部分。
22、大炮台
大炮台创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
澳门半岛至少有三个古炮台留存,大炮台位置正中,面积最大,地位也最为紧要。东望洋在北部,位置最高;西望洋在南部,视觉效果最开阔。澳门博物馆现在就建在炮台内,从博物馆内的人行电梯可以直接通向炮台顶部广场,俯瞰四周半岛风情尽在眼中。
23、圣安多尼教堂
约建于1558至1560年间,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澳门早期的教堂大多经历烈火洗礼,圣安多尼堂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看到的教堂是1930年重修后的规模。葡人婚礼多在此举行,华人因此将之称为“花王堂”。
24、东方基金会会址
建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原址是葡国皇室贵族俾利喇(Manuel Perreiral)的别墅。该建筑可能是澳门首幢别墅式花园的豪华住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曾改作贾梅士博物馆,现为东方基金会会址。
此处遗址只开放花园,登记姓名即可入内,不过房屋内部设施不开放。
25、基督教坟场
辟于1821年,原称东印度公司坟场,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新教坟场。坟场内的马礼逊小教堂,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教所,造型仿罗马风建筑风格,为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在澳门早期的典型实例。
中国的世界遗产点里,陵墓并不少,埋葬普通平民的是不是就这一处?现在这里已经停止新建或迁入坟墓了,看上去其实还留了不少空间。
*包公庙
这个并不列入世界遗产范畴,不过很有特色。从规模看,这是一座典型的复合庙宇,在澳门已属于大型,开间很宽,进深并不深,内部空间与澳门其他中式庙宇一样狭小昏暗。这里供奉的对象五花八门,包公居中,两侧是各路神仙。
中国民间信仰历来有各种神仙,且名人贤人皆可成神,成为庙宇供奉对象,不过官方对民间信仰多有约束,强化儒释道三教正统地位。香港澳门皆是中国政府难以管控之地,华人的庙宇显得更加五花八门。
*疯堂斜巷
以前这里有疯人院?这里是澳门又一处欧风浓郁的街巷,而且游人并不多,有不少画廊等艺术机构,一些院落内还有小型演出,倒是不错的闲逛地。
26、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圣堂及灯塔)
东望洋炮台(修筑于1622年)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之颠,俯瞰整个半岛,炮台上建有一灯塔及小教堂。东望洋灯塔(建于1864年)是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建于1622年),教堂内的拱顶和墙身有彩色壁画,其绘画技巧融合中西艺术,是本地众多教堂中独一无二的。
东望洋炮台下午5时30分关闭,不过进去了可以呆到更晚一点再出来。圣母雪地殿虽然很小,但却是澳门教堂内部唯一不准拍摄照片的,为保护壁画,内部保持恒温。壁画明显有中式风格,但内容却是西方宗教,确实很有意思。
*龙环葡韵
这和世界遗产无关,是位于氹仔的一组古建筑。五栋小洋房一字排开,当年均是氹仔政府高级官员所住,现在成了住宅式博物馆群,可以了解澳门发展及土生葡人历史等。原有建筑翻修一新,不少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建筑群前面是一片湿地,环境优美。龙环葡韵对面就是一系列比较新的娱乐城。这组建筑本来建在海岸边,如今都成了陆地。龙环葡韵背后是氹仔老城,也有一些幽静的斜道可以走走逛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