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冬天课堂笔记(朱自清的写作公开课)

#好书奇遇季#

不管是唐朝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南朝时袁虎的“倚马千言”,都形容一个人很能写,几乎是文不加点、顷刻而就。这是就文豪才子而言,一般人说起写作都头疼,不知道怎么排列组合我们常用的三五千个汉字才能形成一篇思路清晰、文采飞扬的好文章。

还有一种现象也很奇怪,有的人说起来口若悬河,可是一旦让他写起了却又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说明,会说不等于会写,说与写之间还差着好大段距离。这也与我们的写作训练不够有关系。

朱自清冬天课堂笔记(朱自清的写作公开课)(1)

作为一名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让后人敬仰不已。我们大多数人认识朱自清,往往是从他的散文《背影》开始的。文中那个年迈父亲形象,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关于父亲的回忆。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仅仅在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也在于他对父亲形象、动作以及心理动态的生动刻画大师就是大师,仅此一篇散文,就足以让世人铭记。

关于写作,朱自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思想,谈话,演说,作文,这四步一步比一步难,一步比一步需要更多的条理”,并推崇通过“多看、多朗读、多习作”获得写作的奥秘。为了满足广大写作爱好者的需求,天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本《跟大师写文章:写作杂谈》一书,精选了朱自清关于写作的多篇论述,方便读者朋友们学习借鉴。

朱自清冬天课堂笔记(朱自清的写作公开课)(2)

因为是“摘编”,所以本书并不单单是一本讲授写作技巧的书。这本书中,既有朱自清关于文脉、标点、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有朗读、诵读等有助于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手段的介绍,同时还阐述了对当时中学生国文素质的思考。从单纯的方法技巧到深刻的写作思想,体现了朱自清对写作的系统思考。

本书共三辑,分别为“写作杂谈”“语文杂谈”和“雅俗共赏”,分门别类采编了朱自清关于写作的思考与探索。在“写作杂谈”一辑中,朱自清开宗明义分享了自己的两点写作经验:“一是不放松文字,注意到每一词句,我觉得无论大小,都该从这里入手。控制文字是一种愉快,也是一种本领。二是不一定创作,写作的青年能够创作固然很好,不能创作,便该干净另找出路。”幽默的话语中,侧面讲明了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写作杂谈”之后是“语文杂谈”,再之后是“雅俗共赏”。“语文杂谈”侧重讲“散文”与“诗”,并附带阐述了文学与语言、诵读与写作的关系;“雅俗共赏”则从文学欣赏角度出发,论及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文学的严肃性,以及如何学会欣赏、如何做到雅俗共赏。从“写作”到“语文”再到“文学”,这种逻辑上的谋篇布局,体现了编者对提升写作能力的宏观把握:先掌握必须的、基础的,再逐步深化、稳步提升。写作确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做不出好文章来的。

朱自清冬天课堂笔记(朱自清的写作公开课)(3)

朱自清这部有关写作的论述摘编,为我们打开了写作的一扇窗户。在这里,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既能学习一代散文大家关于写作的研究思考,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不管是文言文也好,还是白话文也罢,只要掌握了作文的精髓,好文章终究是能作出来的。#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