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

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1)

红包袋小编最近办理某项个人业务时,被提示要求需要提供个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因为没有经验,小编就想去网上搜个示例,没想到这一搜把小编吓了一跳。

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2)

在公开的网络上,手持身份证照片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在网上搜到了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

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3)

进一步检索后发现,相关的报道还为数不少。

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4)

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5)

证件照原来要这样拍啊(你拍过手持证件照么)(6)

这些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绝大多数都是本人拍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照片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

给大家看两个案例。

兼职钱好赚,背后被坑惨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2018年09月12日)

湖北武汉某高校就读大三的学生小李,去年暑假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内容倒也十分简单,只要下载注册某金融类APP,就可以轻松获得50元至100元的报酬。

小李很痛快地跟着中介来到一个地铁站附近的小公司。中介要求小李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当天报纸拍几张照片,小李也没多想,依言拍下了这些照片。

结果刚过不久,一位警官就联系上了小李。原来警方在调查一宗买卖个人信息案时,发现小李的个人信息已经被用于非法注册境外某购物网站的账号。

在该团伙的电脑中,警方共发现“手持身份证”照片多达110万条!

分期买手机,背上高利贷

(来源:大河报,2018年10月20日)

小王刚工作不久手机突然坏了,他工资不高,不过听说网上可以分期买手机,于是就找了一家分期平台。

这家分期平台信用并不高,申请要求十分奇怪,让小王上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小王当时并未过多考虑就一一照做,在得到新手机之后,很快就把这件事抛诸脑后。

但没过多久,他就接到了一个催款电话。对方称他在借贷平台借了5万块钱!

毫无疑问,这家明显不靠谱的“分期平台”转手就把小王的个人信息卖了出去。被不法分子购买以后到不正规的借贷平台借款,小王就这样凭空背上了5万元的债务。

通过案例不难看出,手持证件照往往会从这样几个渠道泄露:

1. 网上各类申请比如线上支付、网店、直播等,很多就需要上传手持证件照,这类需要分辨是否是正规机构,一般正规机构泄漏的几率不大,但是一些不正规的平台风险就很大了 2. 微信上经常会看到的营销公司领奖活动比如拍照扫码送大礼,填写个人信息中大奖等等,这些谜一样营销公司,能否为信息保密真的很难说 3. 网络相册、社交相册晒信息风险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微博上晒机票、火车票等,上面往往可以清晰的看到身份信息(身份证号等),很容易就被不法分子所掌握

不法分子一旦获取海量手持照后,极有可能用它来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将这些照片和其他个人信息进行“数据碰撞”“撞库”,就能针对目标受害者“量身打造”诈骗方案,导致受害人被骗几率大大增加。

那么,诈骗怎么实施的呢?

很多网站的注册都优先于手机注册,如果用一个注册过的手机号再次注册会被网站提醒已注册。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爬虫脚本(一种网络技术)遍历各大网站,通过网站回执的结果判定你输入的手机号都注册过什么。

QQ 、微博 、微信 、人人等社交网站都有 “ 通讯录好友 ”, “ 可能认识的人 ” 这类功能,只要在自己的手机通讯录存上这个号码,就能通过 “ 通讯录好友 ” 功能来添加。

然后,不法分子通过他的微信、微博,以及一些公开的照片,分析他的年纪,工作,所在地等等。

如果想的话,甚至可以关注经常和他互动的人(这种人很可能是他的朋友),从他身边的人身上来进一步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一些其他信息。

如果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你的某个软件的账号密码就更加可怕了,因为现在需要账号密码的地方太多,很多人都喜欢用同一个账号密码来登录多个软件。

一旦不法分子用“撞库”技术去破解,很容易就可以登录你的多个软件,从而造成财产甚至人身安全的重大损失!

因此,红包袋郑重提醒大家:

不要随意向不正规的互联网平台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以防被不法者窃取利用或倒卖谋利。“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轻则被广告骚扰,重则被骗取钱财。”

如果面对必须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的情况时,建议大家在上传之前,先给图片打上水印,写明 “此照片仅供 XXX 网站身份验证使用”。

当然,更要尽量避免在不正规网站上传身份证照片,以及慎重参与那些以提供个人信息为代价的抽奖、送礼等活动,从源头上杜绝信息泄露。

我国《刑法》也规定了“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因此,如果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等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投诉举报。

如果有明确的侵权人,则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总而言之,个人信息泄露绝不是一件小事,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坚决与不法行为斗争到底,不给不法分子以任何可乘之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