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近发现恒星(理论上恒星质量不会超太阳150倍)
万事万物皆有其限度,就宇宙中的天体来说。每一种天体也都有它的最小和最大限度,再拿恒星来说,理论计算认为其最小质量一般认为是太阳质量的8%;那么最大质量是多少呢?一般认为是太阳质量的150倍,这个理论计算值就被视为恒星的质量上限(爱丁顿极限)。
爱丁顿极限的理论术语是指在球对称前提下恒星的辐射压力不超过引力时的光度上限值,也可以说是自然天体的发光强度极限。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亚瑟·斯坦利·爱丁顿爵士,他是根据引力和辐射压力平衡计算得到这个结果的。
根据恒星的能量转换形式来看,恒星内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都是要从内向外喷射出来的,但是喷射的时候必须克服恒星内部物质的阻力,所以核聚变产生的热能大部分会被恒星内部物质吸收,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将转换为原子的动能,使得原子以极高的速度在恒星内核中“挣扎”,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千甚至数万公里,而如此高速运动的原子又会互相碰撞分离,促使恒星内部的原子相互远离,并且表现为内核的动能不断向外冲击,这样就会使得恒星的体积变大。
而如果恒星质量太大,那么内部的核聚变活动就会更加剧烈,向外的辐射压也会十分强烈,通过光辐射的散热速度比不上能量产生速度,这样其内核产生的大量能量将向外爆发,转化成物质的动能传递到恒星的外层后仍然十分巨大,就会使得恒星外层的物质达到逃逸速度,表现为恒星的外层被内部辐射压抛掉,这样一来,这颗恒星的质量也就不能再增加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恒星的质量值,就是达到了爱丁顿极限。
爱丁顿极限这一理念提出的时候,被认为非常合理,恒星质量最高值为150倍太阳的说法也是很多天文学家信奉的准值,然而后来却被天文观测给无情地推翻了。
如今宇宙中已知质量最大最亮的恒星是R136a1,它是位于大麦哲伦星系中的一颗蓝超巨星,质量在太阳的265~315倍之间,亮度则是太阳的870万倍,目前这颗恒星仍然稳定的存在,而且天文学家认为这个恒星已经至少抛出了50个太阳的质量。因此它的发现,可以说是立即刷新了天文学家们对恒星质量上限的认知。
那么恒星的质量上限到底是多少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说是太阳300倍质量的,也有说500或者1000倍质量的。这么说来,爱丁顿极限就完全不准确嘛,也并非如此!其实天文观测中也发现质量超过150倍太阳的恒星都很不稳定,因此艾爱丁顿极限也是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的,只是每颗恒星自身的情况都不相同,比如其所在的空间环境如何,自身的元素构成如何,周围有没有星体环绕运行等等都会影响恒星的质量上限。因此单独用一个数值的爱丁顿极限来衡量所有的恒星其实是不科学的。
但是不管怎样,R136a1的发现终究让科学家们看到这颗恒星质量超出爱丁顿极限太多,因此也使得爱丁顿极限面临着重新修订的窘境,起码关于恒星质量上限的说法是需要重新定义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