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闺惊梦挂件最后的故事(闺秀之殇梅蕙零落)

“何处觅春,何处觅秋,春花秋月梦中求,春亦似冬,秋亦似冬,茫茫严寒无尽头。到处是雪,到处是霜,雪压霜欺梅亦瘦,开亦是苦,谢亦是苦,暗香不灭恨不休,人生坎坷心如铁,拼死化激流,冲天一声我控诉,血泪家春秋。”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首主题曲,正是唱尽了《家春秋》的悲剧。

近年来,为封建家族观念招魂的风气越刮越烈。其实我认为,一个时代到底好不好,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家春秋》是巴金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小说,里面每一个人物几乎都有原型。事实已经证明,在封建威权统治下,把一群年轻人的未来交给某些人的手上,是极其恐怖和荒谬的事情。并不是说某些人一定是坏人,而是一键决定、没有纠错的系统,本来就是极残忍、极不人道的。正如作者曾经写这样过:“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我读着线装书,坐在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人在那里面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永远做不必要的牺牲品,最后终于得着灭亡的命运。还不说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几年里面我已经用眼泪埋葬了不少的尸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牺牲者,完全是被陈腐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的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阴影,我没有一点留恋。……”

梅,钱梅芬,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有一位青梅竹马、心意相通的表哥。本以为会是琴瑟和鸣的锦绣良缘,却劳燕分飞、天各一方。居然就是因为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拿拒婚来报复,造成了女儿一生的悲剧。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但这时觉新已经另娶生子。两人都不能忘情,所以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梅芬,是我害了你,是我做妈的瞎了眼睛,不晓得你的心事。我把你们的好姻缘拆散了,苦了你一辈子,落得这个下场。……我现在后悔了,我明白我做错了。”梅死时,她母亲撕心裂肺的哭诉,但是有用吗?一个人一时激愤的糊涂决定,就如此草率的断送另一个的一生。

“梅还会感激我吗?她为了我才到了这个地步,是我害了她的。”梅死了,觉新的忏悔有用吗?他对于父亲为他抓阄安排的婚事,他没有任何抵抗就接受了啊。

可归根到底,又是谁赋予了糊涂的母亲、威严的父亲,毁掉他人一生的权力呢?

兰闺惊梦挂件最后的故事(闺秀之殇梅蕙零落)(1)

瑞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却也是死人害死活人的典型。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媳,瑞珏用她的善良、​​贤惠、​温顺获得了高家上下的欢心。面对勾心斗角的大家庭她处处逆来顺受、​退步;面对在丈夫心中情深义重的情敌她大度、善良,待她亲如姐妹。就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却因为高老太爷死时她正值待产期,被陈姨太、四太太、五太太联合起来提出的“血光之灾”,逼她搬去乡下待产。因为缺医少药、无人照应,而难产而死。

作为一名被“孝”字和封建迷信压死的牺牲品,她的死没有泛起一点涟漪。梅的死至少带来她母亲的忏悔,而瑞珏的死,居然所有刽子手都认为理所当然,“她命不好罢了”,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划过了。​

兰闺惊梦挂件最后的故事(闺秀之殇梅蕙零落)(2)

蕙,人如其名,兰心蕙质​,对觉新暗怀情愫,却不敢反抗,被亲生父亲送到一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手中。生了病得不到好的医治,死了还要觉新兄弟的手段才得以下葬。

而她的父亲没有任何悔意,再次葬送了她的弟弟;她的丈夫更是毫无牵念,不到一年就兴高采烈的迎娶新妇。

兰闺惊梦挂件最后的故事(闺秀之殇梅蕙零落)(3)

​儿子到底多重要?在一些人的心中,一个幻想中的儿子也比一个正值花季的女儿重要。愚蠢的五太太一直被浪荡的五叔嫌弃,却把责任推到自己无辜女儿的身上。为什么不是个儿子?这对小小的少女是多么可笑又无奈的境地啊!十五岁的裹着一双小脚的淑贞,最终还是不堪重负,把自己投入幽深的井水中。

而这样的结局,只是让她的母亲又痛又悔,可她的父亲却躲出去自行享乐了。

悲剧的意义在于“引起恐惧与怜悯。”(出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而这些女性的悲剧,却没有能够引起那些“刽子手”的恐惧和怜悯,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代的礼教和制度,给了他们为所欲为的豁免权。我们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除了庆幸生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同时,也要警醒,陈腐的历史渣子就不要再被拿出来嚼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