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必备的小知识(你不得不知道的)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古代是没有“北京时间”这个词汇和定义的,人们又要如何来区分时间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
我们现在民用的是北京时间,以晚上的12点(24:00)为界线划分今天和明天,而古代是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始,就是说每一天新的开始就是子时。也就是说每天晚上的11点开始,就是属于第二天了。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归纳总结,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西周时就已使用,我们也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
不过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它的创立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浑天仪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后来钟表传入中国,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不过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而且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此处“更”在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出处:《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我们现在看电视经常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思就是在午时三刻钟开刀问斩,这“三刻”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因为在古代,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所以,就趁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的那刻,对那些罪大恶极之犯进行斩杀,意思是让他们“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因为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肯定知道一炷香,一盏茶,一弹指,一刹那等说法,那么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一盏茶是多长时间?一弹指,一刹那究竟多么短暂?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