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8年7月初,抗联第一路军收到一个又一个坏消息。

从各个途径传来的这些坏消息,几乎都无一例外牵扯到杨靖宇和魏拯民都很熟悉的一个人:抗联第一路军第1军第1师师长程斌。有足够充足的证据显示,这位27岁的抗联师长已经公然投敌。

到了这时候,杨靖宇也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程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热血青年。

程斌是吉林伊通人,父亲曾经考中过清末秀才,也算一个诗书之家。

因此,尽管家境落魄父亲还是给程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让他上了私塾、小学直到读完中学,这在当时也算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是,家里实在没有余力供他继续上学,父亲只好托一个亲戚帮忙把程斌送进长春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希望学成以后能自食其力。

但是,“九一八”事变让程斌萌发了弃笔从戎念头,并参加了磐石义勇军。

这支队伍由满洲省委派来的杨君武、杨林等人组建,不久杨靖宇又被派来领导这支抗日队伍。

读过中学的程斌不仅有文化,还在攻打三道沟的战斗中作战勇敢负过伤,所以深受杨靖宇的器重,不仅把他提拔为磐石游击队的小队长,还经常手把手地教他,可谓“倾囊相授”。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1)

杨靖宇将军

杨靖宇对程斌的呵护,像极了井冈山时期主席对林彪的栽培。

青年程斌和林彪,也的确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年轻有为,23岁就成为师长(军长);打仗都很有头脑,程斌西征时策划了“摩天岭大捷”;都是出了名的孝子,还都很喜欢质疑。

程斌从参加义勇军到出任抗联第1师师长,仅仅用了3年。

1933年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两周年这天,红32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参谋长是李红光,政治部主任是宋铁岩。

参加游击队仅一年的程斌,被杨靖宇提拔为政治部保安连政委。

此时的“保卫连”相当于师警卫连,可见杨靖宇对程斌的信任。一年以后的1934年11月,第1师已从300多人发展到1600多人,足足是原来5倍有余,顺理成章扩编成为第1军。

杨靖宇成为1军军长兼政委,原第1师参谋长李红光出任第1师师长,原1师3团团长韩浩升任副师长。而此时程斌也是水涨船高,出任1师政治部主任。

1935年5月,李红光在战斗中牺牲,副师长韩浩接任师长。

仅仅3个月后的8月28日,韩浩率1师300余人在通化刘家街村遭到大泉源日本守备军和伪军的突然袭击,韩浩指挥抢占有利地形给日伪军很大杀伤,但在撤退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2)

李红光

韩浩牺牲以后,年仅23岁的程斌接任1师师长。

这样的火箭式上升速度,和井冈山时期的林彪非常相似,提升之快即便放眼整个红军和抗联队伍都是不多见的。程斌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其中有4个关键因素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点,程斌的文化程度较高,在和日伪军的战斗中也很勇敢;

第二点,东北抗联和三大主力红军相比,能挑担子的青年干部更加匮乏;

第三点,离不开杨靖宇、李红光和魏拯民的帮助,尤其是杨靖宇大哥一样的传帮带;

第四点,抗联和红军发展初期一样中、高级干部牺牲太快,让程斌得以冒头。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3)

林彪的冒尖,既有自己的个人努力,也有王尔琢、黄公略、吴中豪等人的牺牲形成的空缺;而东北抗联程斌的冒尖,也是因为第1师前两任师长李红光、韩浩的牺牲,把他推到了师长的位置。

1936年6月,抗联1、2军合编为第一路军,总兵力5000余人。随后,杨靖宇派程斌带领1师400余人西征,希望打通和外蒙、苏联的联系,由于日伪军优势兵力的围堵,西征失败被迫返回。

但是,程斌和参谋长李敏焕策划的摩天岭伏击战,却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捷。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4)

李敏焕烈士纪念碑

尽管抗联第1、3师两次西征失利,但是队伍继续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是东北抗联的鼎盛时期,达到11个军3万余人。但是随着关东军和伪警察部队的疯狂“清剿”,东北抗联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进入1938年更是出现“叛逃”高潮。

先是抗联1军军需部长胡国臣,紧接着是1军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安光勋,随后是抗联3军10师师长高世魁、8军1师师长秦秀全、9军2师师长王振祥、3军4师师长陈云升、8军6师师长赵庆珍。

第1军胡国臣和安光勋叛逃后,随即被长岛玉次郎拉入了“长岛工作班”。

这个“长岛工作班”唯一使命就是针对抗联,除了搜集情报、策反、突袭,还会不择手段进行暗杀。胡国臣和安光勋为了给主子献上“投名状”,向日军献计抓住了程斌的哥哥和母亲,并逼迫程斌的哥哥写了一封“劝降”传单发放到村屯,并用飞机空撒到抗联活动区域。

看到传单的杨靖宇、魏拯民等人司空见惯、一笑了之,程斌却动了心。

1938年6月27日,正在本溪附近的程斌借口给养匮乏无法坚持,试探6团政委李刺苏、保安连政委李向前,结果遭到两人断然拒绝,程斌当即开抢击中李刺苏,但是李向前却趁机逃走了。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5)

日军围攻抗联营地

当第1师的战士们闻讯赶来,程斌却谎称二人投靠了日本人。

善良的抗联指战员相信了自己的师长,可是两天以后,程斌却召集身边115个人宣布投敌,当场有35位抗联战士拒绝下山,或许是程斌此时还有一丝丝愧意,就带着其余80个人下了山。

关东军为了“杀人诛心”,特意在本溪湖为程斌举行了投降仪式。

很快,程斌和和80人就变成了关东军的走狗队,而没有下山投降的35位抗联战士,在随后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为了消除和减少程斌投降的影响,杨靖宇、魏拯民把第一路军改编为警卫旅和三个方面军。

但是,程斌和80人的“挺进队”对杨靖宇和抗联实在太熟悉了。

所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程斌的投降让抗联的夜间也不再安全,让抗联70多处密营不再隐秘,让抗联战士赖以续命的物资被焚烧一空,让杨靖宇、魏拯民和第一路军被迫一次次分兵。

1940年2月23日,在程斌“挺进队”连续追赶下,杨靖宇在没有进食一粒米的情况下,靠吃树皮、草根、棉絮和雪团子,硬是和日伪军周旋5天5夜终于体力不支,激战中身中多弹壮烈牺牲。

1941年3月8日,第一路军政委魏拯民由于叛徒告密,不幸牺牲,年仅32岁。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6)

魏拯民

抗联第一路军组建时,共有2个军6个师。

第一路军总司令、政委兼1军军长杨靖宇牺牲时35岁,副总司令兼2军军长王德泰牺牲时29岁;第2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牺牲时36岁,继任师长曹亚范牺牲时29岁;3师师长王仁斋牺牲时31岁;5师师长史忠恒牺牲时30岁,继任师长陈翰章牺牲时27岁。

幸存的4师、6师师长安奉学、金成柱都是朝鲜人,抗战胜利后回到人民军。

第1路军唯一投靠关东军的师长,就是第1师第4任师长程斌。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千防万防家贼难防)(7)

抗联密营遗址

抗战后期和解放时期,他多次参与扫荡热河、杀害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当看到南京大势已去后,这个无耻小人又反过来投机革命,居然还混到了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处,成了一个副科级干部。

1951年的一天,程斌在避雨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个以前的老熟人。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两人居然都跑到公安部门相互揭发,结果都成了瓮中之鳖,这正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5月12日,程斌被查实罪证、验明正身后执行枪决。

杨靖宇将军和无数抗联烈士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