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二十四节气小满(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 5 月 20 日到 22 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 60°时为小满。《淮南子·天文训》曰:“(立夏)加十五日斗指巳(si)则小满。”
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如果说立夏节气是进入夏季的标志,那么小满节气就是逐渐接近炎炎夏日的开始。此时,不仅天气炎热,而且雨水也开始增多,预示着潮湿、闷热的天气即将到来。
宋代欧阳修有《小满》诗“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正是描写了小满时节的物候现象。从小满节气开始,中国大陆各地由南向北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在北方的冬小麦产区,要抓紧进行小麦夏管。对麦田虫害要进行科学防治,预防干热风的侵袭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和冰雹袭击。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说的就是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的冬小麦此时正进入灌浆乳熟期,特别容易受到干热风的侵袭。干热风是通过干燥和高温来使小麦叶片向籽粒输送养分变慢而呼吸损耗加强,造成小麦籽粒出现干瘪,严重影响产量的一种灾害性天气。要注意加强以麦田灌溉和喷施叶肥等为主要内容的田间管理。同时,大秋作物也进入夏种和夏管的大忙时段。
而在南方则有“小满小满,干断田坎”“小满小满,芒种不管”的说法,把“满”字形容为雨水的盈缺,也就是说到小满的时候,如果水田里还没有着满水的话,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到下一个节令芒种之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同时,小满时节在南方可以说和风细雨少了,疾风骤雨多了。由于受北方冷气团与南方暖湿气团交锋的影响,经常会形成降水天气,华南一带容易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农谚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说法也因此开始进入加强防汛管理的重要时段。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的说法。用特殊时段的天气状况来预测下一阶段的气候情况,这在气象学上有一定的科学性。
油菜花
油菜花
小满时节,已经进入农耕大忙,农谚曰:“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就是指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作物生长进入大量需水期,过去农民要使用水车去翻水灌田,收割下来的油菜也要进行舂(chong)打,用油车压制菜籽油。蚕宝宝也要开始结茧,食量大增,采摘桑叶十分紧迫,而随后便要用缫(sao)丝车进行缫丝。《清嘉录》曰:“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古时,管理蚕桑生产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农活,一刻也不容耽误。宋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正是反映了我国南方小满时节农人繁忙的景象。小满当天,在中原地区流行赶集的传统。此时,冬小麦马上就要开镰收割,人们准备夏收的农具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诸如镰刀、麻绳、木杈、木锨(xian)等一定要置办齐全。
“小满会”其实就是一个准备夏收用品的大卖场。当然,也会有一些当地的美食小吃摊和戏剧表演,供人们歇息消谴,夏收大忙即刻就要登场了。
蚕丝
现在,我国农村已经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种古老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一种节气风俗。小满前后,我国南方许多农村都有祈蚕节,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我国农耕文化都是以“男耕女织”为典型生产生活方式。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则以蚕丝为主。而蚕丝需要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故而,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蚕是较为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温、湿度,以及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尤其是家蚕受人长期娇惯,抵御病虫害能力极弱。因此,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以及养蚕有好的蚕茧收获,蚕农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会举行祈蚕节。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定在哪一天,但前后相差不过二三天。
南方多有“蚕娘庙”“蚕神庙”,如浙江的“蚕娘庙”就非常兴盛。这一天,养蚕人家均到“蚕娘庙”“蚕神庙”跪拜,供上酒水、桑葚、蚕圆子、凉炒面等,以祈愿丰收。桑葚不仅是祈蚕节的供物,也是这天的吃食。桑葚是长在桑叶间的果子,色呈紫红,椭圆形,上小下略大,表面由小颗粒组成,略近似杨梅。食用时只需将桑葚用水洗净便可。其味道甜美,肉厚汁多,非常好吃,深受大众喜爱。只要进入四月,桑葚便红熟在枝头。
桑葚
桑葚
宋代欧阳修《再至汝阴》曰:“黄葉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此时,正到养蚕的好时机,桑叶茂盛,桑葚垂熟,大自然就是如此地默契配合,赐福于人类。另外,小满时节还有纪念吕洞宾的“吕祖神诞”,以及纪念黄帝、扁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miao)等被奉为“药王”的“药王庙会”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