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懿为啥要等到曹睿死后(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之后)

东汉末年出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阴谋阳谋全用尽,但都败于司马家。

三国,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魏蜀吴三国为争天下尔虞我诈,但是最后都败在了司马家族手中。其中,司马家族中的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兵变,便是司马家族最后夺取天下的先要条件。

但是,后世对司马懿发动兵变的时间产生了疑问。

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有说到:曹睿病危,权臣曹爽欲收回司马懿兵权,于是司马懿顺势装病骗过曹爽保留兵权,并暗中谋划反叛计划。而后在一百零七回,司马懿就发动了高平陵政变,自此魏主权归司马氏。

三国司马懿为啥要等到曹睿死后(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之后)(1)

但其实在曹睿时期,司马懿已经有十万兵权,完全有实力能够与曹氏一族干一仗。那么为什么司马懿一定要选择在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呢?究竟是另有打算,还是被人制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曹氏一族生性多疑,年少曹睿可御帝王之术

首先,我们先从曹睿这个人物入手。曹睿是曹丕的长子,登基时年仅23岁。所以其父曹丕临死前十分担心儿子太年少容易被人欺凌,还给曹睿配了一行“智囊团”(曹休、陈群、曹真、司马懿)。但实际上曹睿年少却不幼稚,且擅长帝王之术,绝非等闲之辈

曹睿即位之后,明白时局动荡,攘外必先安内,绝不可让臣子有乱朝之心。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父亲曹丕给他安排的智囊团里的臣子轮流调去与蜀吴作战,减少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智囊团待在京城中的时间。

甚至曹睿在位的过程中,智囊团中的曹休和曹真病危,曹睿都能指挥得当,不仅顶住了蜀吴的不断进攻,还镇压了公孙渊的叛变。这样也算是一位有实力的明君了。

所以当时的司马懿就算手握兵权也很难叛变,毕竟曹睿非等闲之辈。而且若曹休、曹真未死,司马懿更不敢贸然反叛,因为对于司马懿来说,必须一战制胜,若是败一次可能就永无翻身之地了。

三国司马懿为啥要等到曹睿死后(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之后)(2)

其次,曹氏一族对司马懿一直有着提防之心。

司马懿之心,生性多疑的曹操是最清楚的,所以曹操对司马懿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因为对于善用人才的曹操来说司马懿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司马懿又太有谋略且有帝王之象,让曹氏一族想用又不敢多用。据说当年曹操连续几次都梦见三马同食一槽(梦中预判到司马懿、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司马师而后的夺权)。

所以虽然司马懿是曹氏一族的重臣,但生性多疑的曹家这么多年来几乎是没有人百分之一百信任他的。在这种日日被人“看管”的情况下,司马懿就算手握兵权也难以一招制敌。

二、司马懿自身:时机未到,不动一步,“忍”者无敌

司马懿是一个相当能忍的人。所以司马懿在不占优势或者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绝对不会贸然出兵。因为司马懿不会赌也不敢赌,没有百分之一百的胜算,他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努力功亏一篑。

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有了势力。但是曹操似乎早就料到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一直提防他,甚至曹操还和曹丕说一定要除掉司马懿。但是曹丕不比其父曹操敏感,还是让司马懿留了下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司马懿做人十分谨慎,步步为营,尽量博取曹氏一族的同情和信任。包括后来在发生兵变之前,司马懿也是用这招瞒过权臣曹爽的眼睛,最后夺权上位。

另外,在司马懿的眼中,等曹睿死后才是兵变的最佳时机,因为他深知曹氏一族的局势。曹睿死去时,并没有已经成年的儿子,甚至曹睿领养的孩子曹芳也仅仅只有8岁还昏庸无才好糊弄。

三国司马懿为啥要等到曹睿死后(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之后)(3)

所以司马懿很清楚,曹芳一旦即位他就有百分之一百的胜算。虽然曹睿死前派了曹真之子曹爽与他相互牵制,但曹爽虽然实力超群却有些狂妄自大,不拘小节,所以当时已经是朝中三朝元老的司马懿,就是把曹爽当作一个小毛孩。

再加上曹真、曹休、陈群相继去世之后无人能与他制衡,而且自己手下这么多年积攒的兵力已经足够打赢胜仗。所以对于司马懿来说,与其早点赌一把,不如晚一点万无一失的夺得天下。

结语:

最后一个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天命了。在那个时代像司马懿能活那么久的人也不多了,而司马懿也是等了大半辈子才等来这么一个机会,也是不容易。说起来也好笑,曹操在世时,就已经对司马懿产生了怀疑并且告诫其儿子曹丕要想尽办法除掉司马懿。

但是曹丕而后并没有除掉司马懿,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想不到父亲辈分的人居然可以活到孙子辈还没终止吧。估计后来的曹睿也是一样,觉得司马懿已经年迈再也翻不起多大的波浪。

可是司马懿在明帝曹睿去世十年之后还活着,并且发动了兵变一举夺权。我只能说这就是命中注定司马懿要等到曹睿死后发动政变

你们觉得司马懿为什么要等到曹睿死之后,才肯发动兵变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