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用什么快速传递信息的(什么紧急情况之下)

古代人是用什么快速传递信息的(什么紧急情况之下)(1)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皇帝可能正在欣赏歌舞,太监拿着一份公文急急忙忙的跑过来,并且表示“刚刚送来的六百里加急。”那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六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其实六百里加急仅仅是一个说法,意思是有十万火急的公文需要立刻交给皇帝。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才能动用六百里加急呢?其实,一般牵扯到六百里加急基本上都是军国大事。

古代人是用什么快速传递信息的(什么紧急情况之下)(2)

在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电报和其他通信手段。如果发生外地入侵的情况,经常会点燃烽火。在汉朝时期,就出现了大量的烽火台。一旦匈奴部队南下,守卫长城的官兵们就会点燃烽火,这是为了给内地告警。烽火虽然起到了告警的作用,但是对方部队的兵力、行进方向是无法获知的。因此,很多情况还是需要书面呈报。很多人肯定会想到信鸽,其实信鸽也有一些问题。信鸽的体积比较小,只能携带很轻的东西。

在电视剧中,信鸽往往携带的信件都只有几个字。而且信鸽也会出现迷航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什么也得不到。在重大问题上,朝廷还是喜欢公文往来。在公文中能够把事情讲的非常清楚,甚至可以呈报对问题的看法。但是如何把公文快速传达,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大家都听说过的驿站出现了。在古代社会里,每隔几十里就会有一个驿站。驿站里有快马和驿卒,这是为了替换已经精疲力尽的骏马和通信骑兵。

古代人是用什么快速传递信息的(什么紧急情况之下)(3)

在古代社会中,对于公文传递的速度,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是一般的公文,不是特别的急迫,一天走一百多里就可以了。不要小看快马的速度,那种擅长奔跑的快马,一个小时跑几十里没有问题。通常情况下,通信骑兵不会全速前进。但是如果是十万火急的公文,这就需要全速传递。当年,安禄山造反之后,唐朝就动用了六百里加急。如果骑手和战马已经疲惫,那就换人换马,但是公文需要昼夜不停的传递。

古代人是用什么快速传递信息的(什么紧急情况之下)(4)

按照这个速度传递,一天确实能跑600多里。当然,并不是紧急公文才动用六百里加急。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动用六百里加急从岭南为自己的爱妃运荔枝。一般来说,只有外地入侵或者内部叛乱等军国大事,才会动用六百里加急。在清朝末期的历史上,慈禧太后身边的安德海,耀武扬威的下江南采购。但是在山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擒拿,同治皇帝命令斩杀安德海。为了防止慈禧太后救人,同治皇帝动用了八百里加急。

古代人是用什么快速传递信息的(什么紧急情况之下)(5)

其实驿站制度中,根本没有八百里加急。这是为了赶时间,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快速传递。由于传递的速度比六百里加急还快,所以被俗称为八百里加急。到了清朝的末期,随着国门的开放,电报等现代通讯设备开始进入清朝军队。比如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李鸿章没过多久就知道了。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全国各地的驿站开始逐步撤销。当然,通讯系统普及需要时间。在抗战时期,李云龙与师部联系仍需要通讯兵传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