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1)

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社会的摔打和生活的磨砺之后,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经过漫长的努力,自己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干着一份普通的工作,领着不高的薪水,背着房贷,向往着诗和远方。

可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认真对待生活,努力过好这一生。

以下是5个帮助我们过好这一生的方法,看完你就懂了,普通人过好这一生并不难。

1.降低期望

作家马德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游一次泳期待它让我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写一个故事期待它被关注,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安慰。”

对他人过高的期待,往往是不快乐的根源,而降低期待,恰恰是获得快乐的方式。

去年年底,我需要到省会城市办理一项业务,但距离较远,正好我有个朋友在市区工作,因为以前关系特别好,我想拜托她去一定没问题。

我兴冲冲地给她打了电话过去,说明情况后,她犹犹豫豫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我明天上班呢,没法帮你办,你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其他人。”

我当时心凉了半截,有一种被伤害的感觉。最后抱着实在不行就自己跑一趟的心态,把电话打给另一位朋友,没想到他马上答应了。

我当时的心情马上变得又惊又喜,充满了感激。

事后想想,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对愿意帮忙的朋友应该感恩,对不愿意帮忙的朋友也不必太介怀。

人生旅途,不要太高估与他人的关系,昨天还推杯换盏,今天也许就是陌路人。

期待越高,越容易受伤,降低期望,所遇皆为惊喜。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2)

2.努力工作

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在没有特殊技能傍身,也没有强大的自律能力,相比创业和自由职业,找个能交养老保险的工作仍然是普通人过好这一生的首选。

我一个大学朋友小敏是干室内装修设计的,在上班第三年的时候,终于忍受不了上司的刁难,把图纸摔到办公桌上愤然辞职。

晚上,她叫上几个朋友庆祝自己终于辞职,再也不用看人脸色,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痛快感,她说以后她准备当自由职业者,不想再上班。

听着她对此后人生的规划,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敏最初的计划是每天上午读书健身,下午接设计,晚上学习提升技能。

实际上,自从不上班了,她经常早晨睡觉起不来,早餐混着午饭一起吃。而且她不善于和客户沟通,好不容易接到手的活儿,因为自己说话得罪客户就黄了。

半年后,我再去见小敏,她与刚辞职时的神采奕奕已经截然不同,胖了十几斤,穿着家居服,披头散发正在电脑跟前忙碌。

她一边往嘴里塞着面包,一边跟我说:“我没空招呼你,客户催得紧,今天必须干完这个活儿。”

又过了半年,小敏找了新的工作,她说自己不适合自由职业。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工作除了赚钱之外,还是帮助修正不良习惯的场所,连接你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人这一生,除了基本物质得到满足,最重要的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有一个健全而完善的人格,工作恰恰能带给你这些东西。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3)

3.克制欲望

人类大多数的行动都来自于欲望的驱使,只有那些能战胜欲望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人生赢家。

想要变瘦变美,就要克制住贪吃的嘴,迈开懒惰的腿;

想要考试有个漂亮的成绩,就要克制贪玩儿、贪睡的欲望。

想要成为单位的骨干,升职又加薪,就要克制自己的惰性心理,克服拖延症。

想要攒钱,防范生活风险,就要克制消费欲望。

总之,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不断地与自己的欲望做斗争的过程,控制住了欲望,你才能过上想要的人生。

持续了近两年的疫情告诉我们,真正拥有好的人生的都是能克制眼前享乐欲望的人。

疫情发生之前,商场、市场热闹非凡,各行各业都很好干,人们的消费欲望空前高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6.18、11.11、12.12统统变成了消费节。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一颗恒久远,真情永流传。

这些促进消费的广告语耳熟能详,在所有人都热衷于买买买的时候,仍然有清醒的存在。

比如,我的堂姐,她结婚之后从不和其他人比较,一直很节约,一只帆布包都能用十年,她穿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不要的,这么多年来,堂姐夫打工寄回去的钱,她统统存起来。

平时孩子上学去了,她就自己织小孩儿的毛衣、帽子、鞋子拿到街上摆摊儿,补贴家用。

疫情来临,堂姐夫打工的建材厂倒闭了,回来找不到活儿干,整日焦虑。

堂姐拿出存折,堂姐夫一下心就放宽了,二十多万块钱的存款至少能支撑两三年,用两三年的时间换个赛道完全没问题,后来,堂姐夫用这笔钱盘下一个快递驿站,就是辛苦一点,生意还不错。

好的人生从来都是未雨绸缪开始的,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绝不夸张,能够用今天的钱为明天做打算,才是明智之举。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4)

4.减少攀比

诺贝尔得主卡尼曼在“陪衬机制”的底层原理中揭示:人类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

过年我回到农村老家,发现一个现象,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漂亮的高楼,而长期居住在里面的都是老人孩子,青壮年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回家一次。

我问过好几个人,既然你们平时不在家,为啥还要盖三四层的房子,两层楼足够了。

他们的回答是:别人都盖三四层,我也不能落后,让别人看不起呀。

其实,以他们的条件,盖三层以上的房子不仅浪费,还得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

生活向来冷暖自知,一旦陷入盲目的攀比,执着于别人的看法,就会失去自我,忽略内心的真实需求,那对人生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明明不需要豪车,看见别人买了,自己也咬牙买下;明明经济条件不好,看到同事拎着名牌包,自己吃土三个月,按揭也买一个;明明换个大房子会很吃力,为了显得自己有钱,四处借贷也在所不惜……

而我们的人生始终与他人无关,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节奏,也只有用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攀比不会让你登上人生的高峰,虚荣心满足过后,迎来的是更大的生存压力。

走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按照自己的节奏,才能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5)

5.适度放弃

以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人拿到了一张藏宝图,他们决定结伴而行去沙漠找黄金。

路上遇到了强盗,抢走了他们的骆驼,食物也所剩不多,终于在沙漠深处找到了藏金子的地窖。

大家兴奋地把黄金装满口袋,有人甚至把衣服脱下来做成包袱用来装黄金,就在大家在往回走的过程中,遇到了龙卷风,大风过后,他们迷路了。

为了更轻松地走回去,有人建议扔掉黄金。

一部分人听从了建议,扔掉黄金,而另一部分人舍不得,坚持要带着黄金找路。

渐渐地,那些身上携带黄金的人跟不上大队伍了,这个时候,水已经没有了,为了活命,谁也顾不上谁了。

最后,那些扔掉黄金的人走了出来,而那些不肯舍弃黄金的人被永远留在了沙漠。

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人生的某些目标,更像是那些不肯舍弃黄金的人,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苦苦追求那个并不正确的目标。

有时候适度地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更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果敢和胆识。

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是怎么过的(普通人如何过好这一生)(6)

汪国真曾在《平凡的魅力》中写过: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其实,人这一生,是自我修炼的一生,你的沮丧、痛苦、失败、受伤、迷茫、疲惫等一切感受和遭遇都是内心对外在世界的折射。

修炼好内心,降低对他人的期望,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克制过多的欲望,减少与他人的攀比,放弃毫无价值的追求,遵从内心真实的需求,过好眼前的日子,你会发现,人生没那么难,幸福很简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