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什么时候流行的(仔细研究鸡娃的概念)
所谓的鸡娃,实际上就是给孩子进行超前教育,比如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小学教育,给小学的孩子进行初高中的教育,总之要比别人快一步。或者是给孩子进行常规教育之外的额外教学,比如给孩子进行奥赛培训,把孩子培养成“奥牛”(奥赛牛蛙);给孩子进行音乐、美术、乐器方面的培训,把孩子培养成“素鸡”(素质教育鸡娃)。
充分研究这些概念之后,回忆了一下我的童年,我发现我居然是一只“素鸡”。但是,我以前不是被父母“鸡”的,而是学校还有以前生活的那个工厂,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比赛,免费给我“鸡”的。
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工厂是一个国企,国企里面的幼儿园和学校都是属于工厂的附属机构。工厂里面有比较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比赛和演出,所以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机会。
比如我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初中,整整跳了13年的舞蹈,从幼儿园小小班,一直跳到初三。原因是国企的工厂需要有人在节日的时候表演节目,除了工人的表演以外,还需要附属学校进行汇报演出。最开始在附属幼儿园里面老师就是看哪个孩子长得漂亮,或者有一定的天赋,就让他来跳舞,当时我就被选上了。
我记得在幼儿园小小班的时候,跳的第1支舞蹈是黑猫警长,要劈腿、要下腰,然后我们入选舞蹈队的那几个小朋友,每天早上一大早到幼儿园就要练下腰、练转圈圈、练踢腿。这个表演后来好像还挺成功,先在幼儿园汇报演出表演了一次、然后工厂六一儿童节表演了一次、接着工厂间的幼儿园孩子之间的比赛又参加了一次。
然后在幼儿园里面陆陆续续又跳了好几年的舞,其实我挺烦的,但是学校老师有这样的要求,家长觉得你在学校能学到东西,同时每次表演或者比赛跳完舞还会送蛋糕和面包就坚持下来了。
其实到了小学我是不想跳的,可是同一个工厂里面幼儿园的老师和小学的老师是认识的,小学老师直接问你幼儿园的老师哪些孩子会跳舞,一进了小学老师就把你招到小学的舞蹈队里面,所以我又被迫跟着那帮女生练了好几年的芭蕾,一直到高一,我坚决不跳了才停止。
除了跳舞,还有画画,我们那个工厂里面有两所幼儿园,这两个幼儿园经常要进行比赛,有一年就是举办画画比赛。老师先叫孩子们在班上自己画自己的,在班里面进行比赛,我选择画汽车,还有交通岗亭。别的小朋友只会画平面的,但是我画出了透视立体感,所以就入选了。入选了以后,老师就每天免费教我们画画,然后一天至少画一幅。
比赛当天两个幼儿园入选的一群孩子就在工厂的影剧院里面画画,把自己练了很多遍的画给画出来。我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那一天之前的晚上,我闲的无聊,把我水彩笔里面的棕色拿去涂鞋盒子,涂的快没颜色了。结果第2天画画比赛的时候,在给画的山上色的时候我用棕色发现涂到一半没水了。那一次比赛我得了第3名。幸好水彩笔没水了,如果得了第1名,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又免不了抓我去画画。
由于我上什么课都比较认真,包括学校开的音乐课。虽然声音条件一般,但是耐不住你上课认真听讲,节奏学得好,音调学得准。所以学校如果有合唱比赛、独唱比赛,音乐老师还要把我抓去进行训练。和现在的家长掏着大把的钱去培训班不同,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被学校抓去免费学的。就算你不想去学向老师提出抗议,老师还要把你抓去训一个小时,直到把你“说服”为止。所以从小学到初中,每次遇到有唱歌比赛或者唱歌表演,我就会成为学校里面歌唱队的一员。
其实,我对这些表演挺烦的,感觉它浪费了我很多时间,要不是我当年考上同济,是个985大学,我说不定还真的会怪学校,浪费了我的时间。
除了唱歌比赛以外,以前还被老师抓去搞诗朗诵队,搞了三年。每次工厂里面有什么新的业绩,我们就有可能会被抓去训练,搞诗歌朗诵,有时还要在厂电视台上面表演,当时又要搞直播,记得早上一大早5:00就要起床,赶到场电视台,化了妆,电视台大灯一打,我们眼前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啥都看不见,然后就开始朗诵自己练了很久的诗。
搞诗朗诵的那个老师,刚好又是学校鼓号队的老师,又把我抓去吹小号。当时的小号是工厂出资买的,不用我们自己掏钱,被逼无奈就只好去学。在鼓号队里面我呆了两年时间,吹得还可以,但是吹号比较费嗓子,也比较耗体力。练习吹号的过程中经常咳嗽,咳得比较厉害,有时候还会被学校派到市里面去做迎宾,我也实在是不想去了。然后就跟老师辞职,老师不同意,叫我爹签字才行。我爹怕我吹出肺病,就到学校去跟老师当面讲,最后才成功辞职。
六年级学校组织足球队比赛,又有我,篮球赛,又有我。初中三年,学校要参加市区初中的航模评比,所以每个星期又有两天的下午去学航模。航模老师骗我说如果我拿了奖就送我一个模型,然后我得了全市弹射飞机比赛组的一等奖,个人成绩第二名。结果事后找航模老师去要飞机的时候,他耍赖不给。气得我从航模队辞职。
由于我是班长,每个星期开班会还要表演或者主持节目。所以,每个星期五的早上班会课之前,我都还要做主持和表演的准备工作,有时候要拿周四的下午和副班长或者文艺委员排练。我觉得按照我那个年代的状态,对比现在的小孩,我应该算是那种过度“鸡娃”的状态。
到了高中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考大学,所以从一切校内活动里面辞职。六根清净了,然后终于可以专门把时间花在读书上了。
搞这些素质教育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吗?我个人也没觉得有什么益处,我也不知道那个年代为什么好像每个人的时间比现在长很多,大家都是24个小时,为什么我可以同时搞那么多事情。由于,但凡学校有活动,都有我参加,总是在学校里面抛头露面。所以,暗恋我、追我的女生很多,有学姐、同学、学妹,等等。所以,我初中就开始谈恋爱了,这是副作用。
现在教育专家的主流意见是反对“鸡娃”的。我小时候学了那么多东西,也拿了那么多奖,实际现在大部分的这些能力都没有什么用,顶多就是在歌唱队里面学到的那点东西,跑到KTV里面唱歌的时候,能在朋友面前炫一把技。
最终,让我获益匪浅的还是外语知识,高中努力的三年,以及大学认真学的四年,对我现在的人生帮助最大。
而且,对比一下现在的孩子,我那个时候读书算是轻松了,学校比较追求效率,作业布置的并不多,通常还没放学,我们就已经把课后作业做完了,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现在的小学生动不动都要把作业做到晚上10点,在这么残酷的内卷之下,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活动,好像显然就时间不足,如果真的像我当年那样搞那么多东西,估计孩子真的是非常可怜,没有童年。
现在,我也是家长,作为家长我会不会去“鸡娃”呢?坦白的讲我也会去“鸡娃”,而且就是在外语上面去“鸡娃”。因为,我知道这是最有用的一项技能,所以就会要求孩子去学。
关于“鸡娃”,我个人的观点是,根据孩子的智力情况和兴趣点量力而行吧。让孩子学的技能一定要让他将来会感谢你,而不是到了将来某一天来痛恨你。让孩子学习课外的知识,家长最好也要知道学了这个知识以后到底有什么作用,孩子将来能不能够用得上。家长懂了为什么要学,孩子才会知道他学了有没有用处,这样也可以减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痛苦。
如果,去探求“鸡娃”成为社会现象的原因,也许我这代人,国企里资源配置有不公平,像我这样的就疯狂被“鸡”,其他孩子想参加都没机会,当他们做了父母以后,可能就会想把自己没得到的东西都倾倒给孩子。
又或者是确实有人在被“鸡娃”的过程中获得了益处,所以进而继续给自己的下一代“鸡娃”。作为曾经被“鸡过”的孩子,我觉得大部分曾经被“鸡”的经历,最终也就是个人生经历而已。
#全国人大法工委:不赞同鸡娃称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