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总共有几个工业区(东莞大岭山将加快推动)

3月10日,东莞市大岭山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五次举行,大岭山镇人民政府镇长叶晓华作2021年大岭山镇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去年,大岭山镇地区生产总值达302.07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对比2015年末增长71.6%。202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5%;接下来,“十四五”时期,大岭山镇将继续加快推动“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建设。

“十三五”期间:

产业体系升级取得新突破

报告指出,五年来,大岭山镇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绿色名镇、国家卫生镇、省园林城镇、省森林小镇”,综合实力在全国乡镇中排名从第49位提升至第38位。

同时,大岭山镇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体系升级取得新突破。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市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全镇规上工业企业数增至462家,高新企业和具备自建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分别增至153家和172家。成功引培伟创力、德普特、拓斯达、大族激光等多家优质企业,家具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形成“4 1 N”多元支撑产业体系。

据统计,目前该镇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3家(2020年新增7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自建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17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空间拓展优化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大岭山镇大力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空间拓展优化取得新成效。拆除平整“工改工”地块365.1亩;储备土地1625.66亩,处置闲置土地1595.43亩;累计完成“两违”治理303.5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治理任务,城市发展空间不断优化。

去年,大岭山以“工改工”为重心推动城市更新进程,大力推进低效镇村工业园改造升级,完成镇村工业园“工改工”拆除平整365.1亩,完成率104%。积极推动15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合计5993亩,其中13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服务商招引,新增产业类标图建库项目10宗,总面积607.8亩。强化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23条村(社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深挖土地空间潜能,完成土地收储1178.6亩,整备土地256.8亩,盘活存量用地455.2亩,处置闲置用地377亩,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数。

城市品质提升取得新进步

大岭山镇“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初具雏形,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实现全面优化,完成16个村(社区)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工作,实现干净整洁村全覆盖;完成大岭山大道等39条道路升级改造;大岭山体育公园、体育馆、市民花园、图书馆等惠民场所相继开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提档升级。

去年,大岭山还对镇内4369个停车资源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轨道R1线站点建设,完成大岭山北站TID项目概念方案,大岭山东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同时,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转运站革命”,完成19座公厕和7座垃圾转运站改造升级。

此外,教育扩容提质不断向前推进,五年来,大岭山镇累计新增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学位12825个,办学联盟和集团化办学持续深化,办学规模、质量全面提升;大岭山医院转型升级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建卫分院全面启用,市民就医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

去年累计投入2568万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

过去一年,大岭山镇坚持战疫情、稳经济“双统筹”,经济发展稳步向前。报告指出,围绕发展大局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累计投入2568万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应,筑牢交通检疫、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社区重点人群排查“三道防线”。

同时,以超常规机制抓好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出台“支持企业共克时艰”5条措施、“企业服务”9条要点、“强化投资松绑”24条措施,帮助企业成功申请19.3亿元工业贷款,累计减免企业租金及社会保险等费用6.5亿元,发放各类稳就业促就业补贴1901.9万元。发放稳就业、促就业补贴1433.6万元,3月20日实现企业复工率100%等。

东莞大岭山总共有几个工业区(东莞大岭山将加快推动)(1)

“十四五”时期:

加快推动“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建设

“十四五”时期,大岭山镇将围绕“贯彻发展新理念、培育经济新动能、打造城镇高颜值、实现发展高质量”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加快推动“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建设迈上新台阶。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大岭山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品质内涵大幅提升,“一心二轴三带四站五组团”空间格局基本成熟稳固,打造大湾区宜居魅力小镇;创新驱动动力持续增强,“四大创新体系”、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型强镇;产业发展更趋多元,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成熟,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名镇;改革开放动力进一步释放,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打造大湾区开放型枢纽城镇;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成效更加明显,打造大湾区和谐善治小镇;民生福祉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大幅提升,打造大湾区民生幸福小镇。

展望二〇三五年,大岭山镇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成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基本实现“湾区制造业名镇、宜居魅力大岭山”的战略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5%

同时,大岭山将全面拓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准地标建筑、商业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坚持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擦亮大岭山生态环境底色。

聚焦创新驱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型强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镇之力支持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布局,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培育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4个“百亿元产值”企业,多个“50亿元产值”企业,4个总部在大岭山的国内上市企业。

此外,报告还提出,202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5%,实际执行时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大岭山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