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为什么叫八水长安(长安同负血海深仇)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已经过半,热度不减。张小敬为拯救长安浴血奋战的同时,龙波率领的组织“蚍蜉”也正在为毁灭长安而积极准备。

勇猛凶悍如张小敬,面对亲人被杀、战友骨灰被毁的深仇大恨,手刃仇人三十四人,在得知长安有难时全力拯救。

卑微弱小如“蚍蜉”,却能狠心为了打击上位者而使用威力巨大的伏火雷,置长安几十万普通百姓生命于不顾。

张小敬看似无情,实则善良,难道“蚍蜉”众人就都是冷酷无情、穷凶极恶之人吗?

长安为什么叫八水长安(长安同负血海深仇)(1)

非也。

比如“蚍蜉”安插在靖安司的内奸陆三,龙波一句“把鞋换了”就能让他感动不已,可见也是一个明理心善的性情中人。

其实,“蚍蜉”中的其他任何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未必是真正的恶人。若没有进入“蚍蜉”,他们也只是一个寻常的儿子、丈夫、兄弟、父亲,有深爱的家人、朋友。

为何进了“蚍蜉”,就全体变成了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徒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叫做“集体无意识”。这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思想和行为。

01

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而个体一旦加入群体当中,就会因为群体在数量上的优势而得到一种不可战胜的权力,这种群体可以是宗教、组织,或是临时出于同一目的而聚集的人群等。

当他意识到这种权力能使他实现某种作为个体所必须抑制的欲望时,即使他明知这欲望是错误的,甚至罪恶的,他也会出于“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和“法不责众”的心理,臣服于这种欲望,他们作为个体时所具有的责任感就这样丧失了。

换言之,有意识的个体消失了,占统治地位的是无意识的本性,人们开始按照群体所灌输的思想去行动。

这时,个体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他的原则和底线全部失效,意志再也无法控制住欲望。

他的行动是受群体所灌输的思想驱使的,而不是来自于独立的思考。

因此,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群体心理学”泰斗的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在1895年发表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把生活在群体中的人比喻成没有头脑的动物——按照本性而不是思考的结果去行动。

在《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中,“蚍蜉”的建立者龙波,因姐姐被县官侮辱致死,自己却求告无门,而对大唐心生怨恨。

他在建立“蚍蜉”之后,就把怨恨、毁灭、颠覆这样的思想灌输给组织中的每一个人。

而“蚍蜉”的成员们,在“人多力量大”这样的认知下,渐渐真的认为自己有权力也有能力,以毁灭长安这样的方式去颠覆大唐这个令组织不满的政权,而全然忘记了深受其害的永远是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的普通百姓,自己正在做的事和自己的仇敌也并无不同。

此时此刻,良知已经被冷酷和野蛮所取代。

长安为什么叫八水长安(长安同负血海深仇)(2)

02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集体无意识”随处可见。

不时发生的“哄抢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当一辆运送水果的货车侧翻在路边,司机在车旁看守,如果只有一人经过,他大概率会在心中叹一声“可惜”,甚至会走到司机身边安慰两句,出出主意。

就算他想顺手牵羊,也可能在司机的注视下因为羞耻而打消念头,或者他其实是意识到即使拿了也带不走,干脆不再白费力气。

而当一大群人围观时,情况就完全不同。

当有人高喊一声:大家快抢啊,不拿白不拿!这其实就是有人在灌输群体思想。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里这么多人,即使我拿了,也不会有人记得我,这是群体的匿名性。

就算警察来了,这么多人他也抓不过来,不抓别人凭什么抓我?抓了我也不承认!这是群体的不负责任性。

大家都拿,要不我也拿吧。这是有意识的个体在消失。

我自己拿不了多少,赶紧打电话喊家人来帮忙。这是本性中的贪婪。

司机怎么那么烦人?大家一起揍他!这就是群体权力的体现了——就揍你了,你能怎么样?

你看,有意识的个体不算什么,集体无意识是多么可怕,可以让有教养的个体变成一个本能的动物,一个野蛮人。

长安为什么叫八水长安(长安同负血海深仇)(3)

03

我们无力改变他人,但是能通过“四慎”来坚持自己作为有意识的个体,避免成为“群体分之一”。

一是慎入。

每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正常生活,不可能独来独往不加入任何群体。在选择群体时务必要谨慎鉴别,那些正能量、三观正、能让人从中受益的,才是首选。

相反,负能量、三观奇葩、煽动人的悲观和愤怒情绪的一定要避而远之。

二是慎言。

在群体中发言,要比作为独立的个体发言更加谨慎小心。

个体力量有限,即使发发牢骚、抱怨几句也只是影响自己的心情。

但是群体中很容易一呼百应,造成舆论发酵,甚至会从群体语言暴力演变成真正的暴力事件,后果难以预估。

三是慎行。

无论是在群体中行动,还是参加群体行动,都务必要谨慎,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违反法律之事。

就算是经过甄选鉴别加入的群体,由于人数众多,也不能保证个个都善良正直,难免会有别有用心之人。

在群体中行动,任何一个不恰当的行为,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再去错误引导他人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

而群体行动的影响比个人行动要广大、深远的多,如果群体行动本身就有违道德、原则甚至法律,那么我们一定不能参加,如果可以,最好能尽力阻止他人参加,以免危害社会。

四是慎微。

所谓慎微,就是审慎于细微而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一个群体如果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必然是由细微之处开始变化,然后逐步蔓延到整个群体的方方面面,用心观察总会有迹可循。

所以不能放纵任何微小的负面苗头去野蛮生长,要及时遏止。如果所在群体已经变得负能量,而我们又无法改善,那还是早日脱离的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