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随笔(梦的妙用随笔)

昨天和好友小聚,闲聊时偶然聊到“梦”的话题,勾起了无限回忆和遐想。

最先想起的,是作家丰子凯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于《东方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叫《梦耶真耶》。聊了很多做梦与真实的话题。

诚然,每个人都要睡觉,睡着了都会做梦,何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者叫“昼有所思,夜梦其事”,实属再正常不过。

梦的随笔(梦的妙用随笔)(1)

更有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午梦》有言:苦爱幽帘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意思是非常喜欢在幽静的窗户下,睡个比较长时间的午觉,这样可以在睡梦中暂时远离喧嚣的尘世。如果能见到华山处士的真容,不向他寻觅成仙的方子,而是向他讨教入睡的良方。

对于梦的体悟,我有些深刻,甚至有些“情有独钟”。因为我觉得梦有些妙用。相信会有同感之人。

儿时单纯,无忧无虑,当然很少做梦,即使做了也不曾记住。而在青少年时期,因为有些神经衰弱,抑或是心理素质差一些,开始失眠多梦,甚至有一些阶段“噩梦连连”,一度痛苦不堪。

梦的随笔(梦的妙用随笔)(2)

待到心智成熟一些,也就渐渐地好了。当然,多数的梦都是大脑皮层活跃的结果,与现实有很大距离,更多的还很离奇,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之所以觉得梦有妙用,是在我从事文字材料之后,特别是任务较重的时候,上级领导派下写材料任务来,便积极地思考,甚至睡梦中也在想题目、列提纲、搭框架、找素材,推敲文字,斟酌语词。

有时在办公室睡,睡梦中来了灵感,梦到了好的创意,好的构思,好的语句,便急急忙忙地跳起来,坐在电脑前,把键盘一顿狂敲。

梦的随笔(梦的妙用随笔)(3)

记得有好多次,我都在枕边的床柜子上,准备好纸和笔,睡到半夜梦中还在想,想出了头绪,想到了好词,便起身拿起纸笔又是一顿狂写,写完躺下接着睡。现在回想起来,敬业得简直有点像“神经病”。

后来有了智能手机,就把手机放在枕边,调出记事本,把睡梦中思考出的问题,梦到的一些场景和情节记录下来。有一次遇到了一个难题,居然在睡梦中把它想通了,还发了个朋友圈发了一通感慨,题目就叫“半睡半醒间的思考能力还真不是一般地强悍”。

自己经常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后,也偶尔在梦中有了感悟,醒了后舍不得睁眼,因为一睁开眼便会飞快地忘记。闭着眼睛使劲回忆,甚至盼望着再继续睡过去,接着前面的梦境,往下延续,可惜每次都是奢望,不曾出现意外之喜。

梦的随笔(梦的妙用随笔)(4)

据说,世界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睡梦中清楚地看到了元素周期表,以最佳的方式排列了各种元素。所以说,我对梦的妙用感觉还是颇有道理的,并非信口雌黄。

科学认为,做梦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清除那些垃圾的信息,让大脑得到更好的休息。还能给人传递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以先兆的形式,提示给人们。

梦的随笔(梦的妙用随笔)(5)

梦也有稳定人精神状态、缓解情绪、减轻相思之苦等等很多的作用。

比如“故园此去十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又比如“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袴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梦是人灵魂深处的花园,有鲜花,有绿叶,有阳光,有美景。只要心里干净,都是黄粱美梦。

也可像做梦一样去做好自己,一梦知千秋,半醒醉凡尘,潇洒过一生。

(本文已在百家号首发)——作者:林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