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

到过凤凰旅游的可能很多人都到过所谓“南方长城”,其实这个所谓的“南方长城”的称谓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这里的地方史志和朝廷的防苗档案也没出现过,冷不丁出了这么个叫做“南方长城”的称呼,接着有平地冒出几百米长的“南方长城”景区,使得对湘西苗疆历史有一定研究的学者都觉得太突兀了,怎么回事?后来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我们就回过头来看看事情的头尾。

事情的起源在于2000年4月下旬,凤凰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准备申报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程邀请了中国国家建设部古建筑专家赵景慧、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长、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等10多人来凤凰古城进行全面考察。这次考察的重点是凤凰古城,黄丝桥等地,因为这些古建筑保存得相对较好。苗疆边墙实际上并没有纳入考察范围,因为当时已经很难找到苗疆边墙的遗址了。

但是这个考察组有个人物得介绍一下,这就是长城专家罗哲文。罗哲文(1924~2012),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1952年,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年仅28岁的罗哲文又担起重任,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的罗哲文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1)

罗哲文


当时当地随行人员介绍“苗疆边墙”时,罗哲文对此十分感兴趣,

2000 年 4月 22日,78岁的罗哲文教授凝视着湮没在荒山野岭的残垣断壁,他抑制不住异常激动的心情:“这是明朝修建的中国南方长城,我寻找了整整 50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也算了结了我今生最大的愿望 !”

罗哲文称,他搞长城研究50年了,以往历史学家只是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知道中国南方也有长城,但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没能找到它客观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他认为,说苗疆长城是中国长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争议,应和北方长城一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他进一步指出这仅仅是一个有关行政手续的问题。

根据罗哲文教授的看法,在北方的明长城也称边墙,每一军防区的边墙有长有短。北京保卫明十三陵的“昌镇”有200余公里,与湖南“镇竿”镇(即今天的凤凰县)边墙的长度差不多。湘西长城不仅其防御体系与北方明长城一样,而且,其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因此该长城完全应该属于中国长城的一部分。

从罗哲文的讲话看我们看出:

一、他此前不知道苗疆边墙,所以非常激动,此前“皓首穷经”都不知道它存在的一星半点证据。由此可以推定,他对湘西苗疆的历史也相知甚少。

二、他也知道这些遗址叫边墙,不是长城。

三、他认为这里军事机构设置,官兵制度和明长城那边相同,故应该是长城的一部分,并起了一个名叫“南方长城”。

当时的凤凰县领导本来请这些专家来就是为了申报凤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的,听所谓“长城专家”如此一说,报纸上一登“凤凰发现南方长城”,如获至宝,本只指望凤凰古城经典赚钱,平地里又出一个“南方长城”真是雪里送炭。

当时找一段苗疆边墙作为旅游景点,作但为苗疆边墙主要修筑地的凤凰竟然已经找不到一段像样的遗址,于是在没有边墙,只有碉堡的的拉毫重新修建了一段城墙,以“南方长城”命名,成为一棵摇钱树。据凤凰当地人说,为了使新修的“南方长城”具有历史感,当地还对墙体进行了“做旧”。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2)

新修的南方长城


所谓“南方长城”真是原来都没发现,要由所谓长城专家来发现吗?错,湖南当地有一大批地方史专家一直在专注于苗疆边墙的研究,最著名的是苗族历史研究专家伍新福。

伍新福(1935—),苗族,湘西凤凰县人。1956年于湘西第一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送到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深造,1960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6年。1976年调任湘潭大学历史系副主任。1981年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门从事全国苗族历史研究以及湖南地方历史研究。历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中国历史学会理事,湖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湖南省苗学会会长等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共500多万字,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国苗族历史第一人。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3)

伍新福


伍新福为了研究明清湘西地方“苗防”,曾经查阅了地方志关于苗疆边墙的所有记载,并亲自走访了明代和清代苗疆边墙的沿线,并对古代地名和现在地名进行了查对,掌握了大量苗疆边墙的一手资料。

所以当“南方长城”的说法和在做法受到著名苗疆学者伍新福的猛烈抨击,为证人视听和勘误,在2000年前后连续发表了《明代湘黔边“苗疆”“堡哨”“边墙”考》、《清代湘黔边_苗防_考略》、《清代湘黔边“苗防”考略》登等论文。

在这些论文里,伍新福提出了一下观点:

一、“边墙”就只是“边墙”,不是中国“南方长城”。伍新福认为,明、清时代湘黔边“苗疆”的“边墙”所区分的界址和地域,实际上是封建王朝在其疆域内对不同辖区和统治区的划分,以对“蛮夷”民族实行分而治之。这种界限的划分,完全没有不同政治、军事实体之间,或并立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在相互抗衡和彼此力量对峙期间那种划分此疆彼界的性质和作用。在这一点上,湘黔边“苗疆”的“边墙”,与中国古代“长城”,包括战国之际燕、赵、魏各国之间所修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修筑的长城,以及后来明代北方长城,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历史上将筑于湘黔边“苗疆”弹丸之地的这种“土墙”和土石混合的“墙壕”,习称为“边墙”,是当代苗、汉同胞妇孺皆知的。“边墙”就只是“边墙”,又何来中国“南方长城”呢?!

二、新修的“南方长城”没有建在原址上,就一个伪品,没任何历史依据。游人所见的“南长城”,乃为今人新筑的数百米石头城墙,而非修复的古“长城”。因为现今所筑“长城”,位置是在明清乐壕汛即今都里拉豪遗址所在地。明代蔡复一的土墙是从其西北部边沿地段经过,但清代以来早已难觅踪迹,现在更未能见到任何墙体遗址。所以今天的’“长城”完全是经过劈山削岭、挖基砌墙,创制和新修而成的,同当年明代“边墙”已无任何直接关系。至于清代傅鼐的墙壕,就根本没有修筑到拉豪一带地区,与新筑的“南长城”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4)

伍新福烩湘西哨堡和边墙示意图,蓝线为明代苗疆边墙,黄线为清代苗疆边墙,红圈为现在南方长城修建地


三、当今修筑“长城”的设计师“迷失”了防卫方向。新“长城”是先围绕乐壕汛堡遗址,由北而南、而东,复又往北,再由东向西沿徒峭的山巅延伸而去。并且在靠近那座清代石碉遗址的东边建起一座颇为雄伟的城门和城楼,面对东南方。众所周知,当年的“生苗”聚居于凤凰西北部腊尔山区,凤凰县的南部和东部为汉人和“熟苗”地区。从新“长城”的走向和结构看,实际上是先“防”南、‘“防”东,然后又“防”北和“防”西北。就是说,这道“长城”有一部分是西北部的苗民用来抵抗东南部汉人的,有一部分又反过来是东南部汉人用以防卫西北部苗民的。真使人莫名其妙!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5)

《苗蛮图说》中红苗, 红苗”因以腊尔山脉为中心,故又称“腊尔山苗”,历史上十分强悍,苗疆边墙针对他们


四、将原有的明清汛堡遗址搞得面目全非,确实令人遗憾。乐壕汛堡和碉楼遗址,年代虽不太久远(石墙是清嘉庆初年建筑的),但在湘西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作为当年苗族血泪史的见证,只要加以维修而保持原貌,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某“长城专家”,不顾基本史实,非要将它说成是“南方长城”,而当地某些人在某种利益驱使下又居然将这座汛堡遗址“改造”成了“长城”。怎能不为之惋惜!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6)

凤凰筸子坪原明代边墙沿线附近的古代碉墙的残垣剩壁。实际上明代清代苗疆边墙现在都踪影难觅


显然作为对湘西苗族历史更具研究的伍新福提出的意见更有道理。

但是事实已经形成,现在的南方长城是在苗疆边墙根本不路过的地方建了几百米的城墙,而且称为“南方长城”。

总得来说,罗哲文扩大了湘西苗疆边墙的影响力,促成了“南方长城”景点的建设,让凤凰地方财政有了一棵摇钱树。但把苗疆边墙误导成“南方长城”,修建的“南方长城”错误和漏洞百出,离历史真相太远,我都不知道现在和将来的导游们怎么去介绍和解释湘西苗疆那段历史。


匈奴为什么不挖长城 苗疆没有长城只有边墙(7)

新修的南方长城


一个人,即使是专家学者,也不应该在自己不太懂的地方着力过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