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中的脍炙指的是什么动物(词汇中的古代风俗)
“脍炙人口”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今天已经只具备比喻义了,如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那么,“脍炙”到底是什么东西?,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脍炙人口中的脍炙指的是什么动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脍炙人口中的脍炙指的是什么动物
“脍炙人口”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今天已经只具备比喻义了,如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那么,“脍炙”到底是什么东西?
《说文解字》:“脍,细切肉也。”切得细细的肉叫“脍”。“炙,炮肉也。”“炮肉”就是烤肉,烤熟的肉叫“炙”。因此,“脍炙”分别指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
《孟子·尽心下》篇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脍炙”的有趣故事:“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父亲曾皙和儿子曾参(即曾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公孙丑则是孟子的学生。“羊枣”又称羊矢枣,顾名思义,长得像羊拉的屎。
曾皙喜欢吃羊枣,曾皙死后,他的儿子曾参不忍心再吃羊枣。
公孙丑问老师:“切细的肉、烤熟的肉和羊枣哪个味道更好?”
孟子回答说:“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味道更好!”
公孙丑又问:“那么曾参为什么吃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却不吃羊枣呢?”意思是说:既然当爹的喜欢吃羊枣,那么儿子为了纪念父亲,也应该吃羊枣才对。
孟子回答说:“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是人人都喜欢的,羊枣却只有曾皙一个人喜欢吃。就像避讳是避讳名而不避讳姓,姓是人人都有的,而名是一个人独有的。”古时候,遇到和父亲的“名”相同的字时,就要避讳这个字,或者有意缺笔,或者用同音字替代,但是却不用避讳姓,这是因为“姓”是人人都有的,而“名”则是一个人独有的。“脍炙所同也”,脍炙就像“姓”,是人人都喜欢的;“羊枣所独也”,羊枣就像“名”,只有曾皙一个人喜欢吃。因此曾参就像避讳独有的“名”一样,避讳父亲爱吃的羊枣。
听了老师这番深入浅出的解释,公孙丑恍然大悟,我们也恍然大悟。
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即人人口中都能品尝出脍炙的美味,但浓缩为“脍炙人口”这一成语,还要后延到五代时期王定保所著《唐摭言》一书。“摭(zhí)”是有选择地拾取之意,《唐摭言》一书即记载了大量的唐代诗人文士的趣闻逸事。
书中写道:“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又‘帚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又‘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皆脍炙人口。”由人的口福引申而比喻好的诗文如同人人都喜欢吃的脍炙,以至于今人虽然会熟练地使用这个成语,却不知“脍炙”为何物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