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红叶俊秀(青未了香山意象)

文/刘恒杰

香山红叶俊秀(青未了香山意象)(1)

我多次去过莱芜的香山,那个曾久在深山人未识而现在却声名远播的美丽所在。每一次去,我都有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知道莱芜最西北也有一座山叫香山的时候,香山红叶俊秀(青未了香山意象)(2)以为是当地政府或者投资开发者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而有意起了这个与北京香山一样的名字。及至我从明嘉靖年间的一部莱芜县志上,看到“形胜图”上的那座山标注为“香山”时,才知道人家原来就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叫“香山”?康熙年间的莱芜县志上有“香山,县西北六十里,高二十里,山形如旗,产香草,雨后朝霁,香气袭人”的记载,才知道香山因“香气袭人”而取名。2011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登上了香山主峰。在峰顶上,我见到了一块立于民国七年的石碑,碑文中有“芳草尽馥,且多香菌。香山之名,殆以是欤?”香山之名,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吧?看来,这香山不但有香草,还“多香菌”。

不过,在2010年以前,香山,这座曾经“芳草尽馥”“香气袭人”的大山,除了散落山中以及其周边的山民,还不为众人所知。偶有外地人的前来,看到的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滥采乱挖后的满目疮痍。香山之名,殆不复存!

2010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一个叫张微健的人路过这里,看到这幅景象,不禁皱起了眉头。一个星期以后,刚过了四十岁生日的张微健再次来到这里,这次来,他就不打算走了。作为时任山东鲁建工程集团副总经理的张微健,决定放弃几十万元的年薪,来保护好这片深山老林,恢复其绿水青山的生态,使这座山再次“香”起来。从那以后,张微健一待就是12年。12年,他累计投资四亿多元,先是修复了滥采乱挖导致千疮百孔的山体;又栽植华山松、枫香、五角枫、杜仲等各类绿化树120多万棵;然后开通了总长90余公里的环山大道。同时,在保持峡谷原生态的基础上,新开发了“九天画廊”“多彩谷”等景区;还新建了一线天、十八盘、玉皇顶、蝴蝶泉、观景台等三十余个景点;建起了9个大大小小的塘坝水潭。张微健,这个敦厚壮实的“傻汉子”,硬硬地把这53平方公里的山岭打造成了国家4A级风景区。

现在,无论你在哪个季节走进香山,总有一缕馨香扑面而来。不错,香山的香,在花。2015年,张微健聘请同济大学景观学院进行规划设计,栽植了迎春、杏树、桃树、樱花、玉兰、香花槐等60余万棵;种植了玫瑰园、牡丹园、月季园、桂花园、菊花园、桑园等花园20多个。这些花园大的有300多亩,小的也有几十亩。春节一过,各种颜色的花次第开放,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特别一提的是在海拔851米的山坡上栽植的牡丹园。牡丹园有300余亩,共栽植牡丹10万多棵,为了让牡丹花开的更大更艳,张微健从山下运来肥沃的泥土,从山上引来泉水。每年五一节日期间,各种颜色的牡丹竞相开放,游人纷至沓来,在牡丹园里流连忘返,拍照留念。

香山的香,在水。香山主峰海拔918米,周围群山如众星拱月,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有十几条大峡谷。这些大峡谷原来人迹罕至,许多地方由于山壁坍塌而堵塞,因枯枝败叶而淤堵。十多年来,景区建设者投巨资进行开发,现已有两条峡谷供人们游览。春节过后,山坡上积雪融化,雪水流入峡谷,从此一年中的绝大数时候峡谷里溪水潺潺。沿溪行,你一定会觉得那清清的溪水上氤氲着一缕淡淡的香甜,——你的感觉没有错,那就是香甜,花香一样香甜。你不妨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坐下来,你想,这满山满谷,一年中几乎花事不断,花香早已经浸透了那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泥土,那从石头上流过从泥土里渗出的水,还能不香?可是,景区建设者张微健却有自己的说法。三年前,张微健投资五百余万元,在海拔800多米的山谷里,硬硬地凿出了一眼深200多米的水井。他提着十几桶井水找到北京及济南的水质化验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饮用矿泉水的标准,因其富含矿物质,所以这水有点甜。

2018年5月初,山东省作协组织百位作家走进香山。两天的时间,作家们流连在这片绿水青山,并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字。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著名诗人陈亮在《香山诗章》中写道:“走进香山,我发现了那么多花/从粗壮黝黑的枝丫间/纷纷呐喊着汹涌而出/让宿醉的我们迅速耳聪目明起来。我惊讶于这来自地心的原始的力量/或是来自星空的魔幻力量/让一切的不能成为了发生。”著名诗人田暖在《开在香山顶上的花朵》一诗中写道:“牡丹谢了,芍药已经聘婷起花蕾/山顶上总有一朵花在等你/你可以唤她香槐,蔷薇,紫云英/还可以叫她马兰,玫瑰,香草/在高于尘世的山顶上/她只管自顾地开给你看,香给你识。”山东作协还把香山作为作家创作基地。两年过去了,山谷里那片百位作家亲手种植的作家林已经郁郁葱葱,专门为各地作家采风创作设计建造的“香山书屋”也已经竣工。今年3月14日,著名民间书法家84岁的张鲁震老先生还在这里挂牌设立了“香山草堂”。这墨韵书香不也为香山之香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香山红叶俊秀(青未了香山意象)(3)

从康熙年间的一部《莱芜县志》上,我查到了这样一段记载:“崇祯十二年(1639年)己卯,土匪蜂起。……群盗聚于县西北之香山,巡按郭公单骑入山,开诚抚慰贼。众贼感激流涕,愿为良民。因立香山红叶俊秀(青未了香山意象)(4)一碣于山间。后郭公以事被逮,樵牧者见碣无不流涕。”遍访土著,我终于在香山脚下的陡崖村找到了那块石碑。拂去岁月的尘土,我看见石碑上写着:“巍巍豸史,矮矮小檐。寒风野栖,为此苍黔。”据传,古代堂官升堂问案时,案桌上常放有一种叫獬豸的物件。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后常用来象征“公平公正”。豸史,掌管刑法、执法、监察的官员。小檐,低矮的屋檐,指狭小简陋的房子。苍黔,指黎民百姓。很容易看出,这四句诗是赞美一个官员的,这个官员叫郭景昌。自古官逼民反,而明朝末年尤甚。巡按郭公郭景昌奉旨从济南带兵前来围剿,可是,到了香山脚下,他却按兵不动,而是一个人风餐露宿入山安抚。郭景昌一介文人,独自深入“匪”窝,想来是何等的大勇!他完全可以带领训练有素的官兵进山围剿,“群盗”定会不堪一击,轻则枭首,重则株连九族。即使郭景昌想来个先礼后兵,也可先派一能辩之士去做说客,劝降不成再动干戈也算是仁至义尽。郭景昌到底是怎样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群盗”,以致“群盗”“感激流涕,愿为良民”,碑文上没有写,县志上也只有“开诚”两个字,我也未从其他史书上查到记载。其实,也不用去查史书,那十六个字的碑文就说明了一切,因为那些都记在了“群盗”的心里,也都记在了他们繁衍生息的后代之中。

因“芳草尽馥”而称作“香山”,而三百七十多年前曾发生在乱山石岗中的一段故事,故事里的那个“巍巍豸史”,其人其德又安得不“香”乎?

前年5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我与友人去香山观看一年一度的槐花节。那个时候,山外下的槐花已经开过20多天了,而香山的槐花才正盛开。万亩槐花谷,皑皑似雪原。倘徉在槐林之中,槐花的甜香让人陶醉。山谷里原有几百棵刺槐,张微健来了以后又栽植了20余万棵。那天,我们正巧遇见了他。谈话中,我问道:“张总,你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舍家撇业,投入那么大资金,到底图个啥?”张总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图个啥?就图这山青,图这水绿,图这花香呗。”张总原籍泰安,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是一口地道的泰安话,而现在一点外地口音也没有了。

有几只蜜蜂落在了张总白色的短袖衬衫上。友人打趣地说:“张总,你在这满山花香里待久了,一身花香,蜜蜂把你也当成了一棵开花的树,来采花酿蜜了。”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刘恒杰 中国作协会员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电话: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