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间骂人三字俗语(从宁阳谚语先生怕写帖)

慧哥老家山东宁阳有一句谚语:“瓦匠怕垒角(jue二声),木匠怕砍楔,先生怕写帖”——是说这几项工作最能考业这几个行业的专业技术:过去农村盖房子,一个瓦工团队中必有几个建筑施工能手(技工)分布在房子的四角,要把四角垒正扶直,其他墙体施工人员按照他们的给出的行高、角度挂线施工即可,垒角最考验互匠师傅的眼力和施工技术;过去无论是房屋梁椽门窗还是家具,都是木制卯榫结构,交付之前必须坚固耐用,木匠师傅须选用制作材质比较硬的木楔才能够打入榫眼内,把卯挤实、挤严,起到加固的作用,砍楔最考验木匠师傅的技能;而民间无论红白事都离不开各种文书(求亲帖、许亲帖、婚书、催嫁帖、媒人帖和讣告、挽幛、拜条等)的支撑和证明,繁文缛节在所难免,其中人际称谓最为复杂,大都由村里德高望重且精通文墨熟知礼仪的知识分子(先生)担当主持,“先生”自觉使命在肩,都会尽心竭力圆满完成,是谓“先生怕写帖”

北方民间骂人三字俗语(从宁阳谚语先生怕写帖)(1)

宁阳与孔府所在的曲阜为近邻,有“身居鲁邦多君子、地近尼山慕圣人”之说,既有保存完善的文庙古建筑,又有代表区域饮食文化的“四八席”入选非遗,儒家遗风浓厚,民间交往在形式上甚重礼仪,而最重要的民间交往非红白事莫属,口语化的人际称谓比如“大爷、叔叔、表哥、侄子”之类则不能直接应用于文书(帖)表述上。

红帖(婚帖)古时婚帖核心内容是互通姓名、择定日期等,讲究文词,笔老墨秀,格式繁多,敬词尊称堆叠,写好后要装进封套,俨然就是一件十分考究的工艺品,方寸之间,大有学问。

一般来讲,经媒人介绍、相亲等流程,男家便要向女方发出求亲帖

女方家长称为:大姻望x老先生亲家大人阁下

男方家长自称:忝姻眷弟xx顿首(鞠躬) 拜

女方回求亲帖亦然。

迎亲当天男方还要写催嫁帖,双方称呼如上。

成亲当天要谢媒人,男方向媒人发媒人帖。称呼为:

大德望大月老x老先生阁下

如果请人来吃喜酒,自称须用谦称,姻亲称作“姻兄”,自称“愚姻教弟”,表兄弟则自称“愚表兄(弟),晚辈则自称“愚姻(眷)晚”,族亲则自称“愚族(兄、弟、晚等)”,世谊或干亲则冠之以“世”、“仁”,长辈对晚辈则谦称“愚(姻、眷)侍生”,比较直接的表(世)兄(弟)则可以在自称前加“愚”字

而对女性的敬称,则有“大懿(壸或阃)范x孺人妆(奁)前”,不一而足!

红(喜)事中请帖一般送达对方个人,如果收帖人不在乎,即使偶有纰漏,影响范围也不大;而白事中挽幛和花圈拜条上的称谓则要置于大庭广众之下,若有失误就会贻笑大方。

比如亲家亡故,男方亲家花圈拜条格式为:“哀悼姻兄x老先生逝世”,位于花圈右侧作上联,自称则必须带上儿子和孙子,格式为“愚姻弟xx暨男(此二字跨出主行靠右)子婿xx率孙(此二子跨出主行靠右)功服甥xx(若有多个则变小字体并排书写)同(仝)鞠躬敬献”,置于花圈左侧为下联,挽幛上把“献”字改作“挽”;女方亲家则自称“愚姻弟xx敬献”即可;岳父母亡故,女婿的花圈上则必须为“沉痛哀悼岳父(母)x老大人逝世”,则把上述下联中“愚姻弟”去掉即可;如果是姐姐或妹妹婆家的长辈忘故,则自称“愚姻晚”。

其他亲眷亡故,一般写“哀悼眷(伯、叔、兄、嫂…),自称“愚眷(晚、弟…);姐姐亡故,敬称“胞姐”,自称“胞弟”,妹妹亡故,敬称“胞妹”,自称“闺门兄”;比较有意思的是,如果是妻子姐姐去世,敬称“眷姐”,自称“愚妹倩”,而妻子姐夫去逝,敬称“襟兄”,自称“愚襟弟”——多年前村里一位中年人去逝,花圈上应署其妹夫的爷爷的名字(这是宁阳地方文化传统中重男轻女之陋俗,包括喜事帖中落款必是出帖方家庭男性最长者,作为名义上的家主,好在近年来这一现象大有改观),经商议,上联中则直接书写“悼念xx先生逝世”,下联中则为“愚眷侍生xx暨男姻眷侍生xx率孙妹夫xx敬献”。

非亲眷关系比如单位花圈上联直书“悼念xx先生(女士)逝世”,下联书单位名即可。

若亡者年高寿满,有的则把逝世写作“仙逝”。

(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上仅为宁阳城西部分乡村红白事中有关的称谓,有的地方礼仪中晚辈自称“侍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